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沿海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苏北沿海各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蔬菜面积特别是保护地面积发展迅速,不少大棚内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产。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如下。1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苏北沿海土壤由江淮、黄淮冲积──海相沉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经人为开垦利用,逐步发育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盐渍化土壤,由于海势东移,长期自然淋洗,人为耕作活动等的影响,土体逐步脱盐,地下水逐渐淡化,士壤全盐从 0.6%降到 0.1%以下,地下水矿化度2~10 g/L。土壤疏松,通气性好,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生产提供了得天…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栽培土壤为含盐较多的海积物,由于应用城市粪肥和过度使用精饲料饲养的禽畜的粪便,又因处于特定的环境(玻璃或固定式大棚连年重茬),很容易产生次生盐渍化。近几年调查表明次生盐渍化的土壤生长的蔬菜植株矮小发育迟缓,苗期易猝倒,中后期徒长茎秆扭曲,地表有的白根或近地面节生须根,根系难扎于土,叶果表面有褐斑,造成落花落果,严重的植株枯萎甚至死亡。茄果类蔬菜减产20%~50%,瓜类蔬菜减产30%~70%,一般连作2年就不能再种。经过多年的试验,采用综合的农艺措施,可有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恢复土壤生产…  相似文献   

3.
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并介绍了次生盐渍化对蔬菜作物的危害,提出了克服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棚蔬菜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土壤返盐的问题愈来愈令人担忧。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已成为沿海地区蔬菜产业能否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我们经过室内试验和面上示范,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实施间套作一定的作物,实现生物修复,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沿海地区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设施大棚的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也不断加深。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农作物产品质量下降,已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巨大的挑战,土壤次生盐渍化也成为近几年设施大棚栽培中的难题。文章主要分析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董克锋  纪方  张宝昌 《中国果菜》2010,(8):41-42,52
<正>温室大棚土壤处于人为干扰下的特殊环境,得不到雨水的淋洗,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复种指数高、肥料施用量大、高温、高湿、高蒸发、反季节栽培等,使大棚连种几年蔬菜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均发生较大的变化,造成土壤变劣,如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硝酸盐积累、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失衡、病虫害加重等,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蔬  相似文献   

7.
蔡桂荣 《蔬菜》2000,(9):19-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大面积推广,本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逐年加重,年限在3年以上的保护地作物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害,严重地制约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近几年来笔者对盐城市保护地面积较大的盐都县便仓镇、建湖县上冈镇等地的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症状和克服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 1.过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菜农为了追求高产,追肥量往往是露地蔬菜栽培的几倍,远远超过蔬菜的需要量,使大量剩余肥料及其副成分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由于受人为不合理因素的干扰,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等土壤生态问题日趋加剧,对市郊规模化蔬菜设施园艺场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上述土壤问题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其危害表现形式具有隐性的特点,前期容易被疏忽,一旦形成,如不及时治理将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大棚土壤盐渍化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实行盐渍化防治的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27.41%,蔬菜产量增加21.05%,净增收15467.0元/hm^2,产投比1:11.46,同时还具有提高地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双重效果。因此,该项研究能有效地防治土壤盐渍化,改善土壤生态条件;促进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协调稳定,确保蔬菜生产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 避免在盐碱土地区发展蔬菜保护地 解决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演化问题应以预防为主。据调查研究,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滨海盐碱土地区和内陆盐碱土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地下的含盐量高,而且灌溉水质电差,土壤极易发生盐渍化,应避免在这些地区建永久性的保护地设施。永久性的保护地设施应选择在地下水较深、灌溉水质好的非盐碱土地区。  相似文献   

11.
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克服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令强  耿广东  王倩  张素勤 《蔬菜》2004,(12):22-23
设施蔬菜栽培是一种人工建造并且能人为控制其生态条件的一种栽培方式,近20年来,设施种植发展迅速。但随之设施内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土壤盐分表积现象明显,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除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外,还会造成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可以说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当前设施蔬菜种植中发生土壤障碍的一个主要因子。一、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设施蔬菜栽培由于是建立在人为控制环境的基础之上,人工干预性很强,一方面是高投入高产出,另一方面栽培系统却又是封闭或半封闭…  相似文献   

12.
@@@@导读:苏北沿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已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土壤管理、施肥、灌溉、耕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针对现行生产上防治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措施过于笼统、纷杂和落后问题,提出了土壤酸化板结、土壤次生盐渍化、根系分泌物、土壤病虫和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等方面分类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京郊蔬菜大棚土壤盐离子积累状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本试验以菜田露地土壤为对照,调查分析了京郊10年以上蔬菜大棚土壤的各种营养成分、电导度值和阴阳离子浓度等。试验结果:老大棚内土壤的电导度值在0.169~0.694ms/cm之间,土壤全盐含量在 0.08%~0.16%之间。此结果表明:京郊种植多年的蔬菜大棚内土壤基本上不存在盐分离子积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陕北棚室栽培面积的迅速发展,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已严重制约蔬菜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高。笔者通过在陕西延安甘泉县和宝塔区进行综合治理试验,使棚室蔬菜长势明显恢复,产量也较以前提高10%~30%。现将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蔬菜大棚双孢菇-蔬菜高效生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地区大棚主要栽培蔬菜品种为黄瓜、番茄、辣椒等,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但是生产投入较大,需要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生产上虽然也使用有机肥,但在使用数量上显得不足,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很强。由于设施内环境封闭,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单质肥料后,土壤极易产生次生盐渍化和土壤障碍,对可持续性生产存在着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端,北濒莱州湾。北部沿海30.83万亩耕地处于盐碱地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主要为潮土和滨海盐化潮土,含盐量0.08%~0.3%,高的可达1%,严重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大棚蔬菜生产没有先例。近几年来,我们在加强对盐碱...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郊蔬菜大棚土壤盐分状况及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哈尔滨地区,塑料大棚栽培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大棚蔬菜生产出现了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病害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吴志行等人认为,保护地栽培中发生连作障碍及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普遍问题;侯云霞、李先珍等人对上海及京郊蔬菜保护地土壤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我区形成了以冬暖大棚──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种植业。由于冬暖大棚多年连作种植,造成病菌虫卵积聚和病虫害加剧;同时,由于保护地施肥种类的单一和过量,造成土壤盐分上升,盐害加重。因此,冬暖大棚菜田的土壤选择和管理改造显得非常重要。 一.菜田的土壤条件及选择 冬暖大棚菜田应选择土层厚度在50-60cm以上;有机质含量在2.5%-3.5%;全氮在0.1%-0.15%;全磷在0.1%-0.25%;质地疏松,耕性好的棕壤土,具有良好的保水蓄水性能。而且土壤孔隙度要大,有较强的供氧…  相似文献   

19.
大棚土壤土质变差原因及防治一、大棚内土壤盐渍化的原因1.由于长期不受降雨条件影响,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残留在土壤耕层内。2.大棚栽培由于灌水次数增多,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透通性变差,盐分不能渗...  相似文献   

20.
地表的长期覆盖栽培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现象越来越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良性生产。文章主要分析不同棚龄与全盐的关系,论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以及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