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里田镇是我县蚕桑生产起步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蚕桑基地。瓦滩村是该镇高产稳产的佼佼者。全村有洲地桑园96亩,其中五龄桑园36亩,十七龄桑园60亩。1986年养蚕260张,产鲜茧185.6担。1987年养蚕270张,产鲜茧202.5担。1988年养蚕315张,产鲜茧256担;平均张种产茧由1986年的71.4斤提高到81斤;平均亩桑产茧由1986年的193.3斤提高到262斤,实现了张种、亩桑产茧同步增长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3.
我县是桑蚕的新区.有新、老桑园3500多亩,到九月中旬止,养蚕8040.5张,比去年同期3603张,增长一倍多,到八月底止,共收上鲜茧2312担,与去年同期1176担,增长了一倍,预计全年养蚕将达到9000张,产茧达到3000多担,全县平均亩产茧近100斤,平均亩桑  相似文献   

4.
我县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种桑养蚕.八年来,桑蚕生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产到高产的向前发展.至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一千二百七十多亩,产茧二千二百七十多担,单张产量产值和总产都是逐年有所提高,许多农户收到养蚕生产经济效益.今年又扩种新桑四百亩,(其中良种桑五十亩),预计总产茧将达到三千担.通过扎扎实实地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群众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一个新的发展蚕业生产热潮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5.
三中全会以后,我县桑蚕生产已有所恢复和发展.全县现有桑园面积5000多亩,每年饲养量在15000—17000张,收购鲜茧2400担左右,由于蚕病严重,单张产量很低,一般徘徊在20斤左右,去年夏秋蚕在大塘、那陈两公社调查发病率高的达60%以上,那陈公社是我县养蚕最多的公社,年饲养量达2700张,收购鲜茧700多担,占全县收购茧量的三分之一,由于蚕病严重产量也很低,80年平均单张产鲜茧25.5斤,81年为24.6斤,有个别养户甚至只茧无收,挫伤了群众养蚕积极性,也影响了社员的经济收入,那陈大队那陈圩6个生产队有246户,有133户有桑,但由于养蚕失败,去冬今春就有50%的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挖桑现象,大大影响了桑蚕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我县业务部门遵照县党委和政府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的指示,坚持搞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蚕桑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桑园面积和产量由一九七六年五百一十由,养蚕一千五百九十三张,产茧五百六十担,增加到一九八一年二千三百九十五亩;养蚕六千零六十五张,产茧二千一百四十担,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六年相比,种桑面积和养蚕产茧量分别增长三点七九倍和一点二倍;八二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桑蚕生产又有新的发展,桑园面积发展到二千七百九十九亩(其中良种桑九百九十八亩),养蚕达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交流总结种桑养蚕的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种桑养蚕水平,夺取蚕茧增产丰收,我县农商部门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联合召开了蚕茧高产优质经验交流座谈会议,现将总结交流的经验综合整理如下、一、必须加强领导蚕桑生产搞得好不好,领导是关键.凡是领导重视的,就能够发展巩固,就能够稳产高产,如西河公社党委书记陈森同志亲自抓这项生产,除大会小会逢会必讲之外,还深入到各大队、生产队发动种桑,检查养蚕,使这个公社由七三年只有三个队种桑二十五亩,养蚕四十二张,产鲜茧十四担,到七七年一百五十多个队种桑一千多亩,养蚕二千八百多张,产鲜茧一千多担.新圩公社也是由于党委重视,书记挂帅,落实专人具体抓,使这个公社由七五年产鲜茧十五担,到七七年二百九十四担,比七五年翻了十八翻  相似文献   

10.
一、江苏省蚕业生产发展概况:江苏省是我国四大蚕区之一,养蚕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全省有64个县,11个市.现有70个县、市郊种桑养蚕占93%.1984年桑园面积136万亩,比1949年的46万亩增196%,比1978年的78.07万亩增75%.1984年养蚕240万张.比1949年的44.6万张增439%,比1978年的45.05万张增434%.1984年产茧129.9万担,比1949年的13.3万担增877%,比1978年的52.25万担增149%.亩桑产茧由1949年的29.78斤提高到96斤.单张产茧由1949年的30.72斤提高到54.01斤.预计1985年产茧140~150万担.自1978年三中全会后,大约每年增产茧10万担.1984年有28个县年产茧万担以上,其中海安、丹阳两县年产茧都在10万担以上.有5个乡年产茧超万担.全省有29个蚕种场,年制种量达280万张,蚕种自给有余,还有25个蚕桑场和桑苗圃,能满足本省发展桑园所需苗木.  相似文献   

