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讨两系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高产优质制种原理与技术,对母本陆18S的生育特性、不育性表达、制种基地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父母本生长发育规律、制种异交特性及异交栽培、提高种子发芽率等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湖南一季稻区夏制,湘南双季稻区秋制;以育性敏感期、抽穗授粉期、成熟收获期的安全为前提选择制种基地和安排播种期;培育父母本多蘖壮秧、采用适当行比、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定向培养父母本;父母本授粉态势的改良;制种要求田间纯度检测,全程严格去杂;综合制种技术措施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经过连续两年的制种研究和生产实践,掌握了两系优质晚籼奥两优28父母本特征特性,总结出高产稳产保纯制种技术:选择低山丘陵区开辟夏制基地,科学安排母本育性安全期、最佳抽穗扬花期和父母本播差期,加强田间管理创建父母本高产群体结构,适时、适量、适法使用"九二○"提高异交结实率,搞好人工辅助授粉、严格除杂保纯和加强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晚籼两优277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较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潜江、荆门的制种实践,总结出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促进父母本平衡生长和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0~2015年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大面积制种实践,提出盐两优888高产制种特点是:在保证制种父母本足穗的基础上争取大穗、提高异交结实率.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多蘖壮秧,打好高产基础;合理安排行比,栽足基本苗;科学肥水运筹,培育高产群体;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加强病虫防治,确保丰产丰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光华 《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44-144,110
介绍杂交水稻Y两优916高产制种技术,制种基地选择与隔离、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差期、构建父母本高产群体、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严格去杂去劣,病虫防治,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沿海地区杂交稻夏季制种产量不高的关键问题是有效穗不足、异交结实率偏低,介绍了提高父母本有效穗和提高母本结实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小麦Ⅱ优18、Ⅱ优58亲本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Ⅱ优18、Ⅱ优58父母本开花习性、生育习性的观察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双亲生育进程的影响及激素调花效果的研究,为确保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争取两系杂交小麦制种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小麦父母本混播制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进行父母本混播与分播制种产量对比,并对不同混播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父母本混播制种产量明显高于分播制种产量,平均增幅13.4%,混播制种可明显提高母本结实粒数,父母本混播比例以父本有效穗达到总穗数的2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引进杂交水稻制种专用点播机,对陵两优268制种母本进行机械点播试验,以母本育秧移栽作对照,在用种量37.5 kg/hm2的条件下,观察两种方式下母本的生育特性、苗数动态、群体穗粒构成和抽穗开花特性。结果表明:机械点播母本能提早抽穗且群体抽穗时间更集中,播始历期较对照短3 d,主茎叶片数较对照少0.5叶,有效穗高于对照10.9%,每穗总粒数低于对照10.4%,单位面积总颖花数略高于对照,千粒重略低于对照,异交结实率高于对照9.21个百分点,制种产量较对照提高10.19%。  相似文献   

10.
