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竹醋液是竹炭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为纯天然产品,在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室外笼罩环境下研究了竹醋液对豆株上西方花蓟马成虫的忌避作用。结果显示:竹醋液的不同浓度和同一浓度下的不同处理时间,对西方花蓟马成虫的忌避作用有显著差异。浓度增加显著地提高了竹醋液对西方花蓟马成虫的忌避作用,而忌避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质量分数为2.06%和1.03%的竹醋液对西方花蓟马成虫有明显的忌避作用,前者在使用后10d时其忌避显著下降。本文同时探讨了竹醋液在西方花蓟马控制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花蓟马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花蓟马起源于美国西部,目前为一种世界性入侵的危险性害虫.西方花蓟马的自然天敌很多,包括捕食螨、捕食蝽、昆虫病原线虫、病原菌等,其中利用最多的是植绥螨.本文综述了各类天歃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植绥螨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室内研究了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二斑叶螨和桃蚜的捕食能力及在3种害虫共存条件下的捕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二斑叶螨和桃蚜均具有捕食能力。捕食能力最初随着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猎物数量不断增加时,其捕食量趋于恒定值。在猎物数量充足时,东亚小花蝽对于二斑叶螨、蚜虫和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分别为17、12.5头和12头。3种猎物共存时,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的捕食选择性均强于对二斑叶螨和桃蚜。选择性依次为西方花蓟马桃蚜≈二斑叶螨。猎物数量相同时取食西花蓟马的数量为12.6头,二斑叶螨和桃蚜的数量分别1.2头和2.4头。  相似文献   

4.
于人工气候箱(23±1℃、RH70%±5%、光照(D∶L=16h∶8h)条件下,在菜豆叶片制作的叶碟上,比较了栗真绥螨与黄瓜新小绥螨对西方花蓟马初孵若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瓜新小绥螨和栗真绥螨对西方花蓟马初孵若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分别为Na=0.763×Nt/(1+0.152Nt)和Na=0.257×Nt/(1+0.032Nt),对西方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攻击率分别为0.763和0.257,处理时间分别为0.199d和0.125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0头和8.0头。  相似文献   

5.
阿维菌素防治西花蓟马的亚致死浓度对黄瓜钝绥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可危害250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对温室中蔬菜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多种化学药剂被用于防治西花蓟马。2003年西花蓟马入侵我国并在北京温室大棚中迅速蔓延后,国内也在努力探求西花蓟马的化学防治途径。但西花蓟马几乎对所有用来防治它的化学农药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西花蓟马、花蓟马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19、22、25、28和31℃条件下两种蓟马在辣椒上的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及生命参数,以揭示温度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本地害虫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31℃范围内两种蓟马雌、雄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皆是在31℃时最高,分别为0.1347和0.1822。两种蓟马的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殖率与温度之间呈曲线关系。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在各温度下的存活率高于花蓟马,但内禀增长率低于花蓟马。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值率在22℃时最高,花蓟马在25℃时最高。两种蓟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22℃是西花蓟马的最适温度,而25℃更适合于花蓟马。  相似文献   

7.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8年对云南甜石榴和酸石榴两种石榴上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石榴的蓟马有10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hripsflav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和Thripssp.,其中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蓟马的优势种。不同石榴品种上蓟马种类不同,甜石榴上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和蓟马属1种,酸石榴上蓟马种类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华简管蓟马和蓟马属1种,黄胸蓟马仅在甜石榴上发生为害。在石榴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为害不同,其中成虫和若虫集中为害花,造成麻点特征。  相似文献   

8.
蓟马已成为玫瑰上的主要害虫,为明确蓟马的发生情况,在贵州省惠水县玫瑰基地利用蓝色黏虫板结合蓟马诱芯诱集并分析了四季玫瑰、紫枝玫瑰、墨红玫瑰和大马士革玫瑰上蓟马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玫瑰上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 intonsa) 2种蓟马,但它们在不同玫瑰上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蓟马暴发期主要集中在4—6月,尤其在盛花期数量最高.不同时期蓟马的优势种不同,初期(3—5月)以西花蓟马为主,随后花蓟马所占比例增加.黏虫板上诱集的蓟马数量远大于花朵中的蓟马数量,说明蓝色黏虫板和诱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玫瑰上蓟马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为蓟马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北京、浙江、云南等3个地区植物上蓟马的种类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蓟马种类较为相似,花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腹小头蓟马、西花蓟马和稻蓟马是3个地区共有的种类。其中花蓟马的分布最广、数量也最丰富,是最为常见的蓟马种类;新入侵的害虫西花蓟马在北京和云南地区已呈广泛分布状态,其发展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棉田蓟马主要有烟蓟马和花蓟马。在阜宁县棉区以花蓟马发生较多。棉田蓟马在本县是棉花上的常发性害虫,但多年来一直处于轻发水平,在棉田害  相似文献   

