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喷施浓度对烤烟苗期及大田期生长均有重要影响。与常规育苗方式相比,喷施多效唑750倍液、矮壮素1 400倍液可以显著提高根系总长和总表面积,改善大田期烤烟农艺性状,提高烟叶产值,是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最适施用浓度。  相似文献   

2.
采取大区对比法,进行了烤烟膜下小苗移栽和常规营养坨移栽2个不同移栽方式对湘西地区烤烟产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能够提早成熟,提前采收,在提高烤烟经济性状上有一定的效果,在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上都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目前采用的408孔漂浮育苗方式,烟苗直接进行膜下移栽,烟苗素质上还有所欠缺,导致补苗现象较多,烟田整齐度较差,同时由于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比较费工费时,烟农不太接受膜下移栽方式,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皖南烟区漂浮育苗模式下,对烟苗3叶1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研究烤烟苗期喷施多效唑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喷施多效唑对烟苗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NR活性、抗逆性物质及MDA含量有显著影响,影响幅度与喷施浓度有关;②喷施100 mg/kg、125 mg/kg多效唑,相较CK,烟苗茎高降低45.25%和52.94%,茎叶干重降低37.02%和39.45%,直径增加19.42%和27.30%,根干重增加19.53%和28.62%,根系活力提高10.59%和14.32%,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8.12%和27.68%,NR活性提高54.51%和73.1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4.66%和40.54%,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4.26%和28.82%,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8.47%和10.77%,MDA含量降低7.54%和8.70%,烟苗综合特性较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KRK26’生长发育和产、质量影响,进行了膜下小苗移栽与膜上壮苗移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方式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发育,缩短烤烟大田生育期,烟叶成熟期提前8天。同时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使烟叶单产提高10.5%,上等烟率提高0.9%,产值提高11.3%。试验证明了德宏烟区膜下小苗移栽的优势,为德宏烟区烤烟最佳移栽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膜下小苗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开展不同移栽期膜下小苗移栽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记载分析各小区烟株生长发育和产质指标。[结果]4月25日膜下小苗移栽提高了烟株移栽成活率,花叶病相对防效提高了60.95%,黑胫病相对防效提高了51.61%;增强了田间长势和抗病性,大田生育期缩短,终采期提前,能有效避开大田后期的低温多雨;膜下小苗移栽方式能减少烟叶烟碱和对烟叶质量不利的氯离子含量,提高烟叶钾含量,有利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和内在品质的提高;在产量与品质方面,4月25日移栽的烤烟均价和产值最高,经济性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移栽苗龄较小的处理T1移栽成活率有所降低,各经济性状略低于CK,说明小苗移栽尽管有利于生育期提前,能避开前期干旱和后期低温冷害的影响,但不是越早越好。[结论]豫西烟区4月25日膜下小苗移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烟草是育苗移栽的作物,育苗是烟草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烟苗素质,降低育苗成本,减少减叶次数,培育无病壮苗,实现轻简化育苗,本试验采用水培试验、苗床喷施对比的方法,研究在烟苗4~5叶期时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溶对于烟草幼苗对各项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喷施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与膜上移栽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德宏地区冬季烤烟产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苗移栽虽然减少了育苗物资投入,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育苗成本,但膜下小苗移栽增加了后期劳动成本,约增加用工23.4个/hm2(1 404元/hm2)的劳动投入,且烟株后期长势、产量和产值均不如膜上移栽,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黔西南州丰富的有机肥资源,有效克服早春低温和严重干旱天气对烤烟育苗及烟苗移栽定植成活的影响,进行了烤烟托盘浅水密播育苗及其膜下井窖小苗移栽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托盘浅水密播育苗占地少,苗床期平均缩短30 d以上,节水效果好,可节约用苗成本1 296元/hm2。烤烟小苗膜下井窖移栽配套技术(先栽烟后盖膜)较常规移栽(先盖膜后栽烟)能提早移栽30 d以上,且烟苗缓苗期缩短、用水少、成活率高、生长快、苗健壮,增产240.5 kg/hm2,产值增加6 292.86元/hm2,对烤烟生产的节本增效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裸栽、常规膜上烟移栽、膜下方锥孔小苗移栽3种移栽方式对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索适宜该地区烤烟最佳移栽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较常规膜上移栽方式和裸栽方式而言,采取膜下方锥孔小苗移栽方式能有效提高孔穴内温度,满足烟苗生长对温度要求,促进烟株早生快发,缩短还苗期;既能实现适时移栽、深栽,又能提高烟叶产质量。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方锥孔小苗移栽技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可以在黄平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剪叶传播病毒病影响烟苗质量的实际,采取室内检测的试验方法,开展多效唑和烯效唑在烟苗和育苗基质中残留降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烟苗生长效果基本相近的情况下,烯效唑与多效唑相比药效降解较快,控苗时间短,对烟苗后期生长和移栽后影响小或无影响,使用安全性高;多效唑虽有较好的控苗效果,但由于药效残留时间长,降解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苗后期和移栽大田后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催芽方式对烤烟成苗素质及育苗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黔东南州研究了不同催芽方式对烤烟成苗素质及育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育苗方式相比,炉管加热空气和电热丝加热苗床的催芽方式均可以提前烤烟的出苗时间和成苗时间,提高成苗率,其中电热丝加热苗床的方式在烟苗素质和育苗成本方面均优于炉管加热空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多效唑3种喷施时期A1(1叶1心期喷施)、A2(2叶1心期喷施)、A3(1叶1心期与2叶1心期喷施)和4种播种量处理B1(75 g/盘)、B2(90g/盘)、B3(105g/盘)、B4(120g/盘)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成苗率、每穴总根数、平均根长、茎基宽和百株干质量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播种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对秧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以B3各处理的酶活性较高;较低播种量处理(B1与B2)分蘖速度较快,最终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增大而增多;播种量对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两者皆以B3处理最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影响显著,播种量处理间以B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高,多效唑喷施时期处理间以A2处理产量较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A2B3和A1B3产量最高,两年总产量以A1B3处理最高。