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李天 《河北渔业》2007,(2):61-62
2007年1月4-5日,石家庄市召开全市中华鳖养殖座谈会。全市养鳖县的主管局长、站长和70多家中华鳖养殖企业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张家国、朱永安副所长应邀莅会,进行了甲鱼健康养殖技术讲座,山东天神饲料、河北海泰科技有限公司、新乐市友好饲料等企业在会上进行了甲鱼饲料产品的现场推介,山东聊城市甲鱼养殖场介绍了甲鱼经纪的营销策略,石家庄市水产管理处田彦强处长做了关于全国中华鳖养殖形势的报告,并结合石家庄市养鳖现状,剖析问题,查找不足,提出了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俗称鳖、甲鱼等)营养价值高,具有药食兼用的功效,是一种传统的营养滋补佳品,其产于我国各地,尤以湖北荆北地区、湖南汉寿、江苏扬州和镇江等地人工养殖较为兴盛。但随着工厂化养鳖技术的兴起与推广,中华鳖养殖产量迅速提高,但中华鳖的风味和品质却有所下降,因此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外,更重要的是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中华鳖。笔者认为,中华鳖生态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投喂技术非常关键,只有选  相似文献   

3.
鱼用配合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用配合饲料是根据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按比例配合制成的一种营养完善的混合饲料。配合饲料种类很多,目前养殖生产上利用配合颗粒饲料养鱼,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养鱼方式,饲料成本已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饲料的选择不当将会导致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好鱼用配合饲料并科学投喂,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高密度、集约化的池塘养殖,容易造成大量的残饵、排泄物等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恶性积累;加之大量的人工饲料、消毒剂等投入养殖水体,使水体造成污染,影响鱼类正常生长,造成鱼病暴发。集约化的池塘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80%,饲料质量的好坏,投喂技术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和养殖经济效益。所以,通过科学投喂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是健康养殖的主要条件。1严把饲料质量鱼用配合饲料其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养殖户选择配合饲料时应该全面了解性价比和安全性,饲料中必须能完全满足饲养对象的生长需求,而且绝对  相似文献   

5.
黄恒章 《科学养鱼》2006,(10):65-65
随着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传统吃食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鲂鱼等)的养殖。发生了养殖方式的大转变,相当一部分的养殖模式改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有些养殖户养殖效果比较好,经济效益可观,有些养殖广则效柴不理想,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种因素。其一是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其二就是饲料。本文就池塘养殖如何投喂配合饲料,作了技术小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华鳖养殖业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回归理性、薄利经营,养殖前景依然看好 1996年后中华鳖价格开始滑落,使部分养殖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有部分人,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苦练内功,逐渐成熟、壮大起来。这点从中华鳖产量并未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可看出。这得益于国家农业部采取的措施。其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禁止境外非法进口甲鱼的通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向养殖者推广健康养鳖技术,颁布了《无公害食品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中华鳖人工养殖经过前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09,(6):15-17
中华鳖(南方区)中华鳖分类上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中华鳖肉可食用,味鲜美,富营养,有滋补健身之功能,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规范中华鳖养殖中的环境条件、配套设施以及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饲养管理操作,有助于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养殖中华鳖是否符合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关键在于养殖管理的水平,要求从养殖到产品上市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本文仅就养殖过程中的放养前准备、密度调控、饲料及投喂、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几个方面做些简述,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冬季开展仿生态培育中华鳖苗种是开展好中华鳖生态养殖生产,提高中华鳖养殖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本文所指的仿生态培育的含义就是在培育中华鳖苗的过程通过人工办法在池塘营造出与自然界中华鳖的生活环境相仿的培育环境,比如创造温室,人工种植水生植物,投为动物性饲料等,使鳖苗在其中能健康生长。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冬季温室大棚仿生态培育中华鳖苗种生产示范,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培育成活率平均达到90%以上。现将笔者采取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技术人员和养殖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丘芙宾 《水利渔业》2000,20(3):39-40
针对目前配合饲料多种品牌、不同的品质的现状,指出了在水产养殖进行饲料选择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对养殖过程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养蟹由于养殖密度不太高,稻田内饵料丰富,较少的饲料供给也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饲料的品种、营养价值、投喂方式等对养殖效果还是有着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为此,笔者对相同稻田、相同蟹种规格、相同养殖密度、相同管理模式的稻田养蟹进行了不同饲料养殖效果的对比试验。分别以全年投喂小杂鱼、全年投喂配合饲料、两头喂小杂鱼而中间投喂配合饲料的模式进行连续2年养殖试验,比较养殖产量、规格、效益等情况,并根据原料的易得性、贮存和使用的便利性、对当地条件的适宜性等做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由于部分集约化养鳖场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和滥用药的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至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为此笔者从水质、饲料及病害等方面谈谈中华鳖养殖的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立新 《内陆水产》2006,31(7):12-12
池塘高密度养鱼普遍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60%以上,科学选用、合理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是提高池塘养鱼效益的关键。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从配合饲料的选择、加工质量、保存、投饵情况,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优良苗种(品种)的选择和培育,高效全价营养无公害饲料的开发生产,生态环境控制,疾病防治和生产管理等因素,其中优良品种和高效营养饲料是关键,在给定其他条件后,饲料是主要因素,只有高效营养饲料才能加速鱼类健康生长,降低养殖的成本;才能提高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外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温室内养殖的中华鳖失去了野生中华鳖原有的风味,营养价值也有所下降。很多人开始研究中华鳖的生态养殖,外塘养殖模式逐渐被许多行内人士认同,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实行外塘养殖模式,推广品牌甲鱼。主要介绍了外塘养殖中符合无公害养殖模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损失主要是指直接以饲料形态损失于水域环境的饲料。这部分饲料可能漂浮于水面、溶解于水体、沉入水底,不能被鱼类直接摄食、利用。就目前的资料来看,由于不同的养殖方式、养殖对象和投饲方法,以及养殖技术的差异,导致最终饲料的损失量有较大的差别。国内有关网箱养鲤鱼做的投饲损失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水库网箱养殖鲤鱼的饲料直接损失量在13.87%~23.09%,既增加了饲料成本投入,也加大了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养殖中饲料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粉末状饲料损失粉末状饲料在投饲过程中部分随风飘走…  相似文献   

17.
在斑节对虾养殖中,科学投饲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饲料的投入一要质量好,二要种类多,三要数量足,四要合理投喂。任何一种饲料所含的营养成分都不可能全面满足虾生长的需要,即使是配合饲料也是如此,因此在有条件的虾场,应尽可能投喂多种饲料。由生产实践证明,以70%的配合饲料和30%的鲜活饲料,是比较理想的饲料搭配。如何做到科学投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嵇爱华 《水产养殖》2012,33(5):48-48
投喂南美白对虾一般采用专用的颗粒配合饲料,这种饲料价格较高,因而饲料成本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开支之一,一般要占70%以上,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可增加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7,32(9):23-24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使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饲料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70%左右,只有坚持科学投喂,才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一些养殖户由于没有正确掌握饲料的使用方法,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现将鱼饲料投喂注意事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黄鳝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包括了养殖场选址、池塘清整、网箱安装、鳝苗选择、运输与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该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利用黄鳝配合饲料残渣及水中浮游动植物套养鲢鳙鲤鲫,不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不仅仅改善了养殖水域环境,同时提高了养殖的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