11.
昭平县黄姚公社黄姚大队去年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促进了桑蚕生产的发展.该队在原有三年桑63亩,一年桑81亩,,今年春又扩种了54亩,现共有新老桑园198亩.从三月中旬开始养蚕,到七月中旬,发种七批456.8张,收益321张,产茧14154.8斤收现金22585.71元平均每张产茧44.1斤,收现金70.76元,至六月底止,已收茧7212.6斤比去年同期产茧6941.9斤,增长103.9%,为什么能够促进广大种桑养蚕户增加养蚕的收益呢?我们认为除了进一步总结经验,贯彻科学管桑养蚕的技术外,继续抓好小蚕共育.是一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县贯彻自治区建设蚕茧商品基地要求,开展建设产茧千担村活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十里村在不断改善养蚕条件,一靠政策的落实、二靠抓住关键措施的实施,种桑养蚕又向前推进一步.全村有桑园402亩,1985年全年养蚕2268张,比去年同期1395张增873张,增长62.6%;产茧51吨(1020.6担);收入现金193808元,平均每人占有养蚕收入80.70元,提前三年实现产茧千担村.关于抓住关键措施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地区蚕业生产发展较快,从1987年到1989年,全地区桑园面积由4407亩增加到8277亩、增长了87.9%,蚕种饲养量由12520张增加到28120.7张,增长一倍多,总产鲜茧量由276吨增加到513.6吨,增长了86.1%,但是亩桑产茧下降,由62.6公斤下降到62公斤,下降0.9%,单张产茧由22公斤下降到18.2公斤,下降了17.3%。在当前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单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待探索。最  相似文献   

14.
德庆县马圩公社是一个蚕桑新区,是我县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的公社之一。从七八年八月在公社农场试种三亩桑开始,八一年便发展到十一个大队,七十六个生产队,种桑943亩,投产776亩,六十九个生产队养蚕,收入174350元(纯茧款)第一次跨进产茧千担公社。今年有八十二个生产队种桑1389亩,投产943亩,七十一个生产队养蚕,全社蚕桑持续增产,蚕茧造造丰收,全年养蚕2283张,收入219694元(纯茧款)产茧1323.45担,比去年增长26.16%。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县委和区党委重视和领导下,河元区八○年秋冬开始发展蚕桑生产的。八一年有桑地80亩,其中投产40亩,养蚕170张,产茧69.66担,亩产茧1.74担,总茧款14025.73元,单张80.27元,亩产值341.14元。其中高产的三伯咀、石东队各种桑6亩,亩产值为446.47元和425.73元,而低产的只有一百几十元,我们认真总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岗美华侨农场一九八二年投产桑地面积五百五十六亩,一九八二年养蚕三千一百六十张,产值二十六万八千五百五十七元六角六分,产茧一千四百五十六担。加国家奖励款总收入三十二万九千二百五十一元二角六分。平均每亩桑收入五百九十三元五角二分。与去年同期对比,总收入、总产茧量和每亩桑收入都分别翻了一番多。其中二分场十四、十五队种桑一百三十八亩(其中旱坡地桑八十二亩),养蚕一千一百零四张,平均每亩桑地养蚕八点二张,产茧五百零六点七担,产值九万二千五百三十一元八角一分。加国家奖励款,总收入一十一万三千六百零二元四角三分。十五队的  相似文献   

17.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18.
一、亩桑产茧是什么意思? 亩桑产茧是指一亩桑园所产的桑叶,经过养蚕而得到的蚕茧产量。这是全国统一的统计蚕桑生产的计算单位。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生产队总共有桑园100亩,全年养了四次蚕,春蚕60张,单张产茧80斤,共收春茧4800斤;夏蚕20张,单张产茧70斤,共收夏茧1400斤;早秋蚕20张,单张产茧50斤,共收早秋茧1000斤;晚秋蚕20张,单张产茧50斤,共收晚秋茧1000斤,全年总共收茧8200斤。这个生产队的亩桑产茧为82斤/亩。亩桑产茧一方面反映了桑园的产叶情况,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养蚕产茧情况,它比以前用的单张产茧的统计方法全面得多。  相似文献   

19.
<正> 武胜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有耕地53万多亩,农业人口70万,人平占有耕地0.7亩多,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县。近几年来,在发展蚕桑生产中,根据武胜实际,狠抓桑树管理,提高单株产叶量,提高栽桑效益,走内涵发展蚕桑生产的路子,保持蚕桑生产稳步健康地发展。从1984年到1990年,桑树总株数基本保持在7000—8000万株,但养蚕量逐年增加。1984年全县发种12万多张产茧5万多担。1990年全县发种20万张,产茧10.2万担,实现了300—400株桑养一张蚕。全县5个区,42个乡(镇)中,3个区产茧过双万担,两个区产茧超过万担;产茧3千担的乡达到10个,2千担以上的乡达到31  相似文献   

20.
陆川县马坡镇,靖西村陈屋队陈基龙户,是我县、地区种桑养蚕致富的先进典型.他全家有21人,其中劳动力11人,承包田13亩,四年来,蚕业收入达77356元,人均收入达3683元.生产持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84年试种杂交桑2亩,养蚕12张,产茧665.2斤,收入1250元;85年扩种到6.5亩,养蚕5张,产茧307.5斤,收入599.62元,小蚕共育657.5张,收入6083元,播杂交良种桑种子20斤,出圃75万株,收入6000元.代收蚕茧费,9900元,合计收入22582元;86年桑园面积6.5亩,养蚕4.3张,产茧27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