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提取抗赤星病烤烟CV85的总DNA,采用浸种法导入感赤星病烤烟NC89。D1代筛选出的优良变异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2代植株,对其活动体接种赤星病菌,检测其抗病性,并于接菌前后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田间生长性状调查,对其成熟烟叶总糖,蛋白质及总氮含量进行分析,并进行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DNA,在变异株D2代仍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型,叶面积及抗病性等性状;赤星病菌人工接种检抗病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筛选出高抗赤星病株系Jz9802;经蛋白质SDS-PAGE谱带分析表明,变异株D2代Jz9802出现了受体没有的而供体特有的4条谱带,RfA1 0.07,A2 0.015,B5 0.59,C4 0.87,变异株Jz9802的总糖,蛋白质和总氮与受体基本一致,保持了受体原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2.
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D1代遗传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严重威胁烤烟大田生产的赤星病病害,培育抗病品种,以烤烟品种NC89为受体,具有选择标记性状的CV87为供体,采用浸种法将供总DNA导入受体,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D0代变异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1代,对其D1代进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DNA在D1代,仍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色,叶面积,生育期及抗病性等性状,并获得较高化率D1代为15%,导入后D1代成熟烟叶总糖与蛋白质含量变异株与对照基本一致,说明变异株基本保持了受体原有的优良品种,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明导入D1代变异株出现了受体没有的耐供体所特有的两条谱带,Rf0.19和Rf0.63,具有供体特有的两条谱带的D1代变异株有A14B6.C5.C10.D3等5个优良株系。经过D1代一系列检测和筛选,选出5株早熟,优势,抗病变异株有A14.B6.C5.C10.D3。为今后进行D2代筛选,通过分子验证,为烟草育种创造新种质,开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种法导入外源 DNA后变异株 D2 代 ,对其进行盆栽生长性状调查 ,活体接种赤星病菌 ,检测其抗病性及同工酶电泳酶谱分析。结果表明 ,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 DNA,在变异株 D2 代仍可有效转移供体表型性状如株高、株型、叶型、叶面积、生育期、抗病性及同工酶酶谱等性状 ,并获得较高的转化率 D2 代为 12 .5 0 % ,其中具有多种优良性状抗病株系有 C1 0 ,B6 ;具有供体株高、株型、抗病性及同工酶酶谱的优良株系有 A9,D3  相似文献   

4.
抗赤星病烟草CV85的总DNA用浸种法导入优质烤烟感病品种Nc89,当代筛选出具抗赤星病性质的变异植株,对其进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株较受休Nc89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增加,原有谱带颜色加深,同时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提取抗赤星病烤烟CV87的总DNA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感赤星病烤烟NC89。D1代筛选出的优良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2 代 ,对其活体接种赤星病菌 ,检测其抗病性 ,并于接菌前后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 :接菌的 10个株系有 3个株系的抗病性与供体亲本CV87相似 ,并显著高于受体亲本NC89;抗病性强的个体接菌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接菌前有明显升高 ,与CV87没有明显差异。但CV87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接菌前后没有明显变化 ,说明其接菌前就表现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提取抗赤星病烤烟CV87 的总DNA,采用浸种法导入感赤星病烤烟NC89。D1 代筛选出的优良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2 代,对其活体接种赤星病菌,检测其抗病性,并于接菌前后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接菌的8 个株系有3 个株系的抗病性与供体亲本CV87 相似、并显著高于受体亲本NC89;抗病性强的个体接菌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接菌前有明显的升高,与CV87 没有明显差异。但CV87 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接菌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即接菌前就表现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应用浸种法将烤烟CV87总DNA导入受体烤烟NC89产生的抗赤星病变异株D2代的水解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株D2代4个抗病株系的17种氨基酸总量均比受体低。通过与受体和供体各种氨基酸成分的相对含量比较表明,这4个变异株系中的天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含量的改变与供体烤烟CV87的DNA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严重危胁烤烟大田生产的赤星病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Nc89为受体,Cv87为供体,采用浸苗法将供体总DNA导入受体,通过表型、抗病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检测,筛选抗病变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总DNA直接导入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色、叶面积大小、生育期及抗病性等性状,并获得了较高转化率(7.10%)。  相似文献   

9.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赤星病烤烟CV87的总DNA导入感病烤烟NC89,对其D_1代植株进行了田间生长性状、抗病性和烟叶品质的检测。结果显示,柱头滴加(DZ)、切柱头滴加(QD)和子房注射(ZZ)等3种导入方法得到的D_1代植株在株高、株型、叶型、生育期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变异率分别是19.10%,20%和18.20%。3类植侏中分别有9.10%,10%和6.40%的个体获得了对赤星病的抗性。在这些植株中,筛选出DZ9811和QD9812在抗病性和烟叶品质上为优良植株。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导入烟草后D2代植株抗病性鉴定和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抗赤星病烤烟CV87的总DNA,应用花粉管道通道法导入感赤星病烤烟NC89。D1代筛选出的良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2代,对其活性接种赤星病菌,检测其抗病性,并于接菌前后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接菌的10个株系有3个株系的抗病性与供体亲本CV87相似,并显著高于受体亲本NC89;抗病性强的个体接菌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接菌前有明显升高,与CV87没有明显差异。但CV87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接菌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接菌前就表现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红太阳(RedCreole)洋葱为试材,研究抽薹与未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时间,抽薹植株与未抽薹植株存在一定的差异;鳞茎形成期,未抽薹植株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抽薹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值及POD活性较高。抽薹期,抽薹植株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未抽薹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值及POD活性较高。