11.
假马鞭草为马鞭草科假马鞭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南美洲,19世纪末出现在中国香港,现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南部、香港、海南和台湾有分布.文章在调查研究及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外来杂草假马鞭草的形态特征、起源、入侵途径、在我国的分布、经济和生态影响、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举足轻重的石油资源,近年来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文中利用计量经济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的知识,对中国1953-2010年石油自给量和消费量数据建立ARIMA模型,预报2011-2020年数据并予以分析,继而提出应对中国石油问题之策,保障中国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3.
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及生态农业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 ,但东西部发展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党中央及时作出加快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并选择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和实施退耕还林 (草 )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 ,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却在部分决策者中产生了淡化西部农业地位及农业建设方向迷离等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 ,农业仍应作为基础产业加以重视。作为我国农业文化的起源 ,西部黄土高原的大地湾文化已有 70 0 0 - 80 0 0年历史 ,仰韶文化亦有 50 0 0 - 60 0 0年历史 ,说明该区农业在远古时代便具有奠基位置。文章接着列举近期 (2 0 0 0年 )西部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 38.1 2 % ,粮食产量占全国 2 7.9% ,棉花产量占全国 36 .33 %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 2 3 .0 9%的事实 ,说明我们西部大开发中不能忽视农业的位置。事实上西部农业产品消费量中 ,其农村住户人口只消费了自身原粮产量的 52 % ,蔬菜产量的 31 .3 % ,油脂产量的 2 6 .3 % ,其余均用于支援城镇建设和调往区外 ,说明西部农业在国家建设中 ,贡献亦是巨大的。西部地区人口总计约 3 .55亿 ,占全国人口的 2 8.67% ,如此数量的人口需求靠国家从区外调剂 ,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淡化或轻视西部农业地位的观点 ,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的植物头序巴豆(Croton capitatus)在中国的首次入侵纪录,及该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入侵危害和防治措施,澄清了关于密毛巴豆(Croton lindheimeri)在中国归化的错误,以期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鉴定及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stevensii)是一种寄主十分广泛的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在我国尚无分布。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截获该病菌。为更好地实现对该病菌的针对性检疫防控,本研究采用DIVA-GIS软件对该病菌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并对其适生区内寄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该病菌在其适生区域内存在大量寄主,尤其是水果类作物,林木寄主也有较多分布。因此,该病菌一旦传入我国,极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值得高度警惕。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的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孟猛  宗美娟 《干旱区研究》2012,29(2):257-261
采用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时间序列2.0气象数据集,利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干燥度计算方法,分析20世纪我国干燥度的动态变化。用GIS软件对其结果进行插值计算,并做出干燥度分布的数字化地图。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我国的湿润气候区面积减少严重,半湿润气候区面积有较大增加,干旱气候区面积增加也较显著,干旱化趋势明显。温度升高和降水量的减少导致了地表水分收支减小,不利于陆地表面的水分累积,是产生和加剧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梣粉虱是新近入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果树和园林植物害虫,2010年9月在上海市闵行区发现其严重为害梨树。本文介绍了梣粉虱的识别特征、危害特性、寄主植物种类、地理分布范围和防治措施,为预防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草莓角斑病菌是一种严重为害草莓生产的细菌。本文从其分布状况、寄主、经济重要性、传入与定殖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病菌属于特别危险的有害生物。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防止其传入我国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SPEI和时空立方体的中国近40年干旱时空模式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9年中国612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量和温度数据计算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根据中国气温条件划分7大地理分区并结合时空立方体、时空热点分析、时空聚类和时空异常值来探究中国近40年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干旱频率的计算,发现轻度干旱和极端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为内蒙古草原地区,严重干旱和中度干旱在西北荒漠地区最为严重。(2)通过时空立方体展示出中国旱情在时空分布上差距较为显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其次是西南的西部地区和华北的北部地区;(3)对我国近40年SPEI 12的时空热点进行分析可得我国旱情的时空趋势,其中冷点地区和热点地区各有2个,热点主要分布在华中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冷点主要分布在华中的中部地区;4)对多尺度SPEI进行局部异常值分析得到,年尺度的华南西部和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的中部呈低-低聚类,说明该地全年旱情相对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2001-2004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研究了2001~2004年我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10;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比较明显,城市空气污染冬春季节重于夏秋季节,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2001~2004年,北方大部份城市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同时分析沙尘天气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表明,我国北方城市尤其是西北城市,受沙尘天气的影响比较大,PM10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