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北亚热带旱作条件下对10个冬春季豆科牧草品种的物候期、牧草和种子产量、抗逆性进行测定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皮特曼黄花鸡足豆(Ornithopus compressus cv.Pitman)、马德拉黄花鸡足豆(Ornithopus compressits cv.Madeira)、凉山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cv.Liangshan)、云光早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cv.Yunguangzao)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适宜在北亚热带旱作条件下种植。楚雄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cv.Chuxiong)在北亚热带旱作条件下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生长,但牧草产量较高,可进行饲草生产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2.
雨季造成的光照不足是西藏箭筈豌豆种子高产的制约因素之一。其种子田混播支撑作物,改善草层的通风透光性,是有效的增产措施。试验品种选择西牧324,支撑作物选择油菜,进行混播试验。结果表明,箭豆与油菜“间行播”处理的箭豆种子产量最高,达1844.00kg/hm2,与箭豆单播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O.05)。在油菜混播量为0~8.3kg/hm2的范围内设5个水平的试验中,随油菜播量增加,西牧324种子产量随之增加。在西牧324不同行距条件下混播油菜的试验中,箭豆播种行距为20cm的种子产量(2386.39kg/hm2)显著高于行距为33.3cm的种子产量(1431.67kg/hm2)(P〈O.05)。分析西牧324种子产量与其秸秆产量和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秸秆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O.05),而与株高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与支撑作物混播时,较高的箭筈豌豆光合器官量对于保证其种子高产有较大作用,而株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黄花鸡足豆是豆科鸡足豆属的一年生牧草,适应于较贫瘠、酸性土壤和干旱地区,营养价值较高。本文对黄花鸡足豆的生长特性、营养价值、抗逆性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在云南生产利用的前景进行了综述,旨在更好地利用黄花鸡足豆种质资源,加快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鸡MHC-B-F基因外显子3PCR-RFLP-Tas Ⅰ的多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庆斌  任广彩  沈栩 《中国家禽》2005,27(20):16-18
研究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MHC-B—F基因外显子3 TasⅠ位点不同基因型在9个鸡品种计235个个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MHC—B—F基因外显子3 TasⅠ位点中存在3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BB。它们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各异,AA基因型在杏花鸡、灵山香鸡、丝羽乌骨鸡中的频率显著甚至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P〈0.05 or P〈0.01),AB基因型在来航鸡与隐性白洛克中的频率相当低(P〈0.05 or P〈0.01),BB基因型在隐性白洛克中的分布频率则极显著地高于其它8个品种(P〈0.01)。  相似文献   

5.
藏鸡IGF—I基因的SNPs检测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PCR-RFLP技术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基因的5’非翻译区(UTR)的2个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HinfI和PstI多态现象.测序结果表明,HinfI识别位点发生了A→C突变,PstI识别位点发生了C→T突变,从而在2群体中分别产生了3种基因型,而出现了8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的x^2检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对所分析的17个生长发育性状都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性别对6个生长发育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而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对5个生长发育性状(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7周龄体斜长以及16周龄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同时,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与品种之间的互作对鸡的部分生长发育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基因型CT在鸡初生重和7周龄体斜长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基因型CC和TT,而单倍型组合A+T/C+T在鸡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以及16周龄胫围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其它6种单倍型组合。  相似文献   

6.
收集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云南北亚热带北缘开展品比试验,2年测定结果表明,株高较高的品种为Quadrella、Sequel HR和四季旺;2年平均牧草产量比较,猎人河和三得利的干物质产量分别达到6 735、6 699kg/hm~2,显著高于Quadrella、Sequel HR、UQL-1、Hallmark、盛世、赛特和三羊开泰(P0.05)。种子产量以Quadrella和三羊开泰最高,为223 kg/hm2,但各供试品种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大。生产性能各指标综合分析,猎人河和三得利适宜在云南北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生理因素差异不显著的优质肉种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lkg植酸酶(500U/g)、4kg细糠、5kg石粉取代对照组日粮中的10奴磷酸氢钙。为期35d(5周)的饲养试验表明,应用植酸酶能显著的提高鸡对日粮磷的利用率55%,提高鸡的产蛋1.87个百分点(P〈0.01),降低死淘率0.14个百分点(P〈0.05),降低破蛋率0.43个百分点(P〈0.01),提高蛋重0.32/枚(P〈0.01),降低饲料配方成本0.36%,同时试验组蛋壳的光泽度明显的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高山草原条件下一年生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1998年对自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野豌豆属(Vicia spp.)和山黧豆属(Lathyrus spp.) 的5个种50个品系在高山草原条件下的牧草和种子产量表现作了评价。1999年对其中能够完成生育期的春箭舌豌豆9个品系、法国野豌豆4个品系、鹰嘴山黧豆2个品系和栽培山黧豆1个品系做了进一步的测定。这16个品系1998年和1999年的平均产草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6509.5和5489.1kg/hm^2,法国野豌豆3398.0和2786.7kg/hm^2,鹰嘴山黧豆7610.3和4761.9kg/hm^2,栽培山黧豆5804.7和3858.2kg/hm^2,种子产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509.7和1010.0kg/hm^2,法国野豌豆536.0和1073.6kg/hm^2,鹰嘴山黧豆152.2和732.7kg/hm^2,栽培山黧豆16.5和12.8kg/hm^2。长柔毛野豌豆的所有10个品系、栽培山黧豆的9个品系 和鹰嘴山黧豆的8个品系在当地不能完成生育期。根据两年的试验结果,从牧草和种子产量两方面综合评价,春箭舌豌豆更适合在高山草原种植。春箭舌豌豆2556、2560和2566等品系上部分生物量与对照品种333/A狭叶野豌豆相当,但种子产量比对照种高19.6%-77.4%,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值得进一步选育。春箭舌豌豆品系的牧草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9.
