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钾肥对黄菠萝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1年生苗木施钾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钾肥不同施肥量对苗木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的影响。苗高比对照提高11.6%~28.1%,地径提高21.9%~30.1%,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2.8%~108.0%,施肥量以10~20g·m^-1为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GGR6号对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苗木根系生物量进行试验,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苗高提高40.1%,地径生长提高33.0%,生物量显著增加,符合生产实际,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用 25、50、100ug/g 的 A B T 生根粉3 号浸泡华北落叶松苗木根系4h 后造林,结果表明,生根粉在华北落叶松造林中效果明显,用50ug/g 生根粉浸根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0 个百分点,用 25ug/g 浸根可使苗木生物量、苗高和地径分别提高38.2% 、7.3% 和18.8% 。  相似文献   

4.
氮对杉木不同家系苗木生长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19个杉木不同家系的苗木进行氮素营养要求试验,1年生苗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家系对氮素营养的要求差异较大;有些家系生长好,对氮素要求也高,2g氮处理可使家系三明54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39.8%、41.7%,三明56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45.5%、39.7%;有些家系生长不良,对氮素营养的要求高,2g氮处理可使家系三明42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316.2%、103.6%,A1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132.5%、138.0%;有些家系生长不良,对氮素营养的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5.
马占相思苗木叶面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占相思苗木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及大肥王多微高效叶面积,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对促进苗木生长有显著作用,苗高、地径生长及生物量比对照都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及生物量组分分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形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其中生长盛期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年生长量的63.7%和54.5%。小叶锦鸡儿播种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23.8:25.2:51.0,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T)为0.312。苗高、地径与生物量呈线性相关。且地径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大于苗高与两者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7.
对尾巨桉DH32-29容器苗苗期进行5个水平的指数施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的指数施肥方法对苗木的生长、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施肥处理的苗木其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260.7%、228.7%、654.8%、129.9%、571.2%;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氮量为50mg·株-1的苗木苗高最大,施氮量为100mg·株-1的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为最大,SPAD值在施氮量为150mg·株-1时达到最大;不施肥处理的根冠比最大,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小;施氮量为100mg·株-1的苗木质量最好,为最佳指数施氮量。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施肥当年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福建省上杭县进行的火炬松施肥试验表明,造林时施肥当年就有明显肥效,单施磷肥高生长增加22%—38%,地径增加28%—41%;单株理想的施肥量为71g过磷酸钙,氮磷配合的肥料效果最佳,高生长增加81%,地径增加80%;火炬松造林当年不必施钾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控释肥和灌溉方式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容器苗生长、养分含量、基质电导率(EC)及2年造林效果的影响,为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施肥水平(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5个施肥水平分别为:25、75、125、175、225 mg·株~(-1))和2种灌溉方式(上方喷灌(O)、底部渗灌(S)),测定栓皮栎容器苗形态指标、养分含量、根系生长、基质EC值及连续2年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施肥量和灌溉方式二者对苗木形态指标影响存在交互效应,225-O处理的苗木地径、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在225-O、125-S、175-O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25-S处理的苗高、茎生物量、茎根比最大,茎生物量在225-S与225-O之间差异不显著。(2)苗木茎、根的氮磷钾浓度和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氮、磷含量及单株磷含量差异不显著。(3)增加施肥量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施肥量为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系表面积、体积差异不显著。(4)基质EC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底部渗灌显著提高了基质上层、下层的EC值,基质上层、下层的最大EC值分别为4. 69、0. 56d S·m-1,没有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5)和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造林第1年幼树的树高、地径生长;造林第1年、第2年的树高和地径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造林第2年,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树高、地径差异不显著。[结论]底部渗灌提高了栓皮栎容器苗体内的养分含量,促进了造林第1年幼树树高、地径的生长。施加控释肥有利于苗期苗木质量的提高及造林后苗木的快速生长。综合考虑苗木质量、经济效益、环境利益,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选择底部渗灌和控释肥量为125 mg·株~(-1)的组合(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  相似文献   

