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6年5月底开始,我国南方部分县市出现了猪病的大流行:其中在江西、浙江、安徽、湖南等地均有报道,后来在江苏、山东、河北等地也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猪病流行。本次猪病表现流行范围广、传播快、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品种的猪均有发生.但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该病病因复杂,各地感染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关于该病的确切诊断结果迟迟难以作出。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将本次流行猪病称为“无名高热症”或“猪高热综合征”。本次猪病流行造成了整个猪群生长缓慢或生长停滞,病死猪增多,饲料报酬以及猪群整体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大大增加而使养猪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严重的呼吸道炎和消化道炎症状,肌肉疼痛和跛行、麻痹。本病具严格的季节性,发病率高,病程多短暂,常呈良性经过。1流行情况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我省1954年发现此病,1988年仓山区大流行后于1993年、1997~1998年、2001年三次较大流行。本病主要侵害牛,以乳牛易感,黄牛次之,水牛极少感染。在仓山区4次流行中乳牛发病率:1988年为80%、1993年为65%,1997年为50%、1998年为15%、2001年为3…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8月中旬开始,偃师市大部分奶牛场的牛陆续出现高热、流鼻涕、流眼泪等类似于感冒的疾病,造成一定数量的奶牛死亡,孕牛出现流产、早产和死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为牛流行热。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邹平县孙镇一带奶牛出现了以高热、流泪、泡涑性流涎、后肢僵硬、跛行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初步诊断为牛流行热。  相似文献   

5.
1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流行特点:本病呈区域性流行,主要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体温升高到40.5℃以上,呈稽留热。发病急,死亡率较高。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袭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在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四肢疼痛和大便干燥等情况,严重的病牛可以出现瘫痪甚至是死亡.处于妊娠期的母牛还会出现流产和死胎等.本病的发生可以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牛流行热的全面分析和归纳总结,旨在为广大养牛场提供一些防治本病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猪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病,往往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目前猪瘟的流行现状分析,流行形式已从频繁发生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散发性流行,常以慢性猪瘟和非典型性猪瘟出现,尤其在饲养环境较差、卫生消毒不严、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猪只大量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不论是黄牛、水牛还是乳牛都能感染发病。在我县,主要是黄牛更易发病,其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全身麻痹,后肢无力,跛行。该病流行快,发病率高,但一般都能治愈。  相似文献   

9.
1流行特点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每年7~10月份易出现大面积流行。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只均易感,但大多数在3~12周龄的仔猪暴发流行,尤其在断奶及混群时易出现发病高峰。本病主要通过口或呼吸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猪和病死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从外地引入带菌猪,混群,免疫接种,圈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子使动物的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猪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养猪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它们对猪传染病大范围流行具有直接的影响,使猪的传染病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分析讨论这些影响因素和流行特点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