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母猪饲养从限位栏向群养方向发展限位栏饲养因其具有可以控制母猪采食量、生产管理方便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但这种模式制约母猪运动、造成母猪的呆板行为、严重影响母猪福利,难以根据母猪的体况精准饲喂,进而导致母猪的受胎率降低、死胎率增加、发情间隔延长等。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射频技术可把母猪从限位栏中解放出来,让母猪回归大群饲养。欧盟27国从英国开始规定母猪妊娠后不能使用限位栏,必须大群饲养,进而促进了相关工业设备的发展,如电子母猪饲喂系统  相似文献   

2.
于桂阳  曾斌  肖斌华 《中国猪业》2022,17(6):110-112
目前我国养猪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严重制约了母猪的生产潜力,借鉴欧洲养猪标准,大力推广母猪智能化管理系 统,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有试验表明:与个体限位栏系统相比,母猪电子群养系统的断奶仔猪体重显著升高,该系统下断奶仔猪生长更好更健康。猪场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发展养猪事业的趋势,已成为行业的标准,通过标准化、精确化、智能化管理,实现猪场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效益,可大大提升猪场管理水平。本文仅对智能化母猪群养智能电子饲喂站的操作简单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占母猪繁殖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其饲养模式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最大.目前妊娠母猪常见的饲养模式主要有全程限位饲养、 全程小群饲养、 半程限位半程小群饲养、 电子饲喂站大群饲养、 自由出入限位栏饲养等模式.筹建猪场时,应进行综合分析与实地考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饲养模式,提升猪群生产水平,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养猪行业的标准,通过标准化、精确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猪场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效益,大大提升猪场的管理水平。本文仅就智能化母猪群养母猪电子饲喂站自动饲喂如何调教进行介绍,通过人工诱导和辅助母猪进入电子饲喂站(简称G站)训练母猪采食,达到个性自由采食的目的,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位栏的长期使用对母猪生产性能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剥夺了母猪的福利.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本公司引进了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以探讨新的母猪饲养管理模式. 母猪限位栏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提出分娩限位栏这一概念,最初是为了控制母猪的运动,尤其是从站立到躺卧的运动,以便减少由于母猪挤压而造成的仔猪死亡.后来为了方便观察母猪的发情状况和对配种后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生产者们将限位栏应用到了母猪的配种及怀孕这两个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1母猪电子饲喂系统母猪电子饲喂系统是妊娠母猪在群养的模式下,实现个体精准饲养管理。与传统的限位栏饲养管理相比,母猪电子饲喂系统除能对妊娠母猪个体精准饲养管理外,它还可以减小母猪肢体病和应激,并提高动物福利。精准饲喂是根据母猪的胎次、膘情、妊娠天数对母猪饲养管理,不但节省饲料浪费(国外试验每头母猪每年可节约100千克),因能提高对母猪的精准饲喂管  相似文献   

7.
