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坚持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重,深化林业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工程建设,实施分类经营,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核心是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要求这个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如何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加快林业发展,是一个需要广大林业工作者在理论上探索,在实践中回答的问题,而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努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传统的林业发展片面强调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了森林的生态功能,不仅造成了资源环境的破坏,而且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应兼顾林业两大体系建设,调整区域林业的发展定位,将…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作研究》2007,(4):30-36
我国“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努力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在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的前提下,要建立一个发达的产业体系,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进而支持、巩固、保障生态体系建设的成果。福建省是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林业产业体系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福建省适时出台了指导林业产业发展的导则,为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了有益尝试。现刊登《福建省林产加工业发展导则》(试行),供各地借鉴、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加强森林的可持续科学经营,是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协调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发挥,推进林业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在不断完善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监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成为现在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安徽林业》2005,(6):7
"十五"期间,我省狠抓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林业改革开放步伐,推进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造林绿化超常规发展,森林资源大幅增长,生态面貌进一步改善,林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林业发展的大步跨越.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起,国家林业局将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充分挖掘和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功能,逐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现代林业建设上的差距。森林公安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力军,应当注重提高如下几方面能力,才能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中有所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确保森林分类经营实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分类经营是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出发,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建立起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森林分类经营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森林、林木和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运营规律进行经营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就是在生态公益林区通过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投入,改善生态环境,也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商品林区,根据市场需求,通过集约经营,大量生产木材,缓解木材的供需矛盾,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建成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文章根据巴彦淖尔盟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现代林业产业化建设要求,介绍了巴彦淖尔盟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林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规模不断扩大,林业如何开拓思路、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努力推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是当前林业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林下产业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林下产业开发是以林业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遵循自然生物生态系统和能量流动规律,以林地、林木资源为依托,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按照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组织开展的林下经济活动。林下产业是一种新兴的绿色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六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和社会林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尤  相似文献   

10.
《安徽林业》2005,(6):7
“十五”期间,我省狠抓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林业改革开放步伐,推进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造林绿化超常规发展,森林资源大幅增长,生态面貌进一步改善,林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林业发展的大步跨越。  相似文献   

11.
建德市生态经济型林业规划的实施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建德市林业实际,制定了生态经济型林业研究和"九五"林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江两线"生态体系规划,林业产业体系规划和森林资源管理体系规划,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林业发展与农村奔小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使林业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阐明云南林业对促进生态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云南在森林生态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结合云南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近期云南林业科技发展的5个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林业产业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按照《林业十二五规划》的部署,中国林业产业未来5年到10年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兴林富民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  相似文献   

14.
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建设山川秀美的绿色屏障,是促进林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要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要求,全面抓好当前我省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不断扩大我省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切实培育和保护好森林资源.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区,要全面禁止商品性采伐,一般林区要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集体林占主导地位的我省,如何在建立相对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林业资源,加速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速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我省集体林面积所占比例达到了 90%,过去林农“靠山吃山”,今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关键还在山。因为林地和森林资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森林资源本身是一种潜在的资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盘活资产,使其更充分地发挥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竞争中,一部分人员不可避免要下岗…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迈入新千年之际 ,森林生态环境在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家林业发展建设的迫切任务。扩大森林资源 ,首先在于如何保护、培育好现有森林资源 ,提高森林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 ,恢复和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体系 ,使人工林培育经营方式与天然林有机地结合 ,从而使之形成接近自然林 ,发挥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以利形成持续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这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的大量需求以及林业经营…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的保护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探索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辽宁省森林资源现状,指出通过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加强森林生态修复以及重点治理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科学造林营林来提高辽宁省森林资源质量,更好发展林业产业。  相似文献   

18.
立足通辽市森林资源、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及林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生态安全、资源增长为宗旨,提出了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做优第一产业、以林产加工为主做强第二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做活第三产业构建林业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实现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林业工作者的根本任务。突出省会区位优势,形成了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和森林旅游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就1994年造林绿化工作情况向会议作一简要汇报。 一、林业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1994年是我省林业建设全面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林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改革总揽林业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这一目标,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其主要标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