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2.5、PM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2.5、PM10和O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2.
Z-型异质结光催化纳米材料因其高效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植物提取物作为绿色、可持续的介质,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中起到了溶剂和结构诱导剂的作用。研究中以五味子水提物为络合剂,首先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BiVO4,然后采用煅烧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率的BiVO4/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形态、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诺氟沙星为目标,考察样品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BiVO4/g-C3N4具有更高的界面电荷转移效率和更宽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当g-C3N4的掺杂率为10%时光降解活性最佳,120 min内实现对诺氟沙星85.6%的降解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分析结果证实:BiVO4/g-C3N4...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在室内对空气正、负离子浓度、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等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与PM2.5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PM10浓度也呈显著的负相关;(2)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PM10>PM2.5>空气负离子;燃烧香烟后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空气负离子>PM2.5>PM10。  相似文献   

4.
金叶榆叶色金黄亮丽,观赏期可从春季持续到秋季,其不仅具有颇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本文从金叶榆的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碱性以及光胁迫对其叶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了金叶榆抗逆性研究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侧重点。最后指出,金叶榆是研究金色叶形成机理的良好材料,目前其抗逆性在分子和基因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发掘,开展研究可为金叶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O3和CO2浓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植物对O3和CO2浓度变化的复合作用的响应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阐述了O3和CO2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及生物量等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高浓度O3和CO2对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managed peatlands are annually reported to the UNFCCC. For the estima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balances on a country-wide basis,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how soil–atmosphere fluxes are associated with variables that are available for spatial upscaling. We measured momentary soil–atmosphere CO2 (heterotrophic and total soil respiration), CH4 and N2O fluxes at 68 forestry-drained peatland sites in Finland over two growing seasons. We estimated annual CO2 effluxes for the sites using site-specific temperature regressions and simulations in half-hourly time steps. Annual CH4 and N2O fluxes were interpolated from the measurements. We then tested how well climate and site variables derived from forest inventory results and weather statistics could be used to explain between-site variation in the annual fluxes. The estimated annual CO2 effluxes ranged from 1165 to 4437 g m−2 year−1 (total soil respiration) and from 534 to 2455 g m−2 year−1 (heterotrophic soil respiration). Means of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12% of total and ±22% of heterotrophic soil respiration. Estimated annual CO2 efflux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soil respiration at the reference temperature (10 °C) and with summer mean ai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estimated annual fluxes. Models with tree stand stem volume, site type and summer mean air temperatur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explained 56% of total and 57% of heterotrophic annual CO2 effluxes. Adding summer mean water table depth to the models raised the explanatory power to 66% and 64%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sites were small CH4 sinks and N2O sources. The interpolated annual CH4 flux (range: −0.97 to 12.50 g m−2 year−1) was best explained by summer mean water table depth (r2 = 64%) and rather weakly by tree stand stem volume (r2 = 22%) and mire vegetation cover (r2 = 15%). N2O flux (range: −0.03 to 0.92 g m−2 year−1) was best explained by peat CN ratio (r2 = 35%). Site type explained 13% of annual N2O flux. We suggest that water table depth should be measured in national land-use inventories for improving the estimation of country-level GHG fluxes for peatlands.  相似文献   

7.
采用N2、O2两种等离子体气体分别处理木材,处理功率为300 W,处理时间为5 min,将处理后的木材采用MUF胶粘合起来,测试了胶合强度,并对冷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木材表面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N2、O2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木材表面的接触角明显减小,表面自由能明显增大;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胶合板的平均干状胶合强度和湿状强度均有明显(50%以上)增大。  相似文献   

8.
Fe3+/TiO2改性竹炭催化降解甲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标 《林业科学》2012,48(4):113-118
以竹炭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并掺杂Fe3+,经浸渍过滤和高温焙烧制备Fe3+/TiO2改性竹炭,并用SEM和XRD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和正交组合试验探究焙烧温度、Fe3+掺杂量、负载层数三因子对改性竹炭去除甲醛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制备Fe3 +/TiO2改性竹炭的最优工艺.从SEM和XRD图谱表征可知,竹炭、TiO2溶胶和Fe3+三者之间能够较好地复合在一起.三因子中焙烧温度因子最为显著,其次是负载层数和Fe3+掺杂量.制备Fe3+/TiO2改性竹炭最佳工艺参数为焙烧温度450℃、负载层数2层、Fe3+掺杂量1%,其对甲醛的去除率达到61%,均高于单一竹炭或TiO2/竹炭复合对甲醛的去除率,表明三者复合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熊胆滴眼剂在C  相似文献   

