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在近些年一直处于全国落后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省域内部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旨在提高全省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利用旅游资源、海外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数等指标对甘肃省内各区域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并认为旅游资源质量规模等级、可进入性是影响各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各地州市旅游产品开发、目标市场定位和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根据一整套衡量旅游特色资源的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聚类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界值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基本类型主要有六种,同时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知名度界值排序、特色度的界值类型、知名度界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六种基本类型的区域分布和评价指标贡献度等方面详细地评价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的分布规律,对各地州市旅游风景地的性质、规模和开发方向的科学论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通过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等级集中在Ⅰ、Ⅱ、Ⅲ级、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点-轴"理论作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文中以旅游资源大省-山西省为例,在分析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交通网络结构、旅游市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具体测算了全省11市的城市外向辐射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利用SPSS17.0软件中聚类分析,确定了旅游节点等级、发展轴线及旅游区,建构了山西省"一核心,三主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旅游研究相对滞后,对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的探讨也刚刚开始。遵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个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构建旅游资源开发的RM IP模式框架,从资源、市场、形象、产品四个方面展开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以此来推动内蒙古中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以期为内蒙古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发展研究的基础,也是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规划研究中的重点内容.文中以内蒙古263个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劳伦茨曲线、密度分析、规模分析、优越度分析、捷夫模型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263个A级景区在空间呈现不均衡的两核集聚分布;2)内蒙古263个A级景区的规模度与优越度较低;3)内蒙古地区A级旅游景区等级规模结构的现状与捷夫模型构建的简单理想状态差异很大,表明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的聚居地,旅游开发刚刚起步,如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该地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独特的“驯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资源优势快速、高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通过对敖鲁古雅乡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对区域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区域旅游的基础 ,开发的定位研究有助于为一地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从区域角度和空间经济一体化思想出发 ,以赤峰市为例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定量与定性研究 ,得到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图式 ,结合区际分析归纳出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层次。从而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定位研究进行了一般理论的探讨及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喀喇沁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性地分析了赤峰市喀喇沁旗旅游资源,对旗内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评 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喀喇沁旗旅游资源开发的3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5年和2010年影响甘肃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的9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测算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在GIS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各城市的旅游场强,运用空间变差函数、ESDA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城市旅游场强的变化,揭示了区域旅游场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场强呈现明显的区段性特征,形成了“斗笠”型空间分布格局,在5年时间中格局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极化效应更加突出,接着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缩小地区之间旅游经济差距、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 ,发展草原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与促进草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 ,认为其具有视野开阔、夏季气候舒适、动植物种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景观相对单调、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 ,进而结合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提出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主要有依托城市型、规模集聚型和独立点状型等 3种开发模式 ,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谢婷  杨兆萍 《干旱区研究》2003,20(3):230-234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在国际上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沙漠中自然、人文资源的分析探讨 ,研究了沙漠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优势和劣势 ,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不同的旅游路线 ,对沙漠旅游的活动内容、大型节事、宣传促销和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凉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凉城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凉城县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当行为也制约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资源调查和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凉城县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区位熵的含义构建了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以其为测算工具,选取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时间断面的入境旅游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其成因。结果显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为:呈繁荣区与落后区两极演变格局,经历了分散-集聚-扩散的演变过程,从东至西一直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地带性差异。目前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吸引度、社会经济水平、商业服务业的发育程度、航空旅客吞吐量、第一大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而客运量和吞吐量、区域城市的等级体系首位比等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旅游地竞争力综合性评价的方法,然后根据半干旱地带的森林草原旅游地的特征,构建了其竞争力综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呼和浩特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及小井沟生态园等三个旅游地为例,进行竞争力的综合性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作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竞争力在三者中最强;同时还表明:呼和浩特周边森林草原旅游地旅游的开发优势是旅游景观资源,劣势是社会经济条件及区位特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并分解为东部旅游区、中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三个区域进行分析,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总体差异依然很大,经过10年发展甘肃省入境旅游优势突显。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对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基础上 ,对阿勒泰地区旅游开发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边境口岸旅游、多渠道争取资金、争取开放政策、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旅游开发与若干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贫困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发挥比较优势的视角对旅游资源丰富的某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予以一定理论思考 ,进而来讨论这些地区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也指出旅游开发并非包治百病的“万灵药”,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选择要慎重行事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工业旅游开发条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工业旅游开发对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型地区/城市工业旅游吸引物和市场条件的定性分析,提出了工业旅游产品开发的拓展模式。我国资源型城市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生产场景等这些人类生产与工作的工业文明见证构成了工业旅游吸引物;而商务游客、学生、银发族和当地居民则构成了资源型城市工业旅游市场结构的主体。根据不同类型工矿企业的吸引物和市场条件,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观光体验模式、园区一体化模式与区域联合模式。资源型城市应该依据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模式,做有重点有层次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