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580份大豆材料(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也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并对其抗性遗传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东北三省大豆品种(系)对大豆根腐镰孢菌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强毒力菌株对408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存在大量抗优势致病镰孢菌F. solani和F. oxysporum的资源。黑龙江的357份大豆品种(系)中抗F. solani的占39.03%,抗F. oxysporum的占62.37%。吉林的27份主栽大豆品种中抗F. solani的占23.46%,抗F. oxysporum的占46.91%。辽宁的24份主栽大豆品种中抗F. solani的占25.00%,抗F. oxysporum的占61.11%。黑龙江的菽锦05-SH、黑农65、D09-005、D09-072和 D09-077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强毒力F. solani和F. oxysporum均表现抗病。来自不同省份的F. solani和F. oxysporum菌株对同一个大豆品种(系)的毒力存在差异,因此在鉴定品种抗病性时应尽量选用当地的镰孢菌株。同时用8种大豆根腐镰孢菌(Fusarium spp.)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接种东北地区的10个主栽大豆品种,在所产生的160个互作中,抗病互作占74.38%,表明主栽大豆品种对镰孢菌根腐病普遍存在抗性。其中绥农28和丹豆13对弱毒力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黑农44和东农2037对弱毒力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表现免疫;不存在对所有8种大豆根腐镰孢菌均表现抗病和均表现感病的大豆品种。依据抗病互作所占比例和平均病情指数,10个主栽大豆品种对8种镰孢菌的总体抗性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九农28、吉育35、绥农28、铁豆44、黑农44、丹豆13、垦丰16、东农2037、辽豆17、合丰55。主栽大豆品种对同种镰孢菌的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抗感表现一致的占71.25%,因而在鉴定品种抗病性时可以不考虑镰孢菌菌株的毒力强弱。  相似文献   

3.
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l号生理小种后,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疫霉根腐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POD活性变化是不相同的,通过不同部位之间POD活性的变化来共同完成抵抗病原菌侵害的过程。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鉴定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改进的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方法,利用8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对2017和2018年从黄淮海地区各育种单位收集的38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22个品种(系)对超强毒力菌株PsJS2表现抗性,超过90%的品种(系)对弱毒力菌株Ps1、Ps3和Ps5均表现抗性。所有大豆品种(系)对8个菌株共产生36种反应型。将待鉴定品种(系)与鉴别寄主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的反应型进行比较,其中有63个品种(系)可能含有抗病基因Rps1b,36个可能含有抗病基因Rps3a,15个可能含有Rps1d;255个品种(系)的32种反应型与任何已知鉴别寄主的反应型均不一致,表明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抗病基因的组合。本研究通过室内快速抗性鉴定,发现河南、河北、北京、安徽、山东、山西等地均含有丰富的大豆抗病种质资源,且具有丰富的抗性多样性。其中,河南、山东等地含有丰富的含有抗病基因Rps1b的抗性资源,河北、北京等地含有丰富的含有抗病基因Rps3a的抗病资源,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大豆种质利用及抗病基因挖掘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攀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相反.抗感野生大豆叶中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法,利用大豆疫霉菌株Pm8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55份大豆品种(系)进行疫霉根腐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96份材料表现为抗病类型,占鉴定总数的27%,106份表现为中间类型,占总数的30%。在所鉴定的品种(系)中,北京、浙江等省(市)抗大豆疫霉菌株Pm8的资源比较丰富;吉林、四川等省的抗性资源较贫乏。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个生理小种,即1、3、9、11、17、21号生理小种,其中54%的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同时对346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鉴定出抗疫霉根腐病的资源15份,占供试材料的4.3%;中抗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3.5%;其它材料均为感病,占供试材料的92.2%.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丽君  孙欣  薛永国  杨喆 《大豆科学》2008,27(3):379-382
选用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和抗病大豆品种抗线2号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2种子.种植F2代种子获得F2:3家系,作为分子标记分离群体,进行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SSR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350对SSR引物,其中52对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在F2群体中通过BSA法筛选出与抗疫霉病基因相关的多态性差异引物1对,为Scaa003,位于大豆公共遗传图谱的J连锁群.同时该引物在其他10个抗病品种及4个感病品种中抗、感病谱带检出率均为100%,具有一定的检测通用性,可以为大豆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材料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接种疫霉根腐菌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疫霉病害,对于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很少。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联系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键酶,对于植物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关系,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接种24、48、72、96h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感病品种叶肉细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但在抗、感病大豆品种中峰值变化幅度不同,表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淮地区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利用7个具有不同毒力公式的大豆疫霉菌株,对黄淮夏大豆产区的96个大豆品种(系)进行接种鉴定,96个大豆品种(系)对7个大豆疫霉菌株共产生38种反应型,有4种反应型分别与单个抗病基因的反应型一致,有10种反应型与2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有5种反应型与3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其它反应型为新的类型.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病基因的推导结果有7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a,有4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b,有1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c,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Rps7,有一些品种可能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以相似系数0.691聚类,96个大豆品种可以分成8类.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进行田间共生效应试验。选用61A76、113—2、005、2048和TAL—377大豆根瘤菌株接种主栽高产良种中豆19。结果表明,接种能提高根瘤数、根瘤重量、固氮酶固氮活性、地上部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其中61A76、113—2两菌株和中豆19是高效固氮根瘤菌与高产夏大豆优良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22个省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异显著,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产区,尤以湖北、江苏省品种最佳。2)与共生固氮性状密切相关的10项参数变异范围以夏大豆最大,并鉴定出单株结瘤数达238.8个,根瘤重达0.59g、固氮量达1  相似文献   

