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沿江高沙土地区土壤沙、漏、板、瘦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打破春玉米钾肥早期一次施下的理论,通过定期跟踪监测土壤速效钾变化,在保持原有钾肥用量水平前提下,将传统春玉米钾肥施用方法改变为基肥、拔节肥、穗肥三次施用,比较为5:3:2,玉米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增加10.25%。  相似文献   

2.
在N15.6kg/667m2、P2O56.0kg/667m2适宜肥量下,设计0kg/667m2,8kg/667m2,10kg/667m2,12.5kg/667m2,15kg/667m2等5个K2O不同施用量及分基肥、追肥两次施用试验研究.结果K2O在10kg/667m2用量下作玉米移栽基肥和拔节-孕穗追肥两次等量施用,玉米长势好,抗逆性强,经济性状结构较优,玉米产量、净产值、产投比等达最高,分别为695.7kg/667m2、587.3元/667m2、2.74∶1,钾肥利用率最高,为34.1%.该试验适宜N∶P2O5∶K2O=1∶0.38∶0.64.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钾用量对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氮、钾肥,研究其对芝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N 120kg、K2O225kg、P2O545kg,磷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按基肥∶苗肥∶荚肥为5∶2∶3施用,钾肥按基肥∶荚肥为7∶3施用,其产量最高,为1553.8kg/hm2。  相似文献   

4.
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季施用不同菌渣、牛粪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1∶2)、JZC(菌渣∶牛粪=1∶1)、JZD(菌渣∶牛粪=2∶1))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这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结果表明,与CK-JZ0相比,在菌渣肥施用量为3 000 kg/hm~2或6 000 kg/hm~2时,JZA,JZB,JZC,JZD配比的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甚至减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也较差;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养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影响不显著;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对耕层土壤养分逐渐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规律不明显。菌渣肥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B,JZC配比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的提高较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较好;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能提高玉米季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下茬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或提高玉米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施用JZB,JZC菌渣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变强,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能够明显提高或改善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杨凌示范区草莓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地调查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大棚草莓目前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大棚草莓施肥中 ,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多 ,钾肥施用不足 ,在草莓追肥中磷肥多 ,氮肥少 ,造成草莓和土壤中的氮磷钾施用比例失调。因此要减少氮磷用量 ,增加钾肥用量 ,追肥应以氮、钾肥为主 ,基肥深施 ,追肥沟施 ,增加叶面肥的施用 ,增加追肥次数 ,调整 N∶ P2 O5∶ K2 O比例 ,增加有机肥和沼肥的施用 ,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钾肥运筹,即在一定氮、磷施用量的基础上,不同施钾量及施用方法对广西超级稻特优582产量的影响,为超级稻的栽培钾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超级稻特优582在早造钾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基肥∶分蘖肥=5∶5);中造钾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晚造钾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5∶3∶20)时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中药渣改土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盆钵栽培方法,通过施入不同量的中药渣,同时配合施用适量无机肥后,种植春、秋两季玉米。观测玉米长势情况、根系活力情况、养分吸收情况、含糖量、产量以及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研究中药渣的改土效果,为后期的田间试验确定合理的中药渣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渣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与土壤按照1∶1、1∶2、1∶3的比例添加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86.0%~275.8%,且使土壤更疏松;增施中药渣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使春、秋玉米产量分别提高81.2%、28.9%。  相似文献   

8.
陕西关中西部丘陵山区春玉米“3414”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农业部推荐的氮、磷、钾"3414"田间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对丘陵山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关中西部丘陵山区春玉米施P2O5 6 kg/666.67 m2、K2O 10 kg/666.67 m2的条件下,最佳产量的纯N施用量为15.2 kg/666.67 m2,最佳春玉米产量为589.6 kg/666.67 m2;取得最大产量的纯N施用量为16.8 kg/666.67 m2,春玉米最大产量为591.5 kg/666.67 m2,N、P2O5、K2O施用比例为1∶0.36∶0.60。  相似文献   

