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及生物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枫杨全分布区内收集的55个种源为试材进行苗期试验。在北亚热带地区,枫杨的高生长季节约为8个月,即3月至8月底。7月为其生长高峰,净生长量占整个生长季生长量的37.72%,6月与8月、5月与9月的净高生长量相差无几,分别占22%-25%以及8%-10%,民苗高净生长节律主要受气温因子的影响,而与雨量关系不大。枫杨高生长种源间差异表现在7-9月,5个生长最快与5个生长最慢种源组间的月均相差在15cm以上。7月可以作为速生种源苗期初步选择的时期,以各月苗高净生长量、年度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分别构建2 生物量预测模型,2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潜力,其中以各月苗高净生长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能提前3个月左右建模。  相似文献   

2.
利用来自10个省区27个产地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淳安2个地点开展种源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差异及育苗环境对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侧枝数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基于苗高生长参数分析表明:种源苗高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线性生长量、最高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速率的提高,而不是由于线性生长期的延长.相对于其它树种,南方红豆杉线性生长速率虽较小,但线性生长期较长.试验虽然未发现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这些性状的种源绝对值却相差较大,达20%以上.育苗环境对南方红豆杉种源生长影响较大,良好的水热资源和庇荫条件将显著促进苗木的高、径生长.苗木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的种源与地点互作,但种源与遮阳处理的互作却很小.不同育苗地点南方红豆杉苗高和地径呈现出的地理变异模式是不同的:在福建明溪点,种源苗木高、径生长与产地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小,苗期速生种源不仅有来自自然分布区偏东部和偏北部的种源,而且还有来自偏南部和偏西部的种源;在浙江淳安点,来自偏东部和偏北部的种源苗高生长量较大,而来自偏南部和偏西部的种源生长则较慢,类似于作者对南方红豆杉有限分布区种源试验的已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生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14个产地种子所育的1 a生香椿播种苗为测定材料,研究了各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发现各种源香椿苗的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种源内不同单株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7~9月是香椿苗高生长的主要时期.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一北变异趋势.综合其生长表现,初步选出江苏南京和湖南洞口2个种源为苗期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广西.贵州两个马尾松种源在新西兰的苗期生长情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远离马尾松自然分布区的新西兰进行我国马尾松南带广西宁明和中带贵州龙里两个种源的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种源的种子都能在试验地区正常发芽出土,一年生苗木也能在该地区正常生长。两个种源相比较,广西宁明种源种子的场圃发芽率、苗期苗高、地径和生物量都明显高于贵州龙里种源,种源间主要生长性状的变异趋势与国内马尾松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人工淹水胁迫下枫杨种源MDA含量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人工淹水25d后,枫杨种源叶片丙二醛(MDA)积累量,种源间差异明显,并且与种源苗高生长相对下降速率有高度相关性。这表明在枫杨受涝后,其MDA积累量作为一种耐涝性选择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娄底、武宁、金寨、分宜、灵川、河池、磐安共7个种源属于耐涝潜力较大的一组,其MDA含水量低于12μmol·g-1或苗高生长相对下降速率低于4.0%以下;江口、石门、泰安、涪陵、新宁和明溪6个种源属于水涝敏感型的一组,其MDA值在15μmol·g-1以上或苗高生长相对下降速率在13%以上。南部种源和东部种源,与北部种源和西部种源相比,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耐涝性。在长江沿岸地区,来自地势较高的种源表现较弱的耐涝性而来自洼地的种源耐涝性较强。在漓江-湘江-洞庭湖水系,下游种源耐涝性不如上游种源强。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栓皮栎分布区内25个种源种子,在肥西县花岗镇蔡冲村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其苗期生长性状、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苗高、地径生长均表现"S"形曲线,7—9月中旬为速生期;不同种源栓皮栎除根长存在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与地径、茎、叶、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根、茎、叶、总生物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与茎、叶、总生物量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生物量和地径决定的。初步筛选出云南勐海、安徽东至、河南信阳、重庆酉阳、浙江杭州、安徽金寨2号、安徽绩溪7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秃杉种源苗期试验研究表明,云南、贵州、湖北等8~12个秃杉种源,70个单株子代,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强於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於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种子千粒重是湖北种源的1.62倍,种源苗木生长快,生物量高,冠幅宽而长,根系发达。据对秃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发育,生物量测定10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参照分布区生态特点,将秃杉分布区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2个亚区。变异、区划与选择为秃杉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县的0.5年生旱冬瓜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旱冬瓜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因子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孟连种源,平均苗高达31.4 cm;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种源是勐海种源,平均地径为0.38 cm。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旱冬瓜种源的遗传变异有影响,苗高、地径与各种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呈负相关;采用种源间苗高、地径进行逐步聚类分析,15个种源可分为5类,根据各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瑞丽、孟连2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白桦21个产地的种子育苗,调查苗期2年的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首次进行了白桦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变异的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桦不同种源在苗期的生长特性方面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生长最快的种源与最差种源相比,高出118.84%;地径最粗的种源比最低值种源大54.33%。一同参试的光皮桦不能适应北方低温气候,于第1年冬季受冻害死亡;垂枝桦适应性较强,苗期生长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0.