13.
酸性土壤中大豆优势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bium)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不大.在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21份来自全国各地种质资源的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用大豆相关品质及炭疽病抗性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种质资源差异显著;生育期为80~128 d,鲜籽单株产量为14.973~148.791 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037~136.68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4.310~31.130 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560 7~37.972 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832~15.460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通化平顶香、豫豆19、中黄58、冀豆21、菏豆13、六月黄为适于浙江地区菜用大豆品种选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大豆根瘤菌资源抗逆性及生防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辽宁省不同地理分布区采集土样并诱集根瘤;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株根瘤菌.测定其对酸、碱、盐、氨、温度的耐受性和对大豆根部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6株根瘤菌的抗逆性及拮抗活性在不同菌株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菌株Sflb119、Snb126、Snb183对酸、碱、盐、氨、高温、低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菌株Snb183、Snb204、Snb389、Snb394可有效抑制腐霉菌,菌株Snb183,Snb241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0—1992年用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Rhizobiumfredii2048,Bradyrhizobiumjaponicum2178和ESG(extra—slow—growingsoybean,rhizobia)2060与两个大豆品种所做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都能在草甸土上存活,但存活程度不同,2178最强,2060次之,2048较差。3类共生体菌株混合后接种合丰25和923大豆,3个菌株的结瘤竞争模式不同,占瘤率的高低与菌株原来的栖息地、大豆寄主、环境条件有关,大豆根瘤菌土著群体的存在与大豆育种、栽培和根瘤菌接种方式的关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流域大豆炸荚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玉华  袁建中 《大豆科学》1991,10(4):285-290
在九月上、中旬大豆陆续成熟,十月一日前对黄淮流域的30个大豆品种(系)的炸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成熟至开始炸荚的天数,多数品种为6至12天,少数品系成熟时即炸荚,也有至十月一日前仍不炸荚的。成熟后第10天的炸荚率在0到30%之间;开始炸荚率在0到8.5%之间;十月一日以前的总炸荚率在0到61%之间。根据不同品种(系)炸荚性的动态变化,可将炸荚性分为单峰型、单峰延迟型、双峰型和双峰提高型4个类型,其中单峰型是主要的,双峰型对大豆产量威胁最大,特别是双峰提高型。  相似文献   

18.
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我国南方大豆核心种质93份野生大豆和99份栽培品种对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流行株系(SC-3、SC-7)和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1、SC-13)的抗性。结果显示,栽培大豆樟潭大青豆对4个株系表现无症状,ZYD03715、ZYD04257、上饶青皮豆3份材料对除SC-7外的3个株系表现无症状,5份材料(ZYD04203、ZYD04856、82-16、82-24和渠县八月黄)对SC-3和SC-7两个株系表现无症状,另有8、2、4份材料分别对SC-3、SC-7、SC-13表现无症状。参试材料中,免疫、高抗和高感材料较少,中度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较高;来自四川的17份材料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大豆单交及三交组合方式与后代优良品系入选机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德昌  黄承运 《大豆科学》1991,10(2):110-114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育种研究水平,加快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进程,对1971~1982年11年的亲本选配及组合配制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三交组合即当地良种×(当地良种×外引良种)F_1选出的优良品种及品系的统计分析表明:三交组合较单交组合选出的优良品种及品系机率高,且丰产性能、抗病性能优于生产品种。绥农4、绥农5、绥农6、绥农8号四个大豆新品种均是以三交组合方式选育成功的。育种理论分析、经验和实践都表明三交组合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豆品种更新快,导致大豆根瘤菌株与新品种匹配能力差、接种效果不明显。筛选与主栽大豆品种匹配性好、固氮效率高的广谱性优良菌株,可为针对性的施用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提供菌种资源和方案。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6个优良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和2个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在砂培盆栽条件下与不同地区的27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匹配试验。测定分析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根瘤菌之间结瘤固氮能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供试根瘤菌均能够与国内24个大豆品种结瘤,广谱性较好;植株地上部分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大部分接种根瘤菌后的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CK;HN01、GR3、HH29、HH103匹配性和固氮效率均不逊色于USDA110,具有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地区推广的潜能;从品种来看,中豆39、BD2、天隆1号与8株供试大豆根瘤菌的匹配接种表现出高生物量特点。此外,本文还筛选出大豆-大豆根瘤菌的表型最佳匹配组合中豆39-GR3,适合长江流域地区;同样筛选到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南地区最佳匹配组合,分别是HN01-辽豆14、HN01-徐豆14、HN01-BD2。本文初步建立了优良根瘤菌与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关系,为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筛选和应用这些优良菌株提供了材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