季节和激素剂量对鲁西黄牛超数排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疫,选择3~5岁健康鲁西黄牛190头,集中饲养,分别在春、秋、冬三个不同季节,按照鲁西黄牛体重随机分为三种不同剂量,即0.010~0.012mg/kg体重,0.013~0.014mg/kg体重和0.015~0.016mg/kg体重进行超数排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对鲁西黄牛超数排卵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胚胎可用率冬季高于春、秋两季(P〈0.01)。激素不同剂量对鲁西黄牛超数排卵亦没有影响(P〉0.05),但0.013~0.014mg/kg体重、0.015~0.016mg/kg体重超排有效头数都高于0.010~0.012mg/kg体重(P〈0.01);0.013~0.014mg/kg体重胚胎可用率高于0.015~0.016mg/kg体重(P〈0.05)和0.010~0.012mg/kg体重(P〈0.01)。  相似文献   

10.
以高油玉米品种HOC298、普通玉米品种CAU3138和饲料专用玉米品种FC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油298玉米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干物质,纤维组分消化率随籽粒成熟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普通玉米秸秆和专用饲料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籽粒成熟度的提高,HOC298秸秆的水溶性精、淀粉、粗脂肪含量以及干物质消化率吊线性规律(L;P〈0.01)提高,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则呈线性规律(L;P〈0.01)降低。因此,HOC298玉米秸秆的适宜收获期推荐为4/4乳线期。在4/4乳线期,HOC298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不仅极显著高于(P〈0.01)CAU3138秸秆,也显著高于(P<0.06或P〈0.01)3/4乳线期的FC3秸秆,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则正相反(P〈0.001)。HOC298秸秆的干物质、NDF消化率以及动态产气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CAU3138秸秆和3/4乳线期的FC3秸秆。可见,籽粒成熟后的HOC298玉米秸秆不仅营养物质岔量较高,而且消化率也较高,是反刍动物较理想的粗饲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洞庭湖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夏季高温刈割后的生长状态及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品种间差异,对种植一年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于2015年8月1日进行全年第5茬刈割测产,9月21日进行第6茬刈割测产。研究结果发现,秋眠级较高的苜蓿品种WL656、WL903第5茬刈割后再生植株长势和第5茬刈割鲜草产量显著优于秋眠级低的苜蓿品种WL363(P0.05)。第6茬刈割WL903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高秋眠级的WL903和WL712综合表现较好,是可进一步研究的耐热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存在差异,青燕1号和林纳的饲草和籽粒产量最高,草莜1号和青莜2号饲草和籽粒产量最低;2)聚类分析可将8种燕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表现较差的加燕2号、青引2号、草莜1号和青莜2号,第二类为综合表现较好的林纳、青燕1号、尼央和青永久887,其饲草和籽粒产量较第一类燕麦可分别提高12.8%和14.2%;3)两类燕麦的饲草产量均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带稃种子长度和宽度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穗粒数、空铃数、籽粒容重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燕麦的饲草产量同其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对比较稳定;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直径对两类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茎直径和带稃种子宽度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与第一类燕麦品种相比较,茎直径对第二类燕麦饲草和籽粒产量的负向作用系数较小,而种子宽度的正向作用系数较大,是其高产的内在原因。因此,茎直径和种子宽度可作为燕麦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了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Y508),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包括6个氮水平(0, 90, 180, 270, 360和450 kg/hm2)。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并最终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增施氮肥对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各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较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更明显,但耐低氮品种正红311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尤其是灌浆中后期和低中氮水平下,使其最终籽粒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先玉508,这可能是其较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耐低氮能力强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播期与氮肥对燕麦种子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播期与氮肥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氮肥对不同燕麦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有显著影响。其中,4月下旬播种各燕麦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比4月中旬与5月上旬播种的高;虽然氮肥处理对燕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因播期不同而异,但基本规律相同,即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各氮肥量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相同时,氮肥分期施用效果较好。不同品种比较,各处理下皮燕麦种子产量均比裸燕麦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30  