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位栏的长期使用对母猪生产性能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剥夺了母猪的福利。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猪场引进了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以探讨新的母猪饲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在规模化猪场中母猪一般是在单体限位栏中饲养,空间狭小,母猪运动很少,容易应激,繁殖效率较低、淘汰率高。智能化群养技术将母猪从定位栏里解放出来,符合母猪的天性,能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潜能。文内综述了智能化群养系统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华 《养猪》2014,(1):78-80
为研究规模化猪场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90头4月龄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初产母猪,随机分为智能化组、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每组30头母猪,测定初产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情期受胎分娩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提高10个百分点(P<0.05),比限位栏组提高16.66个百分点(P<0.01);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分别提高0.53头、0.81头、2.81千克、8.78千克、1.14头和9.42千克(P<0.05),比限位栏组分别提高1.01头、1.33头、4.86千克、12.92千克、1.68头和10.89千克(P<0.01);育成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分别提高3.9和6个百分点(P<0.01);返情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降低3.96个百分点(P<0.05),比限位栏组降低11.36个百分点(P<0.01);母猪淘汰率,智能化组为13.33%,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均降低3.34个百分点(P<0.05)。智能化饲喂能显著提高母猪情期受胎分娩率和繁殖性能,降低返情率和淘汰率,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王鹏翔 《养猪》2020,(2):73-75
文章分析了群养和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福利水平和繁殖力的影响,将40头育龄、健康、4胎、预产期接近、妊娠5周的杜大长三元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头,限位栏组采用限位栏进行饲养,群养组分4个圈进行圈养。两组都采用一样的饲料进行饲喂,饲料的营养水平都符合妊娠期母猪的饲喂标准。结果表明:限位栏组与群养组相比,母猪在产死胎数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弱仔数、仔猪产活仔数、初生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数据表明限位栏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妊娠中期两组皮质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后期限位栏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群养组(P<0.05),提示猪的群养模式要比限位栏饲养方式更能提高猪的饲养效率。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4):65-66
选取80头试验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限位栏饲养和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饲养,2组日粮相同。测定了妊娠母猪2个繁殖周期,严格跟踪记录母猪的繁殖记录。结果:采用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的母猪在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指标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产程、断奶窝重、总发情率、断奶7 d内发情率及受胎率等繁殖性能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HHIS智能化母猪饲喂系统在关键的繁殖指标上优于传统的限位栏饲养,在今后规模化的养猪场推广智能化饲喂系统对提高母猪的生产成绩、提高养猪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场饲养管理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饲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猪场的需求。畜牧养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福利养猪技术的发展及母猪的饲喂和饲养管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规模猪场开始应用母猪智能化饲喂管理系统,突破了传统养猪限位栏饲养模式,采用母猪舍饲散养模式,使母猪有充足的自由活动空间,改善母猪健康状况;根据母猪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妊娠阶段、不同的品种制定相应的饲养方案,实现母猪的精确饲喂。目前,进口的母猪智能化饲喂管理系统价格昂贵、维修不便;国内研制的母猪智能化饲喂管理系统基本都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问题和技术弊端。因此,需要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外设备基础上,针对现有母猪智能化饲喂管理设备的现状,通过改进设计与优化,研制出了功能实用、结构简单,适合国内应用的智能化饲喂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丁立军 《猪业科学》2013,(10):82-84
近年来,荷兰在母猪的饲养管理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母猪的整体生产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由于繁殖性状遗传力极低,繁殖性能的提高主要依靠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荷兰的成功就主要受益于母猪自动饲养管理系统的广泛使用以及相关饲养管理体系的完善。智能母猪群养系统的应用消除了传统限位栏对母猪的伤害。所以我公司2011 年8 月, 从荷兰NEDAP 公司进口了VELOS 智能母猪群养系统,包括5 台饲喂站,1 台分离器,1 台发情鉴定器和1 台训练饲喂站。  相似文献   

14.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19,36(3):20-21
母猪群养在许多国家很早以来就已经司空见惯,一些国家正在考虑转换当前的母猪单体限位栏饲养方式。在国际上,母猪群养是一种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也有一些养殖企业部分圈舍采用了母猪群养方式,但是当前母猪饲养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限位栏方式。国际养猪杂志《Pig Progress》的编辑Vincent ter Beek总结归纳出母猪群养的优势,希望这些优势能对一些想进行福利养殖的企业采用母猪群养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饲养模式对母猪分娩前后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限位栏饲养模式和群养模式对母猪在分娩前和分娩后行为的影响,选取限位栏饲养模式下的大白和杜洛克怀孕母猪各18头、群养模式下的大白和杜洛克怀孕母猪各10头,记录在分娩前2周以及分娩后3周内的母猪行为,分析母猪分娩前后的行为差异以及不同饲养模式对母猪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母猪行为中,趴卧时间均占观察时间比例最高(85%),分娩后母猪趴卧时间增长(93%),而分娩前犬坐和站立时间占观察时间比例相对较少(3.5%和11.5%),分娩后其占观察时间比例更小(2.2%和4.3%)。在两种饲养模式下,两个品种母猪在分娩前的站立时间以及舔、嗅和针对饮水器等行为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分娩后(P0.05),分娩后的趴卧时间和针对饲槽的行为频率则显著更高(P0.05),表明在两种饲养模式下,母猪在分娩前与后的行为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而杜洛克母猪分娩前与后的行为差异更明显。在分娩前,限位栏饲养的两个品种母猪的啃栏和针对饮水器行为的频率显著高于群养母猪(P0.05),而分娩后群养大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趴窝行为均显著高于限位栏饲养的大白和杜洛克母猪(P0.05),表明限位栏饲养的母猪较群养母猪规癖行为发生频率更高,福利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6.