这可能是不同处理植株发育进程不同的原因。电泳结果显示,二者蛋白质组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烤烟化学成分与主体香味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烤烟化学成分与主体香味成分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75份烤烟样品的化学成分和主体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马酮与烟碱、氮碱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糖、糖碱比以及施木克值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茄酮与总氮、烟碱、蛋白质、氮碱比、石油醚提取物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而仅与糖碱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巨豆三烯酮与总氮、烟碱、蛋白质、钾含量、石油醚提取物、氮碱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施木克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大马酮关系最密切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总氮、施木克值和烟碱,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3.441、3.331、-1.894和-1.110;与茄酮关系最密切的化学成分为总氮、烟碱和蛋白质,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3.475、2.294和1.968;总氮、烟碱、蛋白质、氮碱比和总糖与巨豆三烯酮的关系最为紧密,其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6.896、-4.861、-3.065、1.499和-1.289。综合分析,对烤烟主体香味成分含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化学成分是总氮、烟碱和蛋白质,较高的总氮、氮碱比和较低的总糖、烟碱、蛋白质和施木克值有益于烤烟主体香味成分的凸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 。2)位置效应方面,根萌条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POD活性低于冠部叶片,而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则高于冠部。其中,叶绿素在300年生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9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在3年生楸树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根部较冠部分别增加了12.11%、21.28%、28.51%。POD活性则在15年生处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71倍。综上所述,300年生楸树叶片抗性较高,且具有明晰的遗传背景,是培育优良楸树较佳的无性繁殖材料。根部枝条相对于冠部枝条生理年龄较小,且300年生根部和冠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部枝条是无性繁殖材料选择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苹果砧木的抗寒性,在低温处理条件下,比较分析了12种苹果砧木的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份参试材料中山丁子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以及SOD活性最高;MD001的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最高,GM310的POD活性最高,表明山丁子、MD001和GM310的抗寒性较强。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砧木叶片间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即不同砧木的抗寒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的活性,并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强抗寒性茶树品种的秋季新梢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弱抗寒性的茶树品种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有一定关系,CAT、SOD和P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因此,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茶树品种或资源新梢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棱角丝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不同抗性的丝瓜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气孔、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多酚氧经酶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线瓜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还原性糖/可溶性糖比值、叶处表皮气孔密度与丝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1、-0.7165、-0.9692;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抗病性呈正相关(r=0.9115);与还原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无关,气孔大小与抗病性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衰老的作用及对初烤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覆盖不同颜色滤膜以获得不同光质,研究白光(W)、红光(R)、黄光(Y)、蓝光(B)和紫光(P)5种不同光质对烤烟成熟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白光)相比,红光可显著提高烟叶中细胞分裂素(CTK)和赤霉素(GA)的含量,有效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蓝光和紫光不利于CTK含量的增加却提高了烟叶中ABA的含量,蓝光和紫光处理下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趋势早于红光和黄光处理;红光和黄光处理的烟叶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降低了烟叶衰老过程中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使丙二醛(MDA)的含量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而延缓植株的衰老,蓝光和紫光处理使叶片CAT活性降低,H2O2含量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红光处理提高了烟叶的总糖含量、施木克值和钾氯比,黄光处理提高了总氮和烟碱含量,红光和黄光处理降低了蛋白质含量与糖碱比。总体而言,红光处理提高了烟叶中IAA、CTK和GA含量以及CAT活性,减少H2O2、MDA和ABA含量,延缓膜脂过氧化的发生,从而延缓叶片衰老进程,使烟叶的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烤烟生产技术措施、改善烟叶品质,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紫云县2009—2015年B2F、C3F和X2F等级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云县烟叶化学成分基本在优质烤烟适宜范围,总体协调性较好。其中,B2F等级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和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显著;C3F等级烟叶的总氮含量年度间差异显著,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极显著;X2F等级烟叶的总氮含量年度间差异显著,钾氯比和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极显著;中、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及钾含量,氮碱比和糖碱比显著高于上部烟叶,总氮及烟碱含量随烟叶部位升高而增加,钾含量、糖碱比、钾氯比和氮碱比随烟叶部位升高而降低。2009—2015年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略呈上升趋势,中部烟叶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