10.
植物喷施灵对不同植物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植物喷施灵对不同植物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开花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喷施灵对实验树种的苗高、地径有明显促进作用;2.植物喷施灵可提高苗木生长量7.07%-66.99%;3.植物喷施灵可提高植物生物量47.11%-79.28%;4.植物喷施灵可使黄瓜、番茄提前开花5-10天。番茄产量可提高14.47%-33.1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设计进行基质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施肥极显著地影响苗木密度、地径、苗高和侧枝萌发;②苗木密度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③施肥量为0.0~3.0 kg/m2时,地径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3.0 kg/m2时,各处理间的地径无显著性差异;④0.0~7.0 kg/m2施肥范围内苗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长,施肥量大于8.0 kg/m2时抑制苗高生长;⑤施肥量0.0~7.0 kg/m2时,侧枝数与施肥量正相关,施肥量>7.0 kg/m2时,侧枝发育受到抑制;⑥除密度与侧枝数间未达到显著相关外,其余指标两两间相关极显著,其中密度与苗高、地径呈负相关,而地径、苗高与侧枝数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中华楠苗木生长的影响,为中华楠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 表明:(1)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中华楠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影响.223处理(尿素10 g+过磷酸钙20 g+氯化钾6 g)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苗木质量指数最高,为最优施肥处理.其苗高年生长量、地径年生长量、冠幅年生长量、叶生物量、枝干生物量、根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27.10%、200.00%、226.96%、235.35%、169.88%、171.00%和183.80%.(2)各处理的苗木质量指数从好到差排序为:223处理(尿素10 g+过磷酸钙20 g+氯化钾6g)>122处理(尿素5g+过磷酸钙20 g+氯化钾4 g)>231处理(尿素10 g+过磷酸钙30 g+氯化钾2 g)>133处理(尿素5 g+过磷酸钙30 g+氯化钾6 g)>313处理(尿素15 g+过磷酸钙10 g+氯化钾6 g) >321处理(尿素10 g+过磷酸钙20 g+氯化钾6 g)>332处理(尿素10 g+过磷酸钙20 g+氯化钾6 g)>212处理(尿素10 g+过磷酸钙10 g+氯化钾4 g)>111处理(尿素5g+过磷酸钙10 g+氯化钾2 g)> CK.(3)中华楠苗木施肥管理必须遵循适需的原则,氮肥不宜过高,可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3.
7种热带阔叶树种的苗木施肥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南酸枣、西南桦、团花、高阿丁枫、红木荷、山桂花和云南拟单性木兰7个树种进行了苗木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各树种苗木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其中以施用1%复合肥的效果最佳(但生产中还应因树种而定),一般以0.5%-1.0%为宜;尿素对这些树种苗木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南酸枣、西南桦、红木荷等树种的增长效果更为显著,生产中用量以0.3%—0.5%为宜;钙镁磷肥在这些树种的育苗生产中不宜采用。合理施肥能缩短苗木出圃时间,一般可提前1—2个月出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植物喷施灵对不同植物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开花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喷施灵对实验树种的苗高、地径有明显促进作用;2.植物喷施灵可提高苗木生长量7.07%~66.99%;3.植物喷施灵可提高植物生物量47.11%~79.28%14.植物喷施灵可使黄瓜、番茄提前开花5~10天。番茄产量可提高14.47%~33.15%。  相似文献   

15.
通过N、P、K 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索配方施肥对盆栽椿叶花椒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比例的N、P、K肥配施后,处理4至处理9对苗木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处理4有利于椿叶花椒苗木地径的增长,处理6对苗木的苗高增长最明显,处理5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处理9有利于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的提高;(2)N元素对椿叶花椒苗木生长和生理效应的影响极为显著,PK的影响很小;(3)根据N、P、K肥的施用量和苗木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测定值进行了二次函数关系方程的模拟,可据此分别求得各指标最大收获量所对应的合理施肥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尿素、过磷酸钙各4个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N、P肥对湿加松幼苗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尿素和过磷酸钙均对湿加松生长有显著影响;各处理对湿加松地径生长的影响在9-12月差异显著,N-1处理地径最大,P-2处理次之;各处理对冠幅生长的影响在7-11月有显著差异,7月以N-2处理冠幅最大,8-11月则以P-2处理最大;各处理对苗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湿加松苗木生物量和植株N、P含量的分析表明,施用一定量的尿素、过磷酸钙可改善植株的养分状况,过量施用则不利于N、P的正常吸收;湿加松苗木最佳施肥组合是每株施尿素6g+过磷酸钙30 g+氯化钾15 g.  相似文献   

17.
盈江省藤苗木生长对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造林11和15个月的盈江省藤分别开展施肥试验,施肥后1个月测定苗木的生长指标,包括地径、冠幅、叶片数、叶片长及新叶数,研究不同肥料种类(N:P:K为11:8:6的复合肥、N:P:K为20:5:20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施肥量(25 g/株、50 g/株、75 g/株)以及是否施用尿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是否施尿素以及两者的组合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不同肥料种类及不同的施用量对苗木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不同肥料种类对冠幅、叶片长和新叶数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P冠幅=0.017<0.05,P叶片长=0.004<0.01,P新叶数=0.038<0.05),不同肥料施肥量则极显著影响地径、冠幅和叶片长(P=0.000<0.01),尿素不同施用量显著影响叶的生长。总体而言,过磷酸钙有利于盈江省藤叶的生长,N:P:K配比为11:8:6的复合肥可增加苗木叶片数和新叶数,尿素对苗木生长具有负效应,不宜施尿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7种施磷肥(P2O5 12%的过磷酸钙)量(0~0.750 g·盆-1)对1年生木犀Osmanthus fragrans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和木犀苗木的生长、生理指标密切相关;施磷量在0~0.375 g·盆-1时,苗高、地径、叶面积、各部位生物量、叶绿素等方面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0.375 g·盆-1时,上述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木犀苗木的各项指标与磷肥用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计算得出1年生木犀苗木的最佳磷肥施用量为0.28~0.46 g·盆-1。  相似文献   

19.
施氮肥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年生橙红丹桂扦插苗进行7水平的施氮肥试验,测定其苗高、地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盆栽橙红丹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氮量对桂花苗木的生长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施氮(纯氮)量在0~0.745g/盆范围内,桂花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桂花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与氮施用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根据关系方程求得1年生桂花扦插苗苗木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纯氮0.78~0.92g/盆。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厚朴造林质量,开展了苗木地径、亩高与厚朴幼树生长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厚朴苗木高度对幼树生长无明显的影响,苗木过高反而会降低造林成活率;苗木地径大于0.9cm时,地径对幼树生长也无显著的影响。因此,厚朴苗木不宜以苗高为分级依据。厚朴苗木的适宜高度可从便于起苗、运输、栽种等生产环节来确定。厚朴苗木地径的分级,优质苗的下限也不应大于0.9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