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探讨超滤提纯高山红景天浸提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浸提液微滤后超滤处理,分别用烘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吸光度法对溶液中的总固体含量、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甙和酪醇(以红景天甙计)的含量和溶液中杂质的截留去除效果进行了测定.在料液浓度0.1 g/mL(生药含量),pH=7.0,温度40℃,料液流速530 mL/min,操作压力0.1MPa的条件下进行超滤实验,溶液中的总固体含量由0.348 5 g/10 mL下降到0.112 2 g/10 mL,主要有效成分的纯度由4.60%提高到12.93%(wt.),超滤过程的回收率达到90.38%,全过程的总回收率为85.35%.超滤是分离提纯高山红景天浸提液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山红景天乙醇浸提液有效成分的超滤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超滤提纯高山红景天浸提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浸提液微滤后超滤处理,分别用烘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吸光度法对溶液中的总固体含量、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甙和酪醇(以红景天甙计)的含量和溶液中杂质的截留去除效果进行了测定。在料液浓度0.1g/mL(生药含量),pH=7.0,温度40℃,料液流速530mL/min,操作压力0.1MPa的条件下进行超滤实验,溶液中的总固体含量由0.3485g/10mL下降到0.1122g/10mL,主要有效成分的纯度由4.60%提高到12.93%(wt.),超滤过程的回收率达到90、38%,全过程的总回收率为85.35%。超滤是分离提纯高山红景天浸提液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中有效成分红景天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红景天甙含量是天然根的59.4%,具有SOD活性,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4.
对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中有效成分红景天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红景天甙含量是天然根的59.4%,具有SOD活性,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5.
库页红景天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多以根及根茎入药,主要有效成分为红景天甙和酪醇等,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红景天的主产区。全世界90种红景天属植物中我国就有73种.其中尤以高山红景天、大花红景天、云南红景天、长园红景天等闻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省、自治区。其中高山红景天因首次发现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高山冻原带及岳桦林带而得名,这一品种在黑龙江省张广岭部分山区也有零星分布。库页红景天是高山红景天的一个抗逆性良好的品种,因原产地而得名,该品种能忍耐-40℃的极限严寒,抗寒性、抗病性及适应环境能力均较强,是适宜黑龙江省发展的珍稀药材品种。  相似文献   

6.
红景天属植物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昌国  孙殿甲 《特产研究》1995,(1):30-31,63
综述了国内外红景天属植物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甙(Salidroside)的几种含量测定方法和酪萨维(rosavine又称rosavidjne)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红景天立枯病病原鉴定及其药剂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吉林省和龙市红景天基地苗圃发生的立枯病症状及病原菌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红景天立枯病病原为立枯线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红景天苗栽培密度和田间除草状况是影响红景天立枯病发生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多菌灵、菌核净、多菌灵+退菌特混剂以及402抗菌剂等药剂对红景天立枯病的防效较高,是防治红景天立枯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8.
红景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景天是重要的藏药之一,具有多种药效,自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已经开始对它进行研究。对近两年来国内外对红景天的研究,包括其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药理与临床应用、毒理、组织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栽培的高山红景天根茎为试验材料,采用70%乙醇为溶剂提取其有效成分,以浓缩液加水使水不溶性物质沉淀析出的方法使之澄清;以制备的高山红景天提取液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选择高山红景天可乐饮料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以选用的最佳配方研制的高山红景天可乐饮料成功地掩盖了高山红景天本身的苦味,克服了高山红景天提取物配制软饮料容易出现沉淀和风味不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红景天为景天科属植物,多以根及茎人药,主要有效成分为红景天甙和酪醇等,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同本、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美大豆(Glycine max(L.)Merr.)Ⅲ熟期组不同年代育成代表性品种根系的形态和活力,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试图揭示大豆品种根系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2和2013年盆栽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豆幼苗期(V2)将磷酸二铵水溶后均匀施入盆中,施肥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0、150 mg·kg-1干土、300 mg·kg-1干土。在大豆苗期(V4)、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和鼓粒末期(R7)取样,于植株子叶节处剪断,套上内置脱脂棉的离心管,利用吸液差重法测定根系伤流量;用Epson Expression 10000XL仪扫描洗净的根系,使用WinRhizo2012软件分析扫描图像,测定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毛数量;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测定根系活力;将扫描完毕的根系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根系干重;在成熟期测定单株籽粒产量。【结果】随着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干重、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的改良趋势一致,均随产量的改良呈递增趋势,特别是在鼓粒中期和鼓粒末期,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随育成年代增加而增幅较大。相同年代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随着施肥水平增加,俄亥俄当代品种和辽宁当代品种在中肥(150 mg·kg-1干土)和高肥(300 mg·kg-1干土)水平下根系性状值均表现较高,而俄亥俄中期品种和辽宁中期品种在中肥水平下表现最佳。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当代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大于共同亲本和中期品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苗期、开花期、鼓粒中期、鼓粒末期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干重、根系伤流量、根系活力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根系活力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的改良趋势相同,其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均随产量改良呈递增趋势,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根系的耐肥性均得到增强,两地区当代品种的根系性状值在中肥和高肥条件下均表现较高,而中期品种在中肥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越富与旱稻IRAT109杂交获得的120个粳-粳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旱田种植在自建的根管中,考察抽穗期的根数、根基粗等6个性状,同时计算根茎比(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鲜重)。计算各性状间及其与根茎比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一步进行根系性状和地上部分生物重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数与根茎比无相关性,根基粗与根茎比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根长与根茎比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27;根鲜重、根干重和根体积与根茎比亦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447和0.488。对高根茎比和低根茎比株系根系进行比较,除根数外,其他性状的均值均为根茎比大的株系大于根茎比小的株系,说明根茎比可以作为作物根系抗旱性的一个指标;根鲜重、根干重和根长对地上部分生物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3.