可见,湘南早稻机插秧播种量以105g/盘为佳,多效唑以1叶1心期喷施为宜;适宜的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促进了物质积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喷施多效唑对双季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为基质育秧秧苗调控提供技术支撑。以‘华优2号’为材料,通过育秧试验,分析多效唑施用时间与喷施浓度对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显著缓解了秧苗生长,秧苗株高显著降低,多效唑对秧苗苗高的调控作用随喷施浓度增大而加强,随喷施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喷施多效唑显著影响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多效唑显著促进根系生长,一定浓度内多效唑浓度提高,秧苗根系数量、长度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喷施时间过晚也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等表现,T1C2和T2C2处理下秧苗素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刘晓红  刘波  时述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44-8544,8549
探讨磁化水在草莓试管苗出瓶种植期间的应用及效应。将辽丹1号草莓试管苗种植在以珍珠岩为基质的保温泡沫培养槽中,设A、B区各10槽,每槽总株数均为46株,其基质分别用磁化水和日常用水浸透,种植20 d,用磁化水和日常用水喷洒小苗进行对比试验。出瓶种植时记下小苗的根数,到20 d计算总根数。用磁化水喷洒小苗较日常用水喷洒小苗,节水省人工,减少污染,浇水次数少,发育的根数多,死亡的苗数少,苗成活率高,长势好,出瓶种植的周期短。磁化水的渗透性、溶解性和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在草莓试管苗出瓶种植期间得到了应用,并具有省水省人工、减少污染、促进根发育和提高苗成活率的优良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机插水稻培育矮化壮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3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机插秧苗进行矮化壮秧处理,并以不使用化学调控剂作对照,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在水稻机插育秧中的作用。[结果]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均有矮化壮秧作用,在秧龄小于20 d时,采用3种化学调控剂育秧均可;当培育的机插秧秧龄达到25 d时,以旱育保姆育秧效果最好。28 d时,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出苗率达80.31%,成苗率达71.94%,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最高;拌种剂处理的成苗率最低。机插后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综合质量最好。[结论]旱育保姆对水稻机插育秧秧苗矮化壮秧作用明显,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机插水稻化学调控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烟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0、100、150、200 mg/kg)多效唑对烤烟MSK326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浓度为150mg/kg的烟苗株高、茎粗、干物质、壮苗指数、G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此浓度下培养能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木薯不同生长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观测多效唑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喷施多效唑能矮化植株,抑制地上茎秆生长,使植株叶色浓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薯块膨大,从而提高木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以苗期和薯块膨大期每公顷分别喷施900kg浓度为500mg/L和1000mg/L的15%多效唑溶液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达41740kg/hm2,比对照增产26.72%,淀粉含量达38.3%,比对照增长22.4%,这种多效唑喷施方法可以在木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在15%多效唑施用总量750 g/hm2条件下,以分枝期300 g/hm2+初花期450 g/hm2处理效果最好,大豆增产17.1%,达显著水平;苗期75 g/hm2+分枝期150 g/hm2+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225 g/hm2处理增产13.7%,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450 g/hm2处理增产11.4%,但较对照均未达显著水平。3种全程化控方法均能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株荚数、株粒数和株粒重,但对百粒重影响较小。采用全程化控技术具有控制大豆旺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苗期喷施多效唑对豫南粳稻调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信粳1787’和‘南粳5718’2个品种粳稻,通过一叶一心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其中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M0 (0 mg/L)、M1 (40 mg/L)、M2 (80 mg/L)、M3 (120 mg/L)、M4 (160 mg/L)和M5 (200 mg/L)共6种施用水平。2020—2021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其秧苗素质、干物质量、SPAD值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2 a 2个品种苗高都降低,根系增长,有利于分蘖的发生,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PAD值都有所增加;产量构成上,随着浓度的增加除穗粒数减少外,其他指标较对照都有所增加,其中‘信粳1787’各指标在M4时最佳,‘南粳5718’在M3表现较好。综上,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干物质的量、SPAD值及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①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②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③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