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构件化生长模型的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生长模型的共性及特点,初步创建了基于通用算法框架的作物生长模型。并进一步结合气象生成模型、品种参数生成模型及策略分析评价模型,以C#为编程语言,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软构件技术,建立了基于构件化生长模型的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农作模拟预测、决策支持和人机交互技术的有机耦合,具有农作信息管理、动态模拟、方案评估、因苗预测、时空分析及系统维护等功能。系统的建立可为通用性、综合性数字化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农业专家系统中,采用“模型字典 系统变量”对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这类过程性知识进行表示,采用“描述框架 规则组”对问题域进行知识表示,解决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与农业专家系统的有机结合,使农业专家系统具有动态的科学决策能力.基于这种知识表示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农业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管理子系统,并给出知识管理子系统中因素分类、知识检测与求精和知识发现等构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物模型是指通过数学方程把植物生长过程在计算机上表达出来,其可以帮助科学家概化和联系复杂的作物生长现象、理解耕作系统的过程、预测产量、预报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以及优化、利用、管理土地和水资源,是农业研究的强有力工具。但在实际模拟应用中作物模型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作物模型参数获取与校准难、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模型结构和模型输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等。该文简要地对作物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作物模型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对作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的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方法和开发实用辅助建模工具。【方法】在综合分析麦、稻、棉等作物的生长模拟模型算法及模拟系统的基础上,提炼作物通用建模流程、模型结构、模型接口和模型模板,构建作物生长元模型;在模型资源库、组件、描述脚本和引擎等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层次化、组件化和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辅助系统(IICMSS)结构及核心部件。【结果】基于.Net平台,使用C#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原型系统;以小麦为对象,重构了生长模型和模拟系统。与基于代码编程的小麦生长模拟系统相比,开发方法有所改进,方便了作物模型及模拟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和共享。【结论】基于生长元模型的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辅助系统实现了作物建模的工作流程化、手段工业化、接口通用化及模型透明化,促进了作物建模过程的自动化;作物模型研究者使用学习、定制、设计、配置、组装、评估和扩展等手段,即可无编程、智能化地构建作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是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的动态关系进行的定量描述和预测,模型的研究有利于农业科学成就的综合集成,同时也是作物种植管理决策现代化的基础.为此,较系统阐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定义、发展、特点及建模原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应趋于微...  相似文献   

6.
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模型是用来模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动态生长过程的计算机软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物模型已从幼年期发展到成熟期,目前已成为各国农业科学研究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文中对作物模型的研究历程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我国在作物生长模型研究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物生长模型(CropGrow)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的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兴技术,催生了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生长模型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可以动态模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气候因子、土壤特性和管理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管理研究中较强的时空局限性,为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产力预测预警与效应评估等提供量化工具。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团队在作物生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方面形成的总体技术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思考。通过20多年系统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本团队以小麦、水稻等作物为主要对象,以“生理机制解析-模型算法构建-生产力动态预测-效应定量评估-模拟平台研发”为主线,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动态建模、虚拟现实、情景模拟及决策支持等方法,开展了作物生长模型CropGrow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首先,利用系统分析方法与动态建模技术,构建了机理性与预测性兼备的综合性作物生长模型(CropGrow),包括阶段发育与物候期、器官发生与建成、光合生产与物质积累、同化物分配与产量品质形成、养分动态、水分平衡以及作物三维形态建成与虚拟显示等子模型,可数字化、可视化表征不同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与生产力形成过程;然后,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构建了基于模型、GIS和RS有效耦合的区域作物生产力预测技术;进一步量化了气候变化、品种更新、土壤改良、措施优化对区域作物生产力形成的影响,拓展了适宜方案生成、理想品种设计、气候效应评估、耕地利用评价以及农业政策制定等应用技术;最后,运用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基于作物生产数据库、作物模型构件库等,集成开发了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可视化作物生长模拟系统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了数据管理、参数优化、生长模拟、遥感耦合、区域预测、方案设计、效应评估、安全预警、产品发布等综合功能。未来作物模拟研究将在完善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预测能力、量化基因效应、拓展智能决策、耦合多功能模型等,为粮食生产的预测预警、情景效应的量化评估、生产管理的智能决策、作物品种的优化设计等提供数字化支撑,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化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为出发点,着重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来研究种植制度设计的知识表达体系,在系统收集和分析种植制度设计方面的献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解析种植制度指标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创建了种植制度设计知识模型;充分利用软构件的技术特点,在Visual C 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和组件化的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实现了适宜作物选择、作物搭配、作物布局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研究克服了传统种植制度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弱的不足,为实现种植制度设计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温室黄瓜发育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现代温室黄瓜发育动态模型,动态掌握作物的生长规律。通过对黄瓜生长的连续定期试验观测,将黄瓜生育期划分为7个阶段,采用生长度日法建立温室黄瓜发育进程模拟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并确定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参数。用逐日平均温度替代了各生育阶段的日平均温度,所建立的发育模拟模型能连续动态地模拟作物生长到任一阶段时的发育进程,从而有效地预测出黄瓜各生育阶段经历的天数。通过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黄瓜发育模型模拟精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该模型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有效建立作物生长动态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氮素释放动态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田填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假定有机肥C/N随分解时间而变,其变化规律遵循一阶动力学方程,根据作物残体分解过程中C/N的变化及业已建成的作物残体有机碳分解动态模型,建立了有机肥氮素释放动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于有机物料初始C/N和木质素含量有较强的敏感性。利用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部分数据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本模型可以为指导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EASY5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动系建模和仿真软件EASY5.建立了自动变速器动力换挡的变速器模型和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换挡各阶段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探讨了换挡过程中输出转矩的变化.在分析自动变速器换挡系统的基础上,对自动变速器动力换挡的过程、寓合器切换对换挡品质和整车动力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的因素.提出了改进换挡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31-132,157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1996年与2009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托克逊县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非线性动态模型,经过等效近似,建立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线性离散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互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根据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噪声特征建立了随机噪声模型,然后用不同的随机过程来模拟发生各种随机噪声.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合理的,模拟产生的随机噪声能够反映光纤电流互感器中噪声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4.
