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田采集的所有甜瓜病果中均分离到培养性状一致的细菌,细菌分离率为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对甜瓜果实具有致病性,该病原菌革兰氏反应呈阴性,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已报道的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一致;BLAST比对与A. citrulli菌株的同源性可达100%,系统发育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病菌为A. citrulli。研究结果确定了甜瓜果斑病的致病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保护地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武汉地区的发生。从发病部位分离获得致病性细菌菌株HW080925。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将菌株HW080925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 ax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0611)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观察菌落形态和培养性状、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及比对分析16S rDNA序列,对供试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编号WM0922的病叶上分离得到5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3株菌株(WM0922-2、WM0922-3和WM0922-4)具有致病性;从编号XD0611的病果上分离得到8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4株菌株(XD0611-5、XD0611-6、XD0611-7和XD0611-8)具有致病性;择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WM0922-3和XD0611-7进行后续试验,发现二者均可侵染葫芦子叶,革兰氏反应均为阴性,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与Acidororaxcitrulli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结论】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avenae subsp.citrulli)。  相似文献   

4.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样品86份,以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F159、BFB和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为指示菌,采用试管混菌平板涂布法,共计分离到195株菌,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3株,其中细菌56株,放线菌7株.以管碟法复筛,获得有较强拮抗活力的菌株2株,分别为细菌G-14、放线菌P-13.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子对新疆甜瓜细菌性斑点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农六师103团13年和农八师121团10年中,每年6月和7月份的气候资料,及当年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情况进行逐步判别分析,以2001和2002年的降雨情况和病害发生情况为对照,研究气象因子对新疆甜瓜细菌性斑点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6月份的降雨量关系密切,并以此建立了判别模型,该模型回检符合率达74%。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以宁夏中卫市和吴忠市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病叶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菌株,对其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筛选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菌株1(分离自宁夏中卫市的病原菌)、菌株2(分离自宁夏吴忠市的病原菌)的菌落形态均呈乳白色,全缘,不透明,表面光滑,产生绿色荧光,菌体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株1、菌株2的16S rDNA序列与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KT783475.1的相似度为99.93%;回接后叶片产生褐色病斑,伴有黄色晕圈,与自然发病植株的症状一致。因此,确定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在接种苗期为四叶期、菌悬液浓度为1.00×107 CFU/mL、接种方法为茎秆接种法、保湿时间为96 h的条件下,病情指数为72.2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为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近几年江苏地区甜瓜叶片及瓜上发生的某一细菌性病害,以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大棚中甜瓜发病叶片为研究对象,经分离纯化得到菌株LG08,观察病菌形态初步判定该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进一步明确该病菌,分别用4对细菌性果斑病菌通用标记(BX、BX-S、ERC和WFB)、3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特异性标记(AcM380、AcM797、AcM13)及16S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G08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苗期和坐果期对西甜瓜部分材料接种菌株LG08,结果发现菌株LG08对西甜瓜都有致病性.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甜瓜细菌性果斑菌的特性,为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而且也有助于甜瓜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在江苏南京江浦县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玉米上发现1种细菌性病害,从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7个菌株,接种玉米叶片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相同细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根据致病性、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特性将该批病原菌鉴定为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该病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阿魏菇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方法】应用菌落特征、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阿魏菇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阿魏菇子实体病害样品中分离到19个单菌落分离物,并对该19个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检测,其中有8个分离物在健康阿魏菇子实体上产生了细菌性斑点病症状,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反应分析,该8个分离物均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结论】新疆地区阿魏菇细菌斑点病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引起。  相似文献   

10.
阿勒泰地区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大气、土壤、河流及环境基本没有污染,具有生产无公害绿色甜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甜瓜在阿勒泰地区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因我区气候干燥少雨,加之农民不重视轮作倒茬,造成枯萎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如果遇上降水多的年份,也容易诱发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果腐病(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危害我区甜瓜的虫害主要有瓜蚜、红蜘蛛(叶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