从 194 9年以来 ,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已取得很大成就 ,到 2 0 0 0年底 ,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共计 90个。其中包括沙打旺、苦荬菜早熟品种 ,杂花苜蓿、红豆草抗寒品种 ,苜蓿抗霜霉病、柱花草抗炭疽病品种 ,苜蓿耐盐品种、耐牧根蘖型品种 ,白三叶抗旱耐热品种 ,小黑麦、多花黑麦草多倍体品种 ,青贮玉米、青贮高粱杂种一代品种 ,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种等新品种。存在问题主要是育成品种数量少 ,不能满足生产多方面的需要 ;育种技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新品种扩繁缓慢 ,推广面积较小。展望 2 1世纪 ,我国牧草育种应从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性几方面努力 ,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建立和完善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牧草育种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 ,以加速我国牧草种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的差异和探讨形成燕麦抗坚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于2013-2014年采用菌粉拌种和菌土覆盖的接种方法对135份燕麦种质进行坚黑穗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菌粉拌种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2份免疫,6份高抗,1份抗,19份中感,16份感,10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18.8%,9.4%,1.6%,29.7%,25.0%,15.6%;71份皮燕麦中,45份免疫,22份高抗,2份抗,2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63.4%,31.0%,2.8%,2.8%。在菌土覆盖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7份免疫,8份高抗,13份抗,22份中感,3份感,1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26.6%,12.5%,20.3%,34.4%,4.7%,1.6%;71份皮燕麦中,56份免疫,13份高抗,1份抗,1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78.9%,18.3%,1.4%,1.4%;在2种接种方法下,62份材料抗性完全一致;10份材料在菌粉拌种接种方法的抗病性低于菌土覆盖的抗病性;菌粉拌种较菌土覆盖易使63个燕麦品种的发病率增加,使其抗病性下降,说明菌粉拌种接种方法明显优于菌土覆盖。试验中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更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17.
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Ustilago segetum var.avenae)的差异和探讨形成燕麦抗坚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于2013-2014年采用菌粉拌种和菌土覆盖的接种方法对135份燕麦种质进行坚黑穗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菌粉拌种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2份免疫,6份高抗,1份抗,19份中感,16份感,10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18.8%,9.4%,1.6%,29.7%,25.0%,15.6%;71份皮燕麦中,45份免疫,22份高抗,2份抗,2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63.4%,31.0%,2.8%,2.8%。在菌土覆盖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7份免疫,8份高抗,13份抗,22份中感,3份感,1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26.6%,12.5%,20.3%,34.4%,4.7%,1.6%;71份皮燕麦中,56份免疫,13份高抗,1份抗,1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78.9%,18.3%,1.4%,1.4%;在2种接种方法下,62份材料抗性完全一致;10份材料在菌粉拌种接种方法的抗病性低于菌土覆盖的抗病性;菌粉拌种较菌土覆盖易使63个燕麦品种的发病率增加,使其抗病性下降,说明菌粉拌种接种方法明显优于菌土覆盖。试验中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更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18.
野生大豆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生大豆Glysine soja为栽培大豆G.max的祖先种,籽粒和茎叶均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试验以栽培大豆为对照,用来自3个生态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一年生野生大豆主茎长度2年平均比栽培大豆长73 cm、叶片和茎的产量分别比栽培大豆高 54.3%和86.1%,比栽培大豆具有更高的饲草生产潜力。但一年生野生大豆荚产量远低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荚产量是野生大豆的6.4倍。来自不同生态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特性差异显著。引自低纬度地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的全株草产量、叶片和茎产量显著高于引自高纬度地区和当地的一年生野生大豆;但荚产量呈相反趋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合选择法,育成抗寒、抗病、种子产量高的老芒麦新品种康巴老芒麦。其牧草青绿期长、抗寒、耐旱、抗病、抗倒伏,种子成熟期集中。试验通过品种的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其品种干物质较对照提高15%,种子产量高于对照川草2号品种20%,适应川西北高寒牧区及类似地区种植,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和生态建设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使黑麦(Secale cereale)抗倒伏性增强,并能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矮壮素喷施浓度,本研究通过在黑麦拔节期对其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0,0.1%,0.2%,0.3%,0.4%),研究其对黑麦抗倒伏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喷施浓度为0.3%和0.4%时,黑麦株高降低约30cm,节间缩短,基部第2节间的外径增粗,抗折力增强,钾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氮含量减少,抗倒伏指数增大,同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喷施矮壮素),增产1 500kg·hm-2(P0.05)。黑麦种子产量与株高和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基部第2节间的外径、抗折力、抗倒伏指数、钾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和第1节间长显著负相关,说明增强黑麦抗倒性有利于提高其种子产量。0.1%和0.2%浓度的矮壮素对黑麦的抗倒伏性以及种子产量等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从经济效益和环保的角度出发,喷施浓度为0.3%的矮壮素既可以增加产量又可以减少矮壮素用量,为黑麦进行种子生产的适宜用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黑麦由于倒伏引起的种子产量低的问题,为黑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