限位栏的长期使用对母猪生产性能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剥夺了母猪的福利.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本公司引进了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以探讨新的母猪饲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1前言在传统的母猪饲养管理中,采用的是定位栏单体限位人工饲养,母猪没有得到运动,增加了疾病的风险;生产中对母猪的应激大,容易导致妊娠前期的胚胎死亡;个体饲喂量不容易控制,导致群体内各母猪之间肥瘦不均,群体的一致性差;同时母猪单体限位饲养也限制了母猪活动的自由,严重影响了母猪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动物福利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个体限位栏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种母猪群养模式,该模式通过提供给母猪群居与自由活动的环境,母猪能够组建和谐的小群体和丰富母猪间的行为、社交和心理交流。种母猪群养关注了母猪的福利,提高了母猪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了生产力和使用寿命,但是消除个体限位栏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因而需要对种母猪群养信息化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种母猪群养模式的设施需求,尤其是信息化关键技术需求,指出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推广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使用静态母猪饲养管理系统(Velos)与传统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验证静态Velos母猪管理系统在国内猪场应用的实际效果。试验选择150头健康的第2胎妊娠母猪,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头。对照组采用传统限位栏饲养,试验组采用静态Velos系统饲养,其余饲养管理一致。测定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生长性能,静态Velos系统与传统限位栏饲养在母猪妊娠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及膘增厚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繁殖性能,静态Velos系统和传统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静态Velos系统组妊娠母猪产程减少0.59 h(P0.05),产活仔数每窝增加0.614头(P0.05),出生窝质量和初生质量分别提高1.157(P0.05)和0.027 kg(P0.05)。静态Velos系统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与传统限位栏饲养效果相似,主要由人为因素所控制;静态Velos系统能有效改善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实际使用效果优于传统限位栏饲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调查两种妊娠母猪养殖模式——母猪电子群养(Electronic sow feeding,ESF)系统和个体限位栏系统(Individual stall system)对母猪繁殖性能、福利水平(行为表达和伤痕、眼鼻分泌物发生率)和断奶仔猪成本的影响。研究选用了兼有ESF群养系统和限位栏系统的两家养猪场各100头、60头、120头妊娠母猪,比较了同一猪场内两种系统母猪的繁殖性能、行为指标、伤痕和眼鼻分泌物发生情况,并核算了各自的断奶仔猪成本。结果表明:在繁殖性能方面,母猪电子群养系统和个体限位栏系统的母猪年耗料、妊娠天数、每窝产活仔数、每窝断奶仔猪数和年产胎次无显著差异(P0.05),但母猪电子群养系统中断奶仔猪体重显著升高(P0.05),表明两种系统繁殖性能相近,且母猪电子群养系统更有利于哺乳仔猪的生长。在福利水平方面,母猪电子群养系统中妊娠母猪的站立、躺卧、空口咀嚼、咬栏、排尿、饮水行为发生次数以及生殖器伤痕和眼鼻分泌物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睡觉、争斗、发声、采食和排便行为发生次数以及体表伤痕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表明母猪电子群养系统中妊娠母猪大多数福利指标优于个体限位栏系统,而争斗、发声、体外伤痕的显著升高主要是因为在电子群养系统中母猪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多所致。在断奶仔猪成本方面,母猪电子群养系统的水电费分摊成本和猪舍及设备折旧分摊成本显著升高(P0.05),工资分摊成本显著下降(P0.05),导致断奶仔猪总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母猪电子群养系统和个体限位栏系统的繁殖性能和断奶仔猪总成本差异不大,但前者动物福利水平有显著改善。母猪电子群养系统可以有效节约人工成本,但对饲养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