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技术在安徽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矿区森林和林地不断受到侵占和破坏,森林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多年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受到了严重威胁。该文在安徽省矿区植被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分类阐述了造林及林地整理、管护与封育、湿地恢复等林业技术在安徽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技术措施使矿区开采创面、塌陷区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和石漠化得到缓解,现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多伦县近年来实施飞播技术、封育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沙障固沙技术等植被恢复技术来防治土地沙漠化。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沙障固沙技术实施成林后,起到了明显的阻沙、降低风速、恢复植被的作用;封育、人工造林技术可迅速提高植被盖度,稳定植被群落;在实施封育、人工造林、沙障固沙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飞播,效果更明显,保存率更高,植被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栾川县矿区裸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从当地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出发,针对不同的矿区裸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以期对今后大面积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南安市石井镇苏内水库矿区森林植被恢复设计实践,总结了花岗岩矿区森林植被恢复的~般技术思路和主要方法.通过立地条件的划分,明确了矿区及影响区的主要制约因素、恢复措施及方向,筛选出了适宜矿区栽植的主要乔木、灌木种类,进而针对石壁/陡坡类型、乱石堆类型、泥石堆类型、施工便道以及林缘等敏感区域,分别制定了造林技术措施,以期带动南安市乃至全省花岗岩矿区森林植被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乌素是我国较大的沙区之一.针对毛乌素沙区不同沙地类型及特点,提出了采取封育、固沙造林、飞播、营建防风阻沙林等几种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乌江流域喀斯特石质山地植被自然恢复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植被调查和育林技术试验研究,提出了喀斯特石质山地植被自然恢复配套技术,包括植被自然恢复地段选择,封育类型划分,并针对各种封育类型提出相应的人工促进植被自然恢复的措施,以及封育方式,林分保护,组织管理等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响偏关县矿区植被恢复因素的分析,针对该县矿区植被恢复规划,提出了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注重生物措施应用及推广固体水造林技术等相应对策,为该县矿区植被恢复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露天煤矿开采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通过小龙潭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从组织保障、科学造林、加强森林管护等方面阐述了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的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困难立地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文章在界定困难立地类型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植被恢复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中的适合植物种类筛选、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提出提高单价投资,重视后期管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煤矸石山作为矿区主要废弃地类型之一,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目前,对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矸石山的环境危害、基质改良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分析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矸石山植被恢复理论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和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矸石山基质改良技术、树种选择和规划、抗旱造林栽植技术、植被抚育管理技术和植被恢复的监测与评价等组成的矸石山的植被恢复“六阶段“技术模式,加深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理论研究,为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区自然条件和自然植被的特征,针对攀枝花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干旱地区植被恢复技术的问题,提出植被恢复与重建应遵守植被分布规律,根据区内环境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参照自然植被的空间结构确定人工植被的空间结构,为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提出干热河谷“适度”造林技术;并从生态、经济和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适度”的内涵和“适度”造林的概念与含义。  相似文献   

12.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煤炭开采对土壤、水体、大气、森林植被破坏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总结了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和技术关键,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及矿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杨彪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44-46
调查分析洱海东岸临水面山石灰岩山地特殊的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认为封山育林可合理利用石灰岩山地各种小生境,是洱海东岸石灰岩地区恢复植被、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就封育类型、封育方式、封育年限、育林措施、封禁措施及封育成效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推广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阳区小纪汗沙地矿区为例,选择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为主栽树种,通过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块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带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和常规造林不同造林模式的推广示范,达到改造沙地原有植被、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探讨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的目的。提出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为最优模式,株行距5m×25m,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火炬树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树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栾川县2002年开展育苗试验,次年开始在矿区植被恢复中大面积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该县的育苗和造林实践,参照有关技术规程,系统总结了该树种的播种、分植、根蘖等3种育苗技术及在矿区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燕山地区的天然栎林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依据林分现状、经营目标和适宜的经营措施将其划分为封育补植型、抚育培育型、抚育调整型和更新改造型4个经营类型;以生态保护优先和培育优质森林、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发育规律为指导,提出了具体的经营措施;其中封育补植型以封育和补植措施为主,抚育培育型以林木密度结构调控为主,抚育调整型以树种结构调控为主,更新改造型以大强度疏伐结合冠下造林为主。  相似文献   

17.
石灰岩山地,多数为造林困难程度大的劣质山地,人工造林较难进行,利用自然力通过天然更新恢复植被,是这些困难地段植被恢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对于人为破坏严重,生境极度严酷的地段,如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等难造林地,没有条件实施人工造林时,主要仍以自然封育为主。但是,由于岩溶石山生态脆弱的特点,许多石灰岩山地自然植被都遭受了反复破坏,除自然保护区、村屯周边及极偏远地区以外,多为大面积裸岩、稀疏草丛及藤刺灌丛,缺乏乔木树种,自然封山育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样地、样方和采样等技术方法,调查研究了"陕北沙地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与传统造林技术在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中的生态效果差异,结果为传统造林技术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均可有效提高地表粗糙度,降低地表风速,将地表粗糙度由植被恢复前的0.20cm分别提高到0.95、1.06,50cm高度处防风效能分别可达15.25%和21.80%,有利于缓减地表风蚀。植物种类、植被盖度均得到提高,乔、灌层生物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指数均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形成更复杂、稳定的群落结构,示范推广的新技术在提高乔、灌、草层生物量方面效果更明显;0~60cm范围内,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以及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升,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涵养水源功能,但传统造林区和示范推广区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无显著差异;增加林地碳储量方面,造林第3年,示范推广区和传统造林区每公顷分别可增加碳储量664.35、633.75kg,其中增加的碳储量60.22%、59.17%由樟子松提供。"陕北沙地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值得在榆林沙地矿区及其他生态条件相近地区植被恢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福建省清流县不同类型的林地质量条件,采取人工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下套种及森林保护等封山育林技术,节约了造林更新经费,增加了封育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及试验示范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废弃矿区矸石山地的生态恢复一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矸石山地的降水量不足、蒸发强度大、天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瘠薄、植被发育差、干扰强度大、立地条件恶劣,使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一些林木生长缓慢,稳定性差,林分质量低,发挥不出较高的生态效益。通过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的技术进一步优化整合和组装配套,提出了在辽西北困难立地条件下废弃矿区地植被恢复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遵循矸石山地造林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土壤的适生环境,正确的选择造林树种,有效的解决造林树种苗期的水分供应,合理地施用速效肥料是解决矸石山地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