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开展竹腔注射杀虫双发现可较好地诱杀竹蝗,为此试验筛选出竹腔注射杀虫双诱杀竹蝗时间段为6月至7月上旬,其中6月上中旬为最好时间段。对漏治扩散跳蝻采用包围注射加穿插注射可以有效控制竹蝗发生,节省注射防治竹蝗成本。  相似文献   

2.
黄脊竹蝗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楠竹纯林内设置标准样地,观察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同时选用不同剂型的不同药剂,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对黄脊竹蝗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跳蝻上竹时间长达1个月,1~2龄跳蝻主要在杂草、小竹、灌木向阳的的叶面和枝条上群栖,也爬上竹杆;3龄跳蝻后全部上大竹顶梢取食竹叶.室内喷药1h后,施水剂农药的处理跳蝻死亡率达100%,喷施粉剂农药死亡率约90%;5h后,死亡率都达100%.野外喷水剂农药的处理,3d后有跳蝻上竹,对喷药后出土的跳蝻没有效果;喷粉剂农药的林地内5~7d后有跳蝻上竹,在未下雨的情况下,7d内,喷粉剂农药对跳蝻依然有效果;竹杆涂上避拒剂,跳蝻不上竹;粘虫胶能有效地粘住上竹的跳蝻.1~2龄跳蝻在地面活动时间长,上竹时间长,地面或竹杆上施药,作业方便,是除治竹蝗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3.
竹蝗化学防治可分为4个阶段,即:产卵地跳蝻防治阶段、漏治产卵地跳蝻防治阶段、散蝗诱杀阶段、集中交尾成蝗防治阶段。其系列化学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产卵地跳蝻化学防治技术产卵地的跳蝻出土后,用林丹粉等药效期较长的药粉进行多次防治;或在5月中旬开始对产卵地上的毛竹依小到大每竹注射3-5ml甲胺磷原液,对产卵地上跳蝻进行一次性防治。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一般稀竹林用注射办法,密竹林用粉剂防治。据跳蝻出土有1个月左右时间的特性,用林丹粉防治。当每公顷每日孵化跳蝻超过2175头时,以林丹粉每公顷每次15公斤喷施防治。对首批…  相似文献   

4.
维万 《湖南林业》2005,(10):24-24
过去防治竹蝗多采用喷粉和烟剂毒杀跳蝻(若虫),但此法因受气候因素影响而降低药效,增加防治药数,且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近年林业科技人员研究出一种防治竹蝗的新技术——竹蔸注射。实践证明,用该技术防治竹蝗有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  相似文献   

5.
黄脊竹蝗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脊竹蝗是楠竹的主要食叶害虫。为了寻求防治该虫的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我们于1991年开展了化学农药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甲胺磷、氧化乐果和乙酰甲胺磷等三种农药原液,1—5ml注射不同胸径的竹蔸,防治跳蝻,效果良好。1992年在桃江县龙溪乡4000亩试验林以及1994年该县修山镇的2万亩推广林内防治跳蝻,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使用手提式烟雾机喷烟可以防治地面害虫。用10%林虫敌烟雾剂100ml/666.67m^2、10%林虫敌烟雾剂80ml/666.67m^2 重雾剂K20ml和2.5%敌杀死乳油20ml 溶剂R80ml防治竹蝗跳蝻效果均达到良好防治效果。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烟雾剂防治竹蝗跳蝻。  相似文献   

7.
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了解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掌握虫情,选择防治时机及卵、未上竹跳蝻、上竹跳蝻和成虫等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简述了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脊竹蝗应急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年连续观察发现,黄脊竹蝗不断适应气候环境和立地条件的变化,逐步形成一些新的发生特点。文章介绍了查卵挖卵、扑打跳蝻,选用16%灭幼脲增效粉剂防治低龄跳蝻,选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药物防治高龄跳蝻和成虫等应急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深入了解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准确掌握虫情,把握防治时机,从卵、未上竹跳蝻、上竹跳蝻和成虫等方面对黄脊竹蝗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竹蝗,楠竹大害虫。跳蝻3龄前防治,措施有效。但是,因杂灌多,山高及跳蝻出土时间参差不齐,故其防治很难尽人意。跳蝻3龄后上竹,且能飞,防治颇为困难。用尿、药、草浸泡成毒草束诱杀,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