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三类优异品质新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遗传距离远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优异材料几率大的原理及遗传学上性状互补的原理,选用国内综合性状优异的推广品种作母本,国外引进的缺失脂肪氧化酶(Lox)、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的优质种质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首次将改进的SKTI、Lox和IF生化标记检测技术与大豆品质育种相结合,准确地进行了大豆品质的多隐性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的跟踪和辅助选择,在国内外首次创造出一批缺失SKTI、缺失Lox、SKTI和Lox双缺及高异黄酮(IF)含量的特异优质大豆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鉴定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ox)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应用改进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900份大豆资源进行类型鉴定,发现中国大豆资源中有缺失Lox-1、缺失Lox-2、缺失Lox-3及缺失Lox-2,3的珍贵材料,其中缺失Lox-3的材料较丰富。应用电泳图谱在激光光密度计上的发描,测定酶带峰值面积,比较了同一品种及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通过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豆核心种质部分样本鉴定28K和30K过敏蛋白缺失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核心种质是筛选优异基因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以栽培大豆(G. max)核心种质经聚类随机选择样本为主,以栽培大豆保留种质和野生大豆(G. soja)为对照,利用小鼠单克隆抗体Gly m Bd 30K(F5) 和Gly m Bd 28K(C5)分别检测大豆的30K和28K过敏蛋白抗原,目的是发掘过敏蛋白缺失的品种资源,明确其分布规律和特点,检测大豆核心种质的代表性,为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鉴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60份野生大豆和421份栽培大豆中没有发现30K过敏蛋白缺失的种质,但28K过敏蛋白缺失率分别为13.3%和37.8%。栽培大豆核心种质28K过敏蛋白缺失比率的变化趋势与栽培大豆保留种质总体规律基本相同,在3个生态区的缺失比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核心种质在28K过敏蛋白缺失这个性状上具有代表性。SSR标记分析发现,在缺失过敏蛋白的种质中,80%相似系数在0.44以下,表明这些种质遗传基础较为广泛,可充分利用类群内或类群间差异较大的材料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培育缺失28K过敏蛋白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4.
张太平  廖玲 《种子》1999,(3):8-10
从贵州大豆品种随机抽取138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鉴定。结果发现31份脂氧酶缺失品种,占鉴定总数的22.46%,包括缺失Lox2,Lox3和Lox2.3几种类型,以缺失Lox3类型较多。脂氧酸缺失大豆的分布以南部最多,北部最少,缺失类型则以中部最丰富。  相似文献   

5.
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新技术傅翠真,徐文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有关,在大豆资源Lox同工酶缺失体的筛选与鉴定工作,应用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特异...  相似文献   

6.
对橡胶热作6067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318份(次)。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141份;抗逆性强的53份;抗病力强的45份;优质的59份;具其他优良性状如多乳管系和杂交亲和力强的20份。  相似文献   

7.
半野生大豆(G.sojavar.gracilis)是野生大豆(G.soja)向栽培大豆(G.max)进化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类型,具有野生大豆高蛋白、多花荚、生长繁茂等优异性状,又具有综合性状较进化的特点,因此,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对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创造优异新种质,比野生大豆更便捷有效。茎叶高大繁茂的半野生大豆,有可能成为青贮、青饲、绿肥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适宜贵州省大豆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用具有高产、高蛋白为主要目标性状的多个大豆种质资源材料作为亲本,杂交获得复合新材料,对杂交后代材料按系谱选育法进行多代的繁殖、鉴定和选育,培育出符合目标性状(高产、优质高蛋白)的大豆新品系参加贵州省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豆9号),该品种适宜在贵州省及相似生态区作为春大豆推广种植,适应的种植方式有净种及与新植经果林套种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批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八五”小麦优异种质综合评价子专题,在哈尔滨试验点种植了685个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经3年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的和兼多种优异性状的种质。现将这批材料做如下简介,以便提供育种及生产单位应用。(一)综合性状好的材...  相似文献   

10.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68-368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棉属8个野生种2个二倍体栽培种对陆地棉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4~1993年间,用棉属8个野生种两个二倍体栽培种作父本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从其后代出,选育出10个具有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和128个各具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其中6个已参加了省级上区试,它们分别属于8种类型:高衣分(44%~48%),长绒(36.0~40.6mm),高强纤维(25.3~33.3g/tex),大铃(7.08~9.30g),最佳麦克隆值(3.7~4.0),抗棉蚜(I-II级  相似文献   

