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各地的多年试验均已表明,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上施用微肥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一些刊物也有报道施用微肥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性,如“省钼肥推广使用联合调查组”报告(1976年)晋江县龙湖公社湖亭大队44.12亩春花生严重受枯萎病和蛴螬为害,普遍减产,但他们使用钼肥拌种,平均亩产327斤,比前一年增产6.1%;福建农学院漳州林下基点在1975年的协作试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微量元素对作物的作用方面曾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证明微量元素对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效果。其中尤以钼肥最为突出,增施钼肥对一股豆科作物都取得10—30%的增产效果,是一项用量少、成本低、方法简便、效果显著的增产办法。 钼是微量元素,是作物所需要的肥料之一。凡可为植物利用的含钼物质都可当作钼肥,例如钼酸铵、钼酸钠、二氧化钼,经过焙烧后的辉钼矿石,以及含钼的工业废料都是有用的钼肥。 植物需要钼的数量,虽然只占植物干物量的百万分之零点五左右,但钼却是植物组织的必要成分。是植物生活中不可缺少和不可代替的元素。据报导,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据报导,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对钼的反应特别敏感。钼能促进根瘤菌的固氮活性,提高固氮能力,因而对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有较明显的效果。 今年在吉林省召开的全国钼肥生产和应用经验交流会议上。综合各地试验材料说明,在花生上施用钼肥一般可增产5—15%,最高增产达20%以上。福建省1976年多点试验,用钼酸铵拌种、浸种,花生增产10.6—19.4%;福建省同安县每亩用20克钼酸铵拌种增产16.2—17%;辽  相似文献   

4.
地面复盖塑料薄膜种植花生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我区自1980年在三个县进行小面积试验后,81年又在10个县85个单位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 一、花生复盖地膜增产效果 81年全区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复盖地膜种植花生,增产显著。据8个县40处对比试验结果: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857.9斤,比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696斤,每亩增产荚果161.9斤,增  相似文献   

5.
吉首市马颈坳公社阳田大队,在大队技术开发领导小组的帮助下,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开展中低产田的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3年承包的546.36亩中低产田,总产干谷482,202.2斤,平均亩产达882.6斤,比上年平均亩产541.7斤增产340.9斤,增产62.9%,比历史上最高的1979年(亩产725.4斤)每亩增产157.2斤,增产21.7%。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不同三要素含量比例的复合肥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增产效果,在1982—1983年度用省化工研究所提供的两种复合肥进行了试验。试验设复合肥Ⅰ(N∶12.8%、P∶6.8%、K∶12.9%),复合肥Ⅱ(N∶14.1%、P∶7%、K∶14.4%),和常规肥对照三种处理。各处理总施肥量控制在每亩纯N20斤,P_2O_510斤,K_3O20斤。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  相似文献   

7.
花生根瘤菌在我国花生的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面积,效果也较好。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花生根瘤菌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工作,并在各地开展了多点肥效试验。据报导,花生使用根瘤菌接种,平均每亩可增产72斤,增产19.5%。荆州地区有一定花生种植面积,历年来产量还较低,因此,探讨本地区花生根瘤菌的肥效及其施用条  相似文献   

8.
呋喃丹是一种高效、高毒、内吸性很强的广谱性杀虫剂。近年来国内先后在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上进行了广泛试验,证明对许多食叶性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980年我们试用3%呋喃丹颗粒剂(美(国产),在棉田进行土层施用,亦表明对棉蚜、棉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1、呋喃丹拌种。试验分五个处理:(1)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3斤;(2)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5斤;(3)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7斤;(4)常规农药(1000倍的甲胺磷,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5)对照(不喷药)。每个小区面积一分。5月1日播  相似文献   

9.
引言 花生地膜栽培是一项增产十分显著的先进技术。60年代初,日本千叶县试验成功。1978年从日本引入我国,首先在北方试验推广,1982年全国花生地膜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增产效果显著。山东省1982年297处次对比试验,平均每亩增产170.9斤,增产27.4%;到1983年出现1000多亩大面积千斤花生高产田,其中最高的亩产达1400多斤,就是由于采用了地膜栽培技术带来的重大突破。近两年来我市各地先  相似文献   