动态核事故农业后果评估模型开发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核事故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了动态核事故农业后果评估模型AgrRAM(Agriculture radioactivity assessment Model)。AgrRAM基于动态模型理论,从沉积计算开始模拟了放射性核素在农业环境中的动态迁移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核事故后农业辐射效应。用AgrRAM模型以田湾核电厂为中心进行200 km×200 km范围的假想事故模拟计算,计算了不同事故时间典型农产品比活度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说明AgrRAM具有动态模拟核事故农业后果的功能。计算结果表明:事故发生时间与农产品的生长特征密切相关,134Cs在不同事故时间农产品中的最终活度变化为1~2个数量级,131I不同事故时间对最终活度的影响达1~5个数量级;相同条件下,农作物中131I的活度水平衰减较快,如果收割时间距事故时间间隔较长,则131I的辐射危害较小。模型参数灵敏度测试显示转移因子对活度水平影响显著,尤其是只有根吸收的作物。模型的可靠性验证分析显示,AgrRAM与保守的平衡模型结果偏差在5倍左右,说明了AgrRAM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方法]在分析当前虚拟植物建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思想的建模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式建模的各个步骤,包括形态结构模型的确定、生物量生产模型的确定、生物量分配模型的确定、器官重建模型的确定以及形态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的融合方法。[结果]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机制突破了生理生态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的界限,可以解决2类模型之间数据传输的困难,建立融合2者于一体的模型,能够有效的反映植物形态与功能之间内在的关联关系,更加符合植物的生长机理。该建模方式在动态模拟植物生长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结论]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为下一阶段植物生长状态的模拟提供了基础,对动态准确的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主产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维护该区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是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定的重要着眼点之一。以吉林省德惠市为案例区,基于Vensim系统构建反映农产品主产区居民生活质量及主要影响要素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调整财政转移支付、人口转移及农业补贴等方面的参数,模拟了单项政策变化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德惠市和吉林省居民生活质量分别由研究初期的5.8和8.5提高到研究期末的30.9和41.6,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持续存在,通过调整财政参数、人口参数和农业参数德惠市居民生活质量在2025年最优仿真值可达到43.2、43.1和31.8,表明财政政策和人口政策能够实现德惠市居民生活质量赶超吉林省平均水平,而单纯依托农业补贴政策助推居民生活质量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提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速人口城镇化进程、健全农产品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方法]在分析当前虚拟植物建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思想的建模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式建模的各个步骤,包括形态结构模型的确定、生物量生产模型的确定、生物量分配模型的确定、器官重建模型的确定以及形态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的融合方法。[结果]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机制突破了生理生态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的界限,可以解决2类模型之间数据传输的困难,建立融合2者于一体的模型,能够有效的反映植物形态与功能之间内在的关联关系,更加符合植物的生长机理。该建模方式在动态模拟植物生长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结论]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为下一阶段植物生长状态的模拟提供了基础,对动态准确的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滴灌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土壤的水分运移影响很大,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据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观测数据,建立滴头流量与水分垂直运移距离的传递函数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辨识与优化。在同一滴头流量下,比较不同土壤水分垂直运移模型的动态变化,验证了土壤水分垂直运移传递函数模型在不同流量下的有效性,为实现作物根系所需水分垂直运移距离的反馈调节,有效地保证作物根系所需的水分,减小水资源浪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应用CATIA软件的高级建模技术和机构运动仿真等功能,实现齿轮减速器的实体建模.通过机构的虚拟运动仿真,动态观看机构的齿轮啮合和运动情况,并着重叙述了关键零件齿轮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溉水稻水氮生产函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灌溉条件水肥耦合试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水分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水稻水氮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和水稻水肥动态生产函数——修正Morgan模型,二者模拟效果均较好,但以Jensen模型拟合度较高.该研究可为当地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