12.
优异大豆种质简介(二)一脂肪氧合酶缺失材料约占大豆蛋白含量2%的脂氧酶能引起大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醛,便加工过程中产生豆腥味,影响大豆蛋白产品的品质。一般以酸、乙醇、加热或抗氧化剂处理来减少不良气味,这样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使加工工艺复杂化。因...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66.16%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生大豆优异资源鉴定筛选基础上,通过soja亚属内种间杂交,选育出蛋白质、脂肪总含量66.16%创新种质龙品8807,为大豆育种提供和储备新的骨干亲本。本文总结了大豆种间杂交创新种质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程序等技术要点,介绍了龙品8807优异性状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大豆材料的抗旱性鉴定及耐旱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掘、创新、筛选综合性状优良、具有抗旱潜力的大豆种质对于优良大豆品种的选育及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耐旱大豆品种晋豆21为对照,10份其他地区较耐旱优异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自然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植株叶片的3个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及评价成熟期植株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表现,从而筛选出适宜晋北干旱地区种植的优异抗旱大豆品种。与正常灌水处理(对照)相比,自然干旱胁迫下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自然干旱胁迫处理比正常灌水处理叶绿素损失率为9.70%~44.9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长率0.98%~68.10%,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长率1.66%~58.72%。与耐旱品种晋豆21相比,绥农4、绥农14、合丰56这3份材料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京抗2号是在广泛搜集抗源材料及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的基础上,用具有目标性状的材料,通过杂交、复合杂交、回交等手段进行抗病基因转育,达到基因重组。从各杂交、回交后代分离群体中,通过多代抗病鉴定筛选及经济性状选择,选育出既抗病又优质的亲本材料。通过配合力选择,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鉴定,最终获得优质、抗病的西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抗病性强,兼抗枯萎病及炭疽病,果实美观,品质优良,果皮坚韧,耐运输,且具丰产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高粱和向日葵为例介绍转导含目的性状种质总DNA创造农作物新资源的方法。1988年以高粱ICS-12B为受体,以高粱具矮秆及早熟性状的IS7518C和具抗蚜性的BTAM428总DNA为供体进行转导处理,F5得到含有不同目的性状的稳定系23个。1992年以大豆辽豆10号为外源DNA供体,转导处理高粱115等3个恢复系,从F2始选择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未转导的受体)的个体组成下一代,2个恢复系F4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平均含量都比对照增加,115分别增长7.82%和3.61%,0-30分别增长20.27%和8.34%。1992年以菊芋为供体,将其总DNA导入向日葵保持系7718B中,F2和F3的接种鉴定结果显示Dj253和Dj273两个系对霜霉病(PL2)表现出完全免疫。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从国外引进的大豆种质资源中,有些优异材料可供创造早熟、高产、抗病和优质大豆新种质,拓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之用。为使这些优异资源在资源、育种和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得到利用,将分批予以介绍,供引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抗旱性是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筛选耐旱种质资源提高新品种的抗旱能力,是保障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大豆微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系统调查了干旱对163份不同大豆资源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4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3份微核心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63份大豆微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并鉴定出高抗旱(1级)种质4份(ZDD02159、ZDD10430、ZDD13560和ZDD16874)、抗旱(2级)种质14份、中抗旱(3级)种质52份、敏感(4级)种质74份以及高敏感(5级)种质19份。这些研究结果和抗旱种质的挖掘,为利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旱大豆新品种和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择综合性状较好、脂肪含量23%以上的大豆品种与具有Peking、Hartwig抗线虫基因的抗线虫品种(系),有性杂交。杂交后代的低世代,在大豆胞囊线虫病圃进行抗线虫鉴定、选择;高世代,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病土盆栽鉴定及品质跟踪分析,定向选择。选育出庆农05-1028、05-1009、05-1071、07-1115、07-1568、08-2535等6个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号生理小种,脂肪含量22%以上的新的种质资源。该种质聚合了国内外抗线虫病、高脂肪、高产品种(系)的优良基因,遗传基础广泛,可做为大豆抗胞囊线虫兼高脂肪育种的亲本材料,这些品系将对推动大豆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7个F1代具高竞争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和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鄂棉15(对照)为材料,研究了F_2代及皮棉产量等经济性状的竞争优势,又对它们与株高等在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确选配亲本,能将高产、优质、早熟综合于一体,多代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384×361F_2,鄂荆1号(3247)×361F2显著优于对照,分别增产15.49%、12.16%,且纤维长度、早熟性与对照相近,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决定F_2代皮棉产量主要是单株铃数、衣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同一农艺性状对不同经济性状影响程度很不相同,每个经济性状一般都受1~3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它们之间,或它们与其他农艺性状互作所制约。在湖北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早熟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应具备棉抹较高,果位适中而果高偏低,纵横比较大,果枝夹角较小及主茎节距较大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