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差异对空气负离子特征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典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SF)、人工改造常绿阔叶林群落(IF)、人工常绿阔叶景观林群落(CF)、人工稀树灌草群落(OF)、交通绿岛群落(TA)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清洁度,并以缺乏绿色植被的火车站广场(R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在不同植物群落和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普遍呈现双峰曲线;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SF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最为优秀。总的来说,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如下:SF>IF>CF>OF>RS>TA;而空气清洁度则为SF>CF>IF>OF>RS>TA;回归分析表明,大气相对湿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R2=0.478,p<0.05)。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急剧增长,人类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更加频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剧了人居环境空气质量的恶化。空气负离子(NAI)作为综合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在城市环境中,城市绿化是产生空气负离子的主要载体,而绿化植物中竹类植物群落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相较于其他植物明显较高。选择杭州竹文化园中9种园林常见竹类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测量空气正负离子浓度、群落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LAI、冠层覆盖度CC、天空可视度SVF)。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定量出不同变量因子对于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变化的相对贡献,探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冠层结构对于空气负离子与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时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日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群落冠层结构中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盖度越大,天空可视度越小,则群落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评价指标越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评价指标(CI)与叶面积指数、冠层覆盖度、天空可视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NAI=375.751-7.709LAI+715.668CC+298.244SVF,CI=-0.249+0.29LAI+1.386CC+0.711SVF。未来在设计竹类植物群落时,设计师可以根据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来预计群落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为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群落结构绿地内空气负离子浓度、PM_(2.5)、PM_(10)以及温湿度进行监测与分析,发现不同群落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明显,均值按大小排序为黄山栾树-紫薇+金钟花-狗牙根群落、日本晚樱+紫叶李-狗牙根群、垂柳-狗牙根群落、雪松群落、紫叶小檗+火棘-高羊茅群落、高羊茅群落、对照;各绿地内PM_(2.5)浓度与空气PM_(10)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相似,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两者都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层次单一的植物群落显著性更明显,且与PM_(2.5)浓度的相关性略大于PM_(10)浓度。  相似文献   

4.
2种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及日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ITC-201A空气负离子浓度测试仪对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姥山林场柏木和杨梅2种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以其结果来评价树种对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杨梅和柏木群落的环境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达到了1889.53个/cm^3和1305.70个/cm^3,最大值分别达到了5869.50个/cm^3和4573.50个/cm^3,2种植物群落的环境空气负离子含量均超过了具有保健功能的负离子含量的标准,可以作为构建游憩保健园林的供选树种;2种植物群落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在白天内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在测定时间内,早晨(9:00)和傍晚(17:00)前出现了2个波峰,11:00~16:00处于较低水平;无论是环境空气的负离子浓度平均值、最大值,还是瞬时值,杨梅对环境空气负离子的贡献都明显高于柏木群落。  相似文献   

5.
6种植物群落夏季空气负离子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浙江省临安市6种植物群落距地面1.5 m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除草坪外,各群落的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相应的空地;6种参试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混交群落,雷竹Phyllostchys praecox群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群落,草坪;就植物群落负离子昼间变化来看,从7 : 00到19 : 00呈双峰状,分别在9 : 00 - 10 : 00和15 : 00 - 16 : 00各出现1个峰值;对空气负离子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与相对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趋势相反。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户外紫外线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6.
植物群落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上海地区常见的21个群落距地面1.5 m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极显著高于水泥地,经多重比较发现草坪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能力最弱,竹类群落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能力最强;空气质量指数CI值呈正态分布,CI值在0.5~0.7的群落最多;竹类群落的CI最高,均值为0.83,比草坪CI值提高了117%;针叶群落与阔叶群落的CI相近,比草坪CI值提高了70.7%;CI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群落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群落优势种的胸径、树高无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可明显改善微环境的空气质量,其中改善空气质量能力较高的群落为群落8、15、16、17等,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较差的是草坪、群落12、群落9、群落7.  相似文献   