10.
郑永红 《林业科技情报》2015,47(2):30-31,35
研究了Na2CO3胁迫对香樟幼苗生理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和浓度的增大,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减小,相对电导率提高,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说明了Na2CO3处理对香樟幼苗生长和生理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SO2和NO2为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城市森林对SO2和NO2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利用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我国SO2和NO2气体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其损伤机理,并从植物抗性和吸附净化能力两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树种与SO2和NO2气体污染的关系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发展方向,如SO2、NO2与悬浮颗粒物等复合污染对城市树种生长的影响、树种抗性和吸附能力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以郑州市数码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2020年4月—2021年3月,监测郑州市数码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草坪)在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和PM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植物群落PM2.5、PM10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呈早高晚低趋势。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均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PM2.5和PM10浓度高低依次为草坪和广场样地>灌草和乔草结构样地>乔灌草和乔灌结构样地;复合群落结构绿地对颗粒物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群落结构。乔灌草、乔灌结构样地对PM2.5和PM10的阻滞率较高。PM2.5和PM10浓度...  相似文献   

13.
董春艳 《绿色科技》2012,(3):191-192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周婷婷  林少华  孙荣 《森林工程》2012,28(3):54-56,61
以玻璃纤维网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以Fe3+对TiO2催化剂实施掺杂,经胶液配制、膜的涂覆与焙烧等工序,制备改性TiO2催化膜。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Fe/Ti质量比、涂覆次数、升温程序等因素对改性后的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在选定各因素各水平下,对TiO2催化膜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Fe/Ti质量比>焙烧温度>涂覆次数。最优条件为:Fe/Ti质量比=0.01%;焙烧温度=600℃;涂覆次数=3次。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改性TiO2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为14.5nm。  相似文献   

15.
PM10和PM2.5是大气雾霾重要来源。为探究绿化针叶树种滞尘能力,本研究以冀西北张家口市油松、侧柏、白皮松、青杄4种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月份之间叶片滞纳PM10和PM2.5差异。结果显示:(1)针叶树种PM10滞纳量在1.89~2.64μg·cm-2之间,PM2.5滞纳量在0.63~0.80μg·cm-2之间,其中,油松PM10和PM2.5滞纳量均最大,青杄均最小,不同树种之间均无明显差异。(2)10月PM2.5和PM10滞纳量均最大(1.40μg·cm-2、4.43μg·cm-2),8月均最小(0.41μg·cm-2、1.12μg·cm-2),10月份平均滞纳量显著均大于其他月份。(3)每公顷每年PM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光催化氧化法被认为是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氧化钛(TiO2)作为经典光催化半导体,因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害的优点被广泛关注,但由于TiO2的吸附能力低、聚集倾向强,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旨在解决TiO2吸附能力弱、易团聚使其比表面积减小的问题。【方法】以杨木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在其表面负载二氧化钛制备得到TiO2/木材复合材料,探讨不同TiO2溶液浓度对TiO2/木材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结果】与不同基底对比,木材的多孔结构及丰富的官能团能使TiO2与木材间具有更好的结合力,使其具有优越的机械稳定性。锚定在木材上的TiO2以锐钛矿型为主并带有少量的金红石型。随着TiO2溶液浓度的增大,TiO2/木材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配置制备的TiO2溶液浓度为0.1 mol/L时,尺寸大...  相似文献   

17.
2018-2019年在荥阳生态站每月监测3次空气颗粒物PM2.5、PM10(PM)和负氧离子的浓度,分析了荥阳生态站两种PM质量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用监测日的气象因子日均值、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与两种PM质量浓度做相关分析,以期了解PM质量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种PM浓度的日变化在8:00~18:00浓度变化呈U型。8:00~9:00浓度较高8:00~17:00浓度呈下降趋势,17:00以后质量浓度上升。月变化中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质量浓度高;5~10月份平均质量浓度为较低。两种PM季节平均质量浓度高低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春季和冬季两种PM污染尤为严重。PM2.5质量浓度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M10呈极显著正相关。PM10质量浓度与气温、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由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利用多孔炭材料作为其高效吸附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用于CO2吸附的5种多孔炭材料,即煤/石油焦基活性炭、生物质多孔炭、炭气凝胶、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物和碳纳米材料,以及多孔炭材料主要的4种制备方法(高温炭化与活化法、水热炭化法、溶胶-凝胶法和模板法),并重点讨论其结构与CO2吸附性能的关系;随后对多孔炭材料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吸附CO2的机理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多孔炭材料吸附CO2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孙桂珍 《绿色科技》2013,(2):198-199
指出了生化需氧量是水质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项目,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结合实际监测工作,探讨了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样BOD5过程中,溶解氧、硝化作用、毒害物质、稀释水、接种液、稀释倍数等若干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DBD)冷离子体处理云南松木材表面,然后浸泡在带有负电荷的Fe3O4纳米材料溶液中,研究了不同沉积次数对松木表面Fe3O4纳米材料沉积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测试了沉积5次的松木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成分变化,并测试其电磁屏蔽效果。结果表明:经空气DBD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松木表面可以沉积Fe3O4纳米材料,松木表面Fe3O4纳米材料的沉积量与沉积次数有关,本研究中沉积5次,每次20 min,效果较好,沉积了Fe3O4纳米材料的松木具有明显的电磁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