1996年首次从我国福建柏全分布区采集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1997年在福建省永泰县在东星苗圃和湖南省宁远县林技中心进行苗期试验,研究分析了1年生福建柏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种源间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并呈现以纬向渐变为主的地理变异趋势;苗木生物量在各性状,地上和地下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通过无约束指数选择法,评定了各种源的苗期综合表现,并选出福建永泰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福建仙游种源,湖南宁远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湖南道县种源。  相似文献   

11.
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2.
南酸枣地理种源苗期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8个省(区)的26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和发芽株数4个苗期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南酸枣苗木高生长7-8月份为速生期,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9.0%以上,月生长高度在90.0cm以上,7月份和9月份以后苗高生长量分别只占总生长量的13.9%和7.0%,苗高和地径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呈弱度负相关,与经度间则分别表现出0.10和0.01水平的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选择了南丹、华安、融安和贺州4个苗期较速生的优良种源。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种源划分为三大种源区:以南亚热带种源为主的速生种源区,以中亚热带种源为主的中速生长种源区和以中亚热带偏北种源为主的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3个省(区)的36个种源麻栎种子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麻栎苗高、根长、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热值和能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S"型曲线,7-9月为生长速生期;麻栎不同器官热值大小排序为叶>茎>根,生物量为根>茎>叶,能量为茎>根>叶.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器官生物量决定.初步选出安徽太湖、安徽太平、浙江开化、江苏句容、浙江建德、浙江龙泉和贵州榕汀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源无患子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9个种源90个家系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种子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苗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木质化期,地径生长高峰期晚于苗高生长高峰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和地径生长性状差异较大,呈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苗高生长性状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南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明显好于北部种源,初步选择出江西上犹、浙江龙泉、江西宜丰3个优良种源,上犹7号、上犹8号、上犹9号、宜丰1号、宜丰6号、龙泉4号和龙泉10号共计7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6个不同种源麻疯树(Jatropha curcas)进行种子观测及播种育苗试验,对种子品质、苗期生长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种源间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R值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较高,形状差异不明显;苗高、地径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生物量差异明显,但不均衡。经过综合评价,初步选出贵州贞丰和百色隆林2个种源为苗期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8.
Changes in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s are a potenti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forest ecosystems. The examination of tree species shifts in forests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largely has been limited to simulation activities due to a lack of consistent, long-term forest inventory dataset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current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of tree seedlings (trees with a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2.5 cm) with biomass (trees with a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 2.5 cm) for sets of northern, southern, and general tree species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using a spatially balanced, region-wide forest inventory. Compared to mean latitude of tree biomass, mean latitude of seedlings was significantly farther north (>20 km) for the northern study species, while southern species had no shift, and general species demonstrated southern expansion. Density of seedlings relative to tree biomass of northern tree species was nearly 10 times higher in northern latitudes compared to southern latitudes. For forest inventory plots between 44° and 47° north latitude where southern tree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their biomass averaged 0.46 tonnes/ha while their seedling counts averaged 2600 ha−1.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as northern and southern tree species together move northward due to greater regeneration success at higher latitudes, general species may fill their vacated niches in southern loca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process of northward tree migration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is currently underway with rates approaching 100 km/century for many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乐东拟单性木兰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乐东拟单性木兰14个种源种子、苗期以及幼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千粒质量、苗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5个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造林保存率种源间差异显著,来自北部的种源,如浙江龙泉种源保存率较高,而来自南部的海南尖峰岭种源保存率较低;幼林期4年生树高、5年生树高和胸径、6年生树高和胸径等5个主要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生长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855~0.930,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主要生长性状的表型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乐东拟单性木兰苗高和地径与纬度负相关,表明随种源纬度的升高,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苗期生长有减小趋势;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树高和胸径与经度正相关,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幼林期试验结果,选择出浙江龙泉、福建顺昌和湖南新宁3个优良种源.通过聚类分析,把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初步划分为3个区:西部种源区、东部种源区和南部种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