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盆景的创作过程就是盆景从材料取得到作品消失期间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根据养护制作的顺序分为盆景素材采集与培育、盆景制作与养护、盆景作品成型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根据养护制作的不同目的,还可以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的阶段或区间。  相似文献   

2.
冯如林 《花木盆景》2007,(12):16-17
近年来,随着盆景事业的迅猛发展,精典作品的不断涌现,以及国外盆栽的影响,盆景的传世功能渐为人重,也正成为很多大家的追求。但研究与创作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比如部分作品相貌趋同,南北差异越来越小,个性张扬的作品越来越少,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实在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海峡两岸插花艺术交流展,精选两岸花艺大师的64件花艺作品。我参展的作品《花好月圆》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当时在创作上,脑海里反复推敲着"海峡两岸"的主题,因为正值中秋佳节期间展出,所以最后将作品名称定为《花好月圆》,代表海峡两岸人民期盼团圆的心情。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有传统插花的意境,又有现代花艺的架构与手法。作品底座是一块原木,厚实而稳重,两根粗壮有力的立柱支撑起船型的插花器皿,上部为方钢弯成的圆形,寓意团圆。  相似文献   

4.
<正>(二)保养当盆景作品经过配上浅景盆之后,已基本成型,即逐渐进入了保养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较为细致,其中要注意的是:维持作品造型和保持作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下半年,江苏常州宝盛园辛长宝先生多次邀约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欧洲的盆景作家到宝盛园交流技艺,进行盆景创作。在此期间,有众多日本专业盆景作家到宝盛园观摩交流,并创作了一大批盆景作品,今选取其中8件柏树作品的创作过程刊登,以飨读者。这些桩材全为人工经数十年辛勤培育得来,枝干丰富,苍古老道,乃辛长宝先生斥巨资从中国台湾及日本觅得。此次刊登的创作者既有世界知名的盆景大师,又有十分年轻的盆景专业作家,从他们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当可窥见日本柏树创作技艺之一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当以拿来主义的气度去消化吸收,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本人对此作品的改作意向早在第六届全国展览时就形成,当次展览没有获奖,说明作品有问题。作为一个专业作者最关注的问题是毛病究竟出在哪里?可否改进提高?二年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再次改作,以期使要对格有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5)防治虫害由于盆景作品长时期处于盆栽的逆境中,一切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如水、肥、光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较容易招致虫害。事实证明,凡是健康的作品发生虫害的机会都比较少。防治虫害,应该是防重于治,首先要保证盆景作品的生长条件。其次要制定防虫的常规措施,如要经常检查虫害,一旦发现虫害,即要立  相似文献   

8.
正"岁寒三友"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以松、竹、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比较常见,但以三者为素材的盆景作品就很少见,其主要原因在于三种植物栽种一起长期共生有难度。我自2012年开始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1.以自己培养了十多年的双干黑松为主体,该黑松高60cm,左干于2011年出现枯死,因此做成枯树,  相似文献   

9.
黄益 《花木盆景》2007,(12):69-69
《百寿图》是一件表现中国传统寿文化,为人祈求福寿康宁的作品,它既能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要,又能满足人们“但愿人长寿”的心理愿望,问世以来,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园林专业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创作微型景观,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从作品的主题,材料的选用等方面,开发新的创意景观,以期为市场及个人创作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插花创作中色彩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与插花有关的色彩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探讨色彩在插花创作中的设计原则,提出插花创作过程中运用色彩时应考虑到花材、作品造型、花器、垫座、环境、季节以及流行色.  相似文献   

12.
岭南盆景培育作品历来以截干蓄枝的修剪方法为主,将树桩枝条按比例大小截剪塑做成鸡爪枝、鹿角枝,缩龙成寸,打造自然美。用金属丝将树枝蟠屈带弯进行造型的方法,在岭南盆景创作中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3.
居然 《花木盆景》2005,(2):49-49
先从命名说起。“快哉此风”语出宋玉《风赋》,苏东坡曾在黄州和徐州题写过《快哉亭》的匾额,就是由上引发开来的。我以这个题目命名根雕作品,是想凸现这件作品御风而行、疾速奔腾、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痛快、畅快的情绪,树立一个开拓、拼搏、勇往直前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14.
根艺作品《满江红》的根材是枯死的槐根疙瘩,高67cm,宽36cm。此根除上部未腐朽外,其余的表面均已腐朽,用钢刷子刷除腐朽的表层后,其内质仍很坚硬,并凸现出黑筋般的花纹,纵横交错,粗细不一;更为巧妙的是,在此根的中下偏左的部位,还生有一块不规则的根片,如大风吹起的战袍,又似人甩起的衣角,这便给以后创作的作品增加了几分动感和气势;除此之外,由于该根的上部没有腐朽,也没花纹,再加上根的颜色与人的肤色相似,这对于人物面部的刻画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表情,都  相似文献   

15.
<正>山水盆景创作注重外形起伏节奏、前后层次、虚实开合以及坡脚、水岸的曲折,以自然山水为范本,在盆器咫尺空间中表达意境,表现艺术,这就是山水盆景的创作理念。进入本世纪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交流也方便了,见识也多了,但在很多展会上我们看到的山水盆景作品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结构层次趋于相近,如何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这正是山水盆景爱好者需要探索的课题。2013年我观看了大型电视纪录片《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16.
正最初考察现场时,被旁边伫立的红色火焰雕塑所吸引,得知这里名叫火焰广场,脑袋里面立刻充满了火焰这两个字,并且由此联想起楚文化图腾——火凤的形象,于是就想创作关于火与凤的作品。另外在构图上,也受到梵高名作《星空》的启发,作品的雏形在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接下来就是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  相似文献   

17.
李季 《现代园艺》2022,(24):115-117
微景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景观新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借鉴传统园林美学中以自然为美的思想。分析了传统园林中山、水、植物等美学元素的布置方式及设计特点,在现代微景观作品中体现传统园林美学的思想。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在传统园林美学思想指导下设计的微景观作品具有良好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家只要胸有成竹,就可以绘出美丽的画。但是,创作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如果没有适当的树石等素材,即使凭高超的技艺硬做,恐怕也很难出彩。做盆景首要的就是选材,尤其做颇有特色的上佳作品,更是如此。2011年1月5日,我发现了一棵刺柏树桩,树龄数十年,枝繁叶茂,难得的是高高露出的根盘比较奇特,属于可造之材。当时我一见钟情,于是购回悉心管养,至2016年创作完毕。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学习中国绘画的山水画部分时,简逸萧疏一脉触动了我的创作灵感,尤其是元四家之一倪瓒的作品,画风清绝无尘,平远开阔,作品表现出来的天人合一,清静寂寞的高妙意境让我折服!从一见倾情的欢欣,到挥之不去而沉迷。"我要把这种感受用盆景的形式表达出来",创作的冲动催促着我!作品是主观思想的外现。  相似文献   

20.
<正>树木盆景造型因材而异,它要求创作者能将所得的千姿百态的素材,经过仔细观摩,反复思考,发现其美,挖掘其神,之后才能确定最佳的造型方案,再通过作者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意境高远的作品。我的榆树作品《请》原始桩材是在2000年拿回的一个看起来很差的材料,两段一粗一细的直根之上,横出一根直筒的毫无变化的树干,成"7"字形(见图1),看似无可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