9.
<正>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需钾量较多。据测定,亩产200—500公斤的生产水平,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2公斤、五氧化二磷1.25公斤、氧化钾4公斤,其氮、磷、钾之比为2∶1∶3。但是,目前农民对玉米的施肥习惯,往往只重视氮、磷肥,而忽视钾肥的施用,影响了玉米增产潜力的发挥。因此,改变传统的施肥习惯,增施钾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做到按需供肥,实现平衡施肥,提高产量,卢龙县1991年在全县7个乡镇进行了玉米施用专用肥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在沿江高沙土地区进行了春玉米和秋玉米施肥技术与培肥途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沙土地区种植春、秋玉米,磷肥的增产幅度与后茬效应大于钾肥和氮肥,氮、磷、钾肥配比以1.0∶0.8∶0.5为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增产与培肥土地,饼肥、厩肥、玉米秆全量覆盖与半量覆盖处理间比较,以厩肥3 000 kg/hm~2或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并配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处理增产效果与培肥土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忻州地区玉米施钾效应及适宜的施用量。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明显促进玉米产量构成性状,玉米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每公顷施用K2O100kg,可基本维持土壤钾素肥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兴农场设置玉米肥效试验,拟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处理6氮磷钾都处于2水平时产量最高达1145kg/667m^2。处理1不施肥时产量最低547kg/667m^2,两者相差达显著水平;分别对比不同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下的玉米产量发现在其它两种肥料不变的前提下单一提高另一种肥料的施用量,玉米的产量随着肥料用量的提高出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情况;对比各缺素处理发现不施氮肥对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明显低于不施磷、钾肥处理,说明氮肥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大于磷、钾,对比缺磷缺钾处理,对玉米的产量影响相差不大,说明玉米产量对磷、钾的依赖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及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运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在晋中榆次区东阳试验基地设置玉米肥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中处理6(N2P2K2)产量最高达15 990 kg/hm2,处理1(N0P0K0)不施肥时产量最低为10 973 kg/hm2,产量差异显著;比较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的玉米产量,发现在其他种肥料不变的条件下单一提高另一种肥料的施用量,玉米的产量随肥料用量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对比各缺素处理,发现对玉米产量影响次序为氮肥钾肥磷肥。[结论]氮肥是影响该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上,施肥时应重点考虑氮肥的投入及氮肥的基追比例。  相似文献   

14.
套作春玉米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合理配比的生产函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苏南地区麦玉米稻三热制中套作春玉米的合理施肥量肥料配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苗期肥水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肥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施用氮肥可显著抑制玉米苗期的生长,而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则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达到以肥调水的目的;只有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氮肥的肥效;施用钾肥可提高玉米的抗涝能力。施用氮肥能提高玉米体内的氮素含量和吸收量,磷、钾肥也能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并且降低土壤水分状况对氮素吸收的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时,氮、钾肥施用可显著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含水量较高时施氮则抑制磷素的吸收。在土壤水分缺乏的条件下,施用氮、磷肥能抑制玉米苗期对钾素的吸收,施用钾肥促进玉米对钾素的吸收、提高体内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16.
15N标记研究小麦玉米带田施给小麦或玉米的氮肥对配对作物氮营养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给小麦的氮肥,小麦利用了52.0%,玉米利用了3.8%;施给玉米的氮肥,玉米利用了38.3%~55.8%,小麦利用了6.9%~10.8%.试验还证明,吸收玉米氮肥最多的是与玉米相邻的第1行小麦,其他行吸收极少.说明生长季节内氮肥在供试土壤中的横向移动距离(单向)尚未超过小麦行距的2倍(约30cm).  相似文献   

17.
黑土硝态氮移动规律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淋失。施氮247.5kgha-1淋失水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1的限额,易使地下水污染。但淋失量不高。施氮165kgha-1,配施磷、钾或有机肥,比单施氮增产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潮土中产田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中产田玉米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河南省汤阴县潮土中产田进行了不同氮磷钾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在用量超过210kg/hm2后下降,氮肥农学效率以氮肥施用量210kg/hm2最高,为20.5kg/kg。磷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随磷肥施用用量增加而增加,并在75kg/hm2用量时达到最高,产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20.8%,农学效率为20.2kg/kg,之后开始降低。钾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但钾肥农学效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汤阴县中产田玉米增产增效的氮磷钾最佳配比为N 210kg/hm2,P 75kg/hm2,K 37.5kg/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南京地区马肝土、红淤土、黄土等土壤的养份含量,根据养分平衡施肥估算法,得出水稻在马肝土上的目标产量施肥量是N 99.0 kg/hm~2、P_2O_561.5 kg/hm~2、K_2O 64.5 kg/hm~2,N:P_2O_5:K_2O为1:0.62:0.66;小麦在江淤土上的目标产量施肥量是N 106.5 kg/hm~2、P_2O_2 79.5 kg/hm~2、K_2O 43.5 kg/hm~2,N:P_2O_5:K_2O为1:0.75:0.40;玉米在江淤土上的目标产量施肥量是N 114 kg/hm~2、P_2O_5 49.5 kg/hm~2、K_2O 42 kg/hm~2,N:P_2O_5:K_2O为1:0.44:0.37。在配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可以不再施用化学钾肥。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配施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穗长和秃尖长度;氮、钾肥对玉米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的影响显著大于磷肥;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果穗长度;钾肥对玉米果穗秃尖长度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目前肥力条件下,以P2O5 150 kg/hm2、K2O 150 kg/hm2和N 300kg/hm2配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