10.
我县系福建省主要花生产区之一,历年来产量一直保持在250斤左右。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县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1974年我们就开展对花生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的试验研究工作。三年来,根瘤菌剂应用推广的面积达五万余亩,生产实践证明花生拌根瘤菌剂能获得5—15%的增产效果,钼肥拌种也取得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茶园铺草     
今年全国茶叶生产暨试验研究会议上,在总结增产经验中指出:茶园铺草是增产关键之一,各地应大力推广。茶园铺草经试验及实践证明,增产效果很大。茶园在长期没有进行施把的情况下,铺草比不铺的可增产20—30%;如果在一般施肥的基础上再加铺草,增产幅度更大,据日本试验结果施肥加铺草比单施肥的增产10%左右,据苏联试验结果每亩茶园子施磷钾肥基础上施用60—70斤氮,再用绿肥作物作铺盖的可增产21.7%。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微量元素的研究普遍受到重视,并做为一种肥料(即微量元素化肥)应用于作物生产,收到一定的增产效果。为了明确在甜菜上的增产增糖作用,以及与我区出现的低产低糖的关系,我们曾对硼、锰、锌、钼和铜等元素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历年(1972——1978)试验研究的结果综合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农村广大干群在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充分利用土地和季节,在棉田中套种春绿肥箭舌豌豆、保豌一号,夏绿肥绿豆、田菁、芝麻等,掩青作棉花当家肥。实践证明,棉田套种春夏绿肥,是一种投资小,花工少,见效快,自力更生增辟肥源的新途径,是培肥土壤,促进棉花增产的有效措施。一、套种春夏绿肥对棉花的增产效果棉田套种春夏绿肥掩青的皮棉产量较未套绿肥的增产三至五成以上,平均增产48.9%,每亩净增皮棉31.4—57.9斤,平均43.9斤。每百斤绿肥可增产皮棉3.43  相似文献   

14.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新的增产技术,我省是1979年开始引进的。据四年来445处对比试验,覆膜栽培的平均亩产798.4斤,比不覆膜的每亩增产172.6斤,增长26.7%,增产效果显著,试种增加,覆膜面积逐年扩大。1982年全省54个花生重点县市中有367个公社,3102个  相似文献   

15.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黄绵土上花生施用硼、铁、钼微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8.6% ̄23.2%,增产效果钼肥浸种〉铁肥浸种〉铁肥叶喷〉钼肥叶喷〉硼肥叶喷。同一种微肥浸种比叶面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萧山县部分麻区在红麻上使用一次施肥法,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1982~1984年我们在党山镇车路湾农科队等地进行了三年多点试验,一次施肥法试验结果平均亩产474.07公斤,比常规施肥法(分基肥、苗肥、重肥、赶梢肥)平均亩产428.37公斤,每亩增产45.7公斤。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栽培在六十年代广东省已应用于早春旱地水稻育秧。应用于花生,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试验和大面积生产,一般能增产20—50%,花生品质亦有所提高。广东省1983—1985连续三年进行春植试验和小面积示范,三年试验全期盖膜共63个点,平均亩产485.85斤,比露地增产61.0斤,增产14.4%;出苗揭膜共51个点,平均亩产456.5斤,比露地增产38.8斤,增产9.3%。为了探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  相似文献   

19.
我县花生施钼面积,由1982年的1000多亩,扩大到1983年的3.5万亩,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60%以上。根据多点调查和实收,1983年花生施钼的增产幅度为3—25%,平均每亩增产花生12斤,平均增产率为7%。全县增产花生42万斤,净增益15万余元。  相似文献   

20.
卅烷醇在大豆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卅烷醇对大豆植株的反应,在多点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卅烷醇水液对大豆植株进行喷雾,能调节株型,改善叶片间透光性,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同化率,大豆产量一般增产10%左右,但不同品种间有区别,大豆的品质也有所改善。 卅烷醇的使用时间和浓度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有很大影响,根据试验比较、在初花到盛花期用0.5ppm每亩喷80~100斤药液效果较稳定。如果进行两次喷雾,则笫一次在V_3、第二次在R_1使用为妥。若长势偏旺的田块,浓度可提高到0.75ppm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