7.
园林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公园绿地新建植物景观群落为研究对象,对选定植物群落样地进行植物结构组成研究,跟踪测量了植物群落的温、湿度及负离子浓度,分析比较了植物群落改善小环境的生态功能及其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00~14:00是植物群落生态功能水平最高的时间段;生态功能最佳的群落的植物为典型的乔--灌--草复层搭配,优势度指数高的群落生态效益明显高于优势度指数低的群落;相对集中的植物配置方式比均匀分散的配置方式能更好地改善群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西径山森林公园夏季空气负离子日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浙江省临安市西径山森林公园内6种典型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测定,将公园入口广场与临安市区人民广场作为对照,以此来研究不同群落类型以及各环境因子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参试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西径山森林公园的平均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市区;各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香椿Toona sinensis -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ce群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青冈-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fragrance群落>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群落;其中5个群落的空气质量达到了最清洁;就植物群落负离子昼间变化来看,从8:00到17:00基本呈双峰状,分别在9:00-10:00和13:00-14:00出现2次峰值;对空气负离子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与相对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与光照强度无明显相关性。图2表5参21  相似文献   

9.
选择杭州3家疗养院绿地为研究对象,以绿化三维量为量化指标,通过研究绿化三维量和绿化层次数与空气负离子增加效益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群落不同层次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植物群落结构与负离子浓度的关系,为疗养院绿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增加效益与绿化三维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在0.90左右,可以精确表达绿化三维量与负离子增加效益之间的相关关系,绿化层次数与负离子增加效益显著相关(p<0.05),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在0.40左右,不能精确反映绿地水平与负离子浓度关系;乔木层和地被层绿化三维量与负离子增加效益均是显著相关,灌木层相关性不明显,负离子增加效益主要由乔木层和地被层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以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稳定性测定方面,选择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整地方式下的草地植物群落与自然恢复的天然草地群落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相对稳定性较高,而天然封育草地的相对稳定性较低,主要是生境条件的不同影响了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稳定性.最终可知草地植物群落都处在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选取粤东河源市龙川县响水村的针阔混交林与东源县万绿谷阔叶林植被作为调查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两个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川响水针阔混交林共有植物25种,隶属于17科25属,该群落以松科、山茶科、桃金娘科、茜草科、里白科占优势;万绿谷阔叶林共有植物32种,隶属于23科29属,该群落以五加科、大戟科、鼠刺科、茜草科占优势.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表明,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比阔叶林较低、物种分布不及阔叶林均匀、群落种间相遇机率比阔叶林群落小.两个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通过对优势种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针阔混交林群落处于衰退型状态,而阔叶林处于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松材线虫病入侵30余年紫金山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进程。[方法]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前为马尾松林,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结构、Margalef物种丰富度(S1)、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C)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紫金山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正处在被地带性混交森林植被群落逐渐替代的不同演替阶段;3种植被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相互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密切关联,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除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外,还受到植树造林、直播造林、卫生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种植被群落灌木层均未见马尾松,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对密度消涨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3种植被群落草本层以阔叶林中物种最为丰富,马尾松林草本层种类多于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对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现在的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乔、灌层中的植物种类、S1和H'均呈递增趋势,与C的变化趋势相反,H'和J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原马尾松林整体朝着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结论]该研究可为紫金山森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贵州黔南州森林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贵州黔南州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日本产ITC-201A型空气负离子测定仪,配合ITC801电脑软件,于2010年4月下旬—5月中旬对黔南州不同植被类型及空地上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利用单极系数(q)和安培空气离子评价指数(CI)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黔南州森林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平均为2 520个/cm3,空地和石漠化山地的负离子浓度较低,分别为740个/cm3和360个/cm3。2)不同林分类型的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除石漠化山地(360个/cm3)和空地(740个/cm3)外,其余林地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均在2 000个/cm3以上。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海拔高度存在负相关,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负离子浓度下降。4)在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的CI值均在2以上,空气质量为A级。结论:黔南州的森林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处于优良状态,适宜发展以森林为主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选择2010年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晴天,对浙江淳安千岛湖姥山林场6种类型的森林群落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小气候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姥山林场空气负离子浓度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②6种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均在1 000个·cm-3以上,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人工森林群落,常绿阔叶树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树群落;③不同季节空气质量评价系数变化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④天然森林群落冬季空气清洁度为B级,其他季节均为A级,人工森林群落夏季和秋季空气清洁度为A级,春季为B级,而冬季仅为C级.综合比较不同季节单级系数和空气质量评价系数的变化差异,认为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质量高于人工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夏季奥森公园内3种游憩林分环境的保健因子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来分析不同林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体的研究方法为:采用温湿度仪、粉尘监测仪、空气负离子测定器分别收集、分析夏季不同林分环境的空气温湿度、空气颗粒物、空气负离子等保健因子,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动物旷场试验模拟森林环境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结果表明,从人体舒适度指数日均值来看,对照组最高,其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最低,对照组分别比其他3种林分日均值高11.14%、7.00%和13.15%.从PM2.5颗粒物浓度日均值分析来看,对照组最高,阔叶林次之、针叶林最低,对照组分别比其他3种林分日均值高22.46%、8.70%和6.16%.从各林分负离子日均值大小来看,针阔混交林最高,阔叶林次之,对照组最低,对照组分别比其他3种林分日均值低52.53%、43.03%和35.82%.从动物旷场试验模拟分析结果来看,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其他3种林分处理的小白鼠运动总路程、中央格运动路程、中央格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均明显提高.说明夏季3种游憩林内生态环境整体较好,尤其是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颗粒物日均浓度较低、负离子浓度日均值较高、温湿度适宜.经过阔叶林环境处理的小白鼠较其他3种林分相比,探索、认知能力显著提高,适合森林浴场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生活史进化理论研究的促进,植物繁殖生态适应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缙云山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中,对优势种之一四川大头茶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四川大头茶花期从8月下旬至12月上旬长达3个多月,由于群落郁闲密度大,透光率差等原因,常绿阔叶林中四川大头茶开花高峰期较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的开花高峰期后移.不同群落四川大头茶花序上开花顺序对着果率的影响是相同的,随开花时间延后,着果率降低.不同群落间四川大头茶种子重量变异显著.四川大头茶对种子的繁殖能量分配与开花物候无关.对于种子生产,四川大头茶的花序可以看作同化资源的一个亚单位.  相似文献   