两优培九直播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九直播制种高产栽培示范表明,达到3 000 kg/hm2产量的栽培措施为: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气候,确保父母本播差期;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保证栽足父本基本苗;确保母本直播质量;加强管理,搭好丰产苗架;实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适时防治病虫害;严格去杂,适时收获.另外,变母本栽插为直播,可减少劳力投入,节省成本225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两系中杂两优培九母本培矮 64S属低温敏核不育系 ,异交结实性好 ,在湖北以 5月下旬播种为宜。父本 9311属感温性中等的中迟熟类型 ,米质较优 ,抗逆性较强 ,宜在 5月上旬播种。制种上应特别注意预调花期 ,一般以施用磷钾肥、“92 0”和管水促控 ,保证二亲本均在 8月中旬始穗。结合搞好人工授粉、隔离防杂保纯和防治稻粒黑粉病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杂交水稻母本抛秧栽培与手插秧栽培的制种效果,以两系杂交稻菁两优636的亲本菁农S和荟恢636为试验材料,比较制种中不育系菁农S在旱育抛秧和传统手插秧两种栽培方式下其生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制种效益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母本抛秧栽培较传统手插秧栽培母本的播始历期缩短4 d,花期更加集中,午前花率达74.33%,柱头外露率达56.47%,异交结实率达58.07%,最高苗达543.37个·m-2,有效穗数达343.93穗·m-2,均显著高于手插秧栽培。母本抛秧栽培较传统手插秧栽培产量增加74.77 kg·hm-2,增产2.03%。母本抛秧栽培制种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还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了制种效益,增收和节支达3 609元·hm-2,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恢复系Q568对赤霉素不敏感是制约其组合制种产量的瓶颈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不同时期施用赤霉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施用赤霉素对恢复系Q568制种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幼穗分化Ⅷ期至抽穗1%期间施用效果最理想,主要是能使Q568穗颈节和倒2节伸长,植株增高,使父本株高有效高于母本,更多花粉能飘散在母本穗层空间,提高异交结实率;在幼穗分化Ⅷ期至抽穗1%期间不同用量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在抽穗5%至10%期间不同用量对产量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赤霉素用量增加制种产量随之增加.相关性分析得出,父母本株高差与母本穗层花粉量、母本穗层花粉量与异交结实率、异交结实率与小区制种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陵水博Ⅱ优235杂交制种试验田,选用钱江生化与上海18厂生产的不同赤霉素进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赤霉素对解决不育系抽穗包颈,促进穗粒外露,改善父母本异交姿态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在包颈穗率和包颈长度这2个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异交结实和制种产量方面有显著差异。其中喷施QJ8、QJ9赤霉素处理的异交结实率和产量最高。说明赤霉素不仅能解除制种母本卡颈,改良异交姿态,还能提高母本异交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大面积制种实践,提出保证种子纯度应注意坚持用亲本原种和良种做制种亲本;选好制种基地,安排好制种季节;加强母本的定向栽培;适时灌水保温;做好制种田及杂交种子的纯度检测;搞好制种田的除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集高产、优质、高抗性于一体的中籼组合。目前随大田水稻生产肥床旱育技术推广和普及,“两优培九”制种父本两段育秧和母本泥踏头育秧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种子生产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在2001年实行父母本采用旱育技术育苗,经两年试验示范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金玉甜1号高产制种的父母本最佳播期差以及母本最佳载培密度,研究了甜玉米金玉甜1号制种父母本的花期相遇以及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玉甜1号春季制种父本比母本迟播18~20 d,父母本花期达到最佳相遇。在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的前提下,金玉甜1号制种母本的最适栽培密度为4.7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准两优120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两优1202是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准S与恢复系R1202配组育成的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准两优1202的亲本特性,选择在北纬24°以南、海拔300m以下的稻区作秋制种基地,通过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父母本高产群体结构、适时适量喷施"九二O"提高异交结实率、搞好病虫害防治、严格除杂去劣确保种子纯度等措施,获得单产3.0t/hm2以上、纯度98%以上的制种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特点不同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两个杂交水稻水稻组合,通过调节不育系栽培密度与行比,构建高产优质制种群体。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和5个行比处理,对制种组合进行行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杂交粳稻制种产量而言,在母本苗数、父母本行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栽培密度,或者在栽培密度、基本苗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行比,均能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而且两者达到最高产量的母本有效穗数均在300万~330万穗/hm2,越接近这个区间的群体,产量越高,这样的群体结构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各因子与制种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数异交结实率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4 a的制种实践及大面积生产,总结了C两优343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制种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制种区域和季节,把握好父母本播差期,在湘南地区C两优343父母本最为适宜的播差期为父本播后8~13 d、叶龄差2.0~2.5叶。同时要培育多蘖壮秧,打好高产基础;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创建高产群体结构;科学喷施"九二0",提高异交结实率;严格"去杂去劣",确保种子质量;加强病虫防治,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