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生活力不同的种子在“吸水-干燥”过程中保水能力不同的种子生理理论;利用思茅松种子失水率与发芽率的对应关系,建立了y=143-5.1x线性回归方程。可在短时间内(1天)估测出思茅松种子的发芽率,其误差不超过GB2772-1999的容许差距。  相似文献   

2.
采用PEG-6000(聚乙二醇)不同浓度溶液,研究模拟水分胁迫对思茅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思茅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日均发芽率、峰值和发芽值先上升后下降,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适宜质量浓度(5%)的PEG-6000处理能促进种子萌发,思茅松种子表现出一定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浸种时间及药剂处理对思茅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浸种时间和不同浓度药剂浸种对思茅松种子进行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浸种12 h、24 h可以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萌芽整齐度及种子发芽率,而干粒直接播种不利于种子萌发;赤霉素、生根粉1号、2,4-D、吲哚丁酸浓度为0.5 g/L的4种药剂对思茅松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明显,而浓度为0.05 g/L的赤霉素对思茅松种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研究了思茅松种子场圃发芽过程、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的关系、苗木生长量、菌根接种效果等,揭示了:①在思茅松的中心产区,种子场圃发芽率与千粒重呈线性正相关;②常温下,思茅松种子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芽率降低;③伴生菌根菌接种是思茅松育苗的关键技术,苗木出土约3个月菌根接种良好是培育壮苗及苗木按时出圃的根本保证;④思茅松家系间苗期生长差异显著,为其遗传参数研究提供了早期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思茅松苗木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研究了思茅松种子场圃发芽过程、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的关系、苗木生长量、菌根接种效果等,揭示了:(1)在思茅松的中心产区、种子场圃发芽率与千粒重呈线性正相关;(2)常温下,思茅松种子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芽率降低;(3)伴生菌根菌接 以育苗的关键技术,苗木出土约3个月菌根接种良好是培育垃苗及苗木按时间出圃的根本保证;(4)思茅松家系间苗期生长差异显著,为其遗传参数研究提供了早期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其发芽率(播种2个月)为75.70%,与直播造林没有显著差异;幼苗成活率(0.5a)和保存率(1.5a)明显低于直播造林。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小,到幼树阶段(2.5a)时保存率为3.82%.只比同期直播造林的保存率低0.29%,到3a以后,保存率几乎一样。同时思茅松种子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发芽率几乎一样。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对思茅松幼苗成活率和幼树保存率影响较大,其中与旱稻、玉米种子混合撒播造林时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与黄豆和花生混合撒播。混合撒播造林有利于思茅松生长,其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都高于直播造林。其中与旱稻混合撒播造林的思茅松生长最快。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恩茅松的保存率和幼树的生长量都明显高于未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特别是到林龄为2.5a时,其差异更为显著。此外,混合撒播造林不但有利于思茅松幼树生长和提高其成活率,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箭根薯种子的室内发芽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能萌发;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每天光照14h,在15~35℃范围内,温度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温度下发芽速率却有显著差异;在自然状况下风干的种子,种子含水率不同,其发芽率无明显差异;种子在4℃下贮藏1a,其发芽率不会下降,在-18℃下贮藏半年,其发芽率不会明显下降,贮藏半年以上,则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毛红椿种子开展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毛红椿种子其发芽率有较大差异,按发芽率高低排序依次为:官山自然保护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在不同时间和温度处理下进行种子贮藏,不同种源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种源的种子在贮藏1 a后其种子发芽率仍保持较高,达到50%以上.以适当的低温进行种子贮藏有利于提高毛红椿种子潜在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贮藏方法和时间对台湾肖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福建省灵石森林公园实验室开展台湾肖楠种子不同贮藏方法、贮藏时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法之间、不同贮藏时间之间的种子实验室发芽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贮藏方法与贮藏时间之间交互作用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贮藏方法的种子含水率变化存在较大差异,种子含水率与种子实验室发芽率之间存在极密切...  相似文献   

10.
竹子种子品质测定和发芽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时间采集的12个种源地竹子种子进行随机抽样,得到12个样品,利用恒温发芽箱进行发芽率实验及种子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种子的纯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32.4% ~ 96.7%、11.5 ~107.5 g、0%~72%、0% ~ 44.5%.多数种子发芽率为10% ~50%,巨竹种子发芽率较高,可达50%以上.种源不同,种子保存条件不同,种子发芽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应用思茅松人工林解析木所获的基础数据,建立了其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的Logistic曲线回归方程:y=202.134/(1 45.92 e-0.5101 t),依据此回归方程的几何特征,对思茅松人工林取样林分的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特点作了分析。进而确立并论述了以林木胸径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确定思茅松人工林初始抚育间伐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广东台山红岭湿地松种源材料,以思茅松为对照,对湿地松在云南省双江县的育苗和苗木生长情况以及造林和造林后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a生湿地松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同龄思茅松要快,而2 a生及3 a生湿地松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同龄思茅松慢;二者在造林成活率上没有差异,造林保存率上湿地松较思茅松要高.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结实习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设于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了其结实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思茅松从开花授粉到球果成熟的历期近两年。(2)思茅松林木的球果主要分布于树冠中层,其分布率为65.2%。(3)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的结实率有很大的差异,且结实率均较低;在球果重、平均球果产种数、种子重及出种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在果长、果径、种子千粒重等方面变异较小。(4)不同产地的思茅松优树结实有所差异。思茅曼歇坝产地的优树结实状况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人工林幼林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定植3年的思茅松人工幼林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思茅松高、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需N、P、K肥配合施用。在一般立地条件下,思茅松追肥较为合理的施用量为:尿素50g/株;过磷酸钙200g/株,硫酸钾50g/株。此外,合理施肥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人工幼林留阔抚育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景谷县文朗试验林场的思茅松人工幼林内,进行了3种保留林分中阔叶树抚育方式的试验。通过与常规抚育方式作比较,研究了不同留阔抚育方式,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和抗松梢螟虫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留阔抚育方式对幼林期思茅松的高、径、冠幅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影响不大;在3年生前不会引起林地土壤养分下降,并能使林分保留较多的物种,保障思茅松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阻止松梢螟对思茅松幼林的入侵,减少林内松梢螟的数量。因此,思茅松幼林期的留阔抚育方式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速生丰产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茅松是云南省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树种之一。在简要介绍对思茅松开展的有关研究和人工林培育状况的基础上, 文章从应用良种密度控制, 合理选择立地, 改直播为袋苗定植, 用菌根营养土培育壮苗, 合理施肥营建混交林和控制虫害的发生几方面综述了培育思茅松人工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思茅松种子园建设中, 分别采集不同产地的90 株优树种子培育子代林, 在普文林场进行了半同胞子代测定。各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冠幅与材积生长相关密切。通过主要性状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显著,进而对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 并根据检验t 值的显著性, 进行了优良家系选择。对各家系的主要性状所作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早晚期遗传稳定, 为思茅松早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影响林分生长的立地、年龄、密度3个主要因素出发,利用优势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这一特点,在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的思茅松天然次生林中设立98块标准地,依据标准地测定的数据,以Logistic和Richards理论方程为基本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分年龄构建了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的生长模型系统。研究表明Logistic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用它作为描述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基本模型,能很好地表达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