17.
选择6处不同的遮荫环境(4处为植物遮荫环境,2处为建筑遮荫环境),通过实地监测样地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等数据,揭示不同遮荫环境对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8:00-18:00各样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温湿指数(THI)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其最高或最低值出现在12:00或14:00。6种遮荫环境下,遮荫度越高,样地内空气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但建筑遮荫环境的相对湿度显著低于植物遮荫环境,而下垫面类型或植被种类的差异对THI没有明显影响。6处样地日间平均THI由大到小为稀树草地(26.1±0.09)、疏林草地(25.8±0.07)、铺装场地(25.2±0.06)、草坪(25.1±0.06)、阔叶林(24.6±0.05)、针叶林(24.5±0.05),THI越高,人体越不舒适,表明夏季气温偏高引起了人体的不舒适,但是与其他环境相比,遮荫度较高的针叶林和阔叶林可明显改善人体的舒适度。相关性分析表明,遮荫度与THI、空气温度之间具有极强负相关性(-1.0<r≤-0.8,P<0.01)。遮荫度每提高10%,空气温度降低约0.5 ℃,THI下降0.35。因此,提高环境的遮荫度可以显著降低空气温度与THI值,从而改善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探讨山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山地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提供物种多样性分析的依据。通过分析得出,甘肃莲花山植物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较小,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在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大,而灌木层变异较小。在中海拔地区白桦、红桦和糙皮桦群落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大于其他海拔地区。在低海拔地区乔木层、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草本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空间生态位的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和接近原始阔叶红松林两个区域的森林类型,采用空间生态位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组成这两个森林群落类型的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地理矩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了空间生态位的划分。从而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及趋势。结果表明:在帽儿山次生林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色木械,榆树,水曲柳和黄波罗等硬阔叶树种,白桦,山杨等软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正在缩小。森林群落进入了以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