根系分泌物及其对土壤污染物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系作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是强大的分泌器官。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的变化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最直接、最明显的反应,这对实现污染根际的生物修复及植物受毒害症状的减轻和恢复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就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作用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西瓜PGPR分泌激素能力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菌剂,并研究其对西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PGPR均能分泌吲哚乙酸(IAA),Streptomyces CL05分泌量最高达到117.30 mg·L-1;菌株Sphingomonas CL03、Lysobacter CL02、Microbacterium LS01不产铁载体,菌株Microbacterium LS01、Microbacterium HYL03、Pantoea ananatis HYL01不分泌赤霉素;通过拮抗实验,获得3组复合菌剂,分别为R1、R2和R3。在非灭菌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复合菌剂R2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79.0%、46.8%、57.1%、162.7%、49.1%;与对照相比,在灭菌土壤中,复合菌剂R2S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191.8%、302.4%、160.0%、206.5%、139.6%,根系平均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7.5%。复合菌剂R2在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优于非灭菌土。本研究结果证实,复合菌剂R2对西瓜根系具有明显的促生效应,复合菌剂R2的4株菌分泌赤霉素的能力远远超过R1和R3,这可能是R2促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红景天种子的发芽率,扩大繁殖,进行了种子处理试验,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流水处理与激素处理是提高发芽率的有效途径,且200ppm和500ppm的GA3作用显著。生活力测试表明:红景天种子的生活力随贮存时间的推移迅速降低。当年苗床观察结果表明:红景天一年生苗的生育期约为100天,前期有近4个星期的“株交滞育”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与植株光合的关系,于2010—2011年,选用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研究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在增加根系伤流液质量的同时,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得到增加,其中盛花期(R2)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显著正相关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R2)最高,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极低.对R2、R4和R6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Pn的相关分析表明,R2可溶性糖含量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4、R6相关不显著.R2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植株光合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扁穗牛鞭草无性繁殖根系形成发育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5份扁穗牛鞭草资源无性繁殖单株根系的形成时间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①根形成时间存在着差异,初生根和次生根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2.36%、20.90%;②根系入土深度在苗期、成苗期、成株期存在着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70.39%、35.36%、19.81%;③根系分布范围在成苗期、成株期存在着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58.03%、37.56%;④成株期根系重量有差异,变异系数为58.03%;⑤成苗期根系深度与分布范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6530),苗期根数与成苗期根系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871),与成株期根系分布范围呈显著负相关(R=-0.58941),成苗根系深度与成苗根系分布范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745),成苗根系分布范围与成株根系分布范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79)。  相似文献   

18.
龙晓芝  程方叙  王倩  杨言琛  罗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15-16116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年限的杭麦冬商品块根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麦冬GAP质量控制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麦冬(3年生)主产区采用原位动态法,按照麦冬栽种后0.5、1、2和3年分别随机采集植株块根样品,将洗净的鲜块根微波杀酶-50℃恒温烘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处理麦冬块根的黄酮含量,并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生育年限的麦冬块根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生育年限杭麦冬块根的黄酮平均含量为17.68%~34.86%;随着麦冬植株块根生长发育进程增加,麦冬块根的黄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增长(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生育年限y1=-0.008x2+0.066x+0.046(R2=0.999),生育时间y2=-5E-08x2+0.047(R2=0.998)。[结论]麦冬块根生育年限与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含量密切相关,杭麦冬主产区3年采收是有科学依据的,川麦冬道地主产区由于气候的特殊性,第2年夏秋高温潮湿易导致上年块根大量腐烂,只适宜于1年采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农作提质增效,加快生防菌剂的研发进度。本研究利用具有广谱拮抗玉米大斑病和大豆疫霉病野生大豆内生真菌Y6R15和Y2S2为试材,通过菌液灌根和叶喷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和大豆苗期干物质和根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拮抗菌株Y6R15对玉米叶片和根干重促生作用明显,均提高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等指标,以根冠比指标标准Y6R15叶喷效果为最佳方式,依据根系指标特征变化Y6R15灌根效果好于叶喷。拮抗菌株Y2S2和Y6R15处理均对大豆有促生作用,效果显著,Y6R15菌株对玉米和大豆均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