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5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8份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基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5本身设计的三对分子标记JJ113-T3、JJ80-T3、JJ81-T3筛选含有该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同时采用黑龙江省稻瘟病主要生理小种进行混合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龙粳香1号、龙交06-192、龙粳20、龙粳25、合江19、绥粳9、龙稻5和松粳3共8个品种含有Pi-5基因。实验结果明确抗稻瘟病基因Pi-5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抗病育种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寒地水稻生产中抗稻瘟病品种的选择以及抗稻瘟病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8):133-136
针对稻瘟病严重影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生产这一情况。试验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9个地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的进行了研究,明确了7月份、8月份的平均气温为影响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建立短期预测模型:Y=-85.171163 0.41315X1 1.23231X2-0.1817X4-0.09418X5 0.167333  相似文献   

3.
针对稻瘟病严重影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生产这一情况,试验于2004—2013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确了7月、8月的平均气温为影响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建立短期预测模型:Y=-85.171163+0.41315X1+1.23231X2-0.1817X4-0.09418X5+0.167333X6+0.178722X7+0.03334X8+0.04305X9。利用上述方程对2004—2013进行回归拟合,可以看出该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利用该方程可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稻瘟病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组成及其频率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是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发生的重要真菌病害,也是黑龙江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然而,长期以来困扰育种家的问题是如何延缓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3~5年后变成感病品种。病原菌无毒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够激发病原物与植物产生特异性相互作用,水稻抗病基因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菌无毒基因产物时,可以诱导植株产生抗病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福金 《作物杂志》2006,22(1):69-70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病害中流行情况最复杂、潜在威协最大的病害,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稻瘟病每年给水稻生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40%~50%,甚致绝产。2005年黑龙江省稻瘟病累计发生66.7万hm2,其中穗颈瘟29.9万hm2,重发生县(市、区)15个,中等发生县10个。如庆安县,全县水稻面积7.3万hm2,发病面积达90%以上,其中绝产面积0.87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人民币以上。稻瘟病发病率之高,范围之广,损失程度之大,均为历年罕见。1大发生的原因1.1品种感病品种的抗病性减弱或丧失,是造成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内因。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龙稻11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龙稻115是黑龙江省首个国审水稻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以松粳9为母本、龙稻10为父本有性杂交,早世代F_2~F_4集团选择,高世代F_5后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广适、优质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推广地区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吉林省早熟稻区、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地区的稻瘟病轻发区。该品种的审定填补了黑龙江省没有国审水稻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正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消息,吉林省开展重大病虫害航化作业,大幅度提高病虫统防统治技术覆盖率,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截止目前,全省完成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大豆食心虫航化作业防治面积243万亩,取得良好防控效果。(一)及早安排部署。吉林省农委会年初组织召开"2016年农业航化作业专家论证会",协调省财政厅在省级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相似文献   

8.
<正>为检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 Piz-t在不同地区、年份间流行菌株的分布情况与变异机制,了解其等位基因的致病表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植物抗性研究中心将2016年和2017年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335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并挑选不同带型和不同地区代表菌株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从山东省青岛市林业局获悉,从6月中旬开始,青岛市将第三次开展飞机防治美国白蛾工作,三家飞防公司计划派出14架飞机用于近两百万亩飞防作业。自2011年起,青岛市开展飞机防治美国白蛾。飞防两年来,有效遏制了美国白蛾在青岛猖獗的局面,压缩了白蛾的发生面积,有虫株率由20%下降到1%,叶片保存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表明,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的形成及病原物的变异,小种的变化随品种的更替而变化,这是各稻区的普遍规律。我国在1976年成立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组以后,经过研究筛选出特特普等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并在全国应用,初步探明了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和分布,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抗瘟品种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黑龙江省是东北粳稻的主产区,但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复杂多变,一些抗病品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抗性逐渐丧失,造成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基因分析与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黑龙江省稻瘟病危害程度加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当地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基因的组成与分布,有针对性地利用抗性基因,选育抗病品种和使之合理布局,本文利用9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3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12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3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出55个日本小种,优势小种为017、077、037、377和047,总频率为42.29%。鉴别力比较结果证实日本鉴别品种比中国鉴别品种更适合于当地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与小种分化研究。在12个主栽品种中,除龙粳14、龙盾104外,其他品种已经或正在丧失对稻瘟病的抗性。Pi9基因在所有积温区对稻瘟病菌株的抗谱都最广(平均94.80%),是当前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上极有价值的抗性基因;基因Piz-5(CA)、Piz-5(R)、Pita-2(R)、Pita-2(P)、Pi12(t)和Pi20(t)对供试菌株有高于70%的抗谱,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黑龙江省当前抗稻瘟病育种的策略应该是,在利用抗源龙粳14、龙盾104和Pi9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聚合一至多个广谱抗性基因;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2.
方案指出,受气候异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今年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螟来势凶猛,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稻瘟病、玉米螟、蝗虫、农田鼠害等也将偏重发生,防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龙粳2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220万hm2,其中有近133万hm2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品种区划为第三积温带)。自2000年以来,该地区主栽品种一直为空育131,其特点为早熟、优质、丰产,但自2004年以来稻瘟病抗性逐渐丧失。2005~2006年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水稻稻瘟病大发生,空育131主栽区(包括空育131近缘品种如农育9801、垦鉴稻10号等)稻瘟病发生尤为严重,减产幅度大,极大地影响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安全。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积极选育早熟、优质、丰产、抗病、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对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上述育种目标,我们育…  相似文献   

14.
丁国华 《中国种业》2020,(12):85-86
龙稻25(原代号:哈11124)为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具有优质、多抗兼顾丰产的特点,父母本分别为松粳12、辽星1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结合低世代集团法、高世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经2015年、2016年检测,食味评分达到85~86分,并具有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及稻瘟病抗性;2013~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晚熟组区域、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松粳9增产8.05 %。哈11124于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析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77个来自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无毒基因在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均有分布,但出现频率不同,其中频率最高的为ACE1,达到61.6%,最低的为Avr1-co39,只有31.6%;来源于不同水稻品种的菌株无毒基因组成不同。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20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对48个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进行毒力分析,与PCR检测无毒基因结果一致。同时,对20个抗病单基因系采用多菌株人工接种发现Pi-9在黑龙江6个地区对稻瘟病菌的抗谱为80%~100%,在育种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是对水稻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研发出稻瘟病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对实现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一些微生物活体制剂及代谢产物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链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拮抗微生物,是人们挖掘抗稻瘟病生防制剂的重要资源。近些年来,人们已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温室盆栽和小区防效等方法挖掘出一些对稻瘟病有良好防效的链霉菌活体制剂和代谢产物,为开发新型的抗稻瘟病生物农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链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在防治稻瘟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开发新型的抗稻瘟病生物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以往在黑龙江省仅零星发生,目前已上升为主要病害 ,造成的产量损失仅次于稻瘟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为更好地掌握该病的 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2000年9月5~22日,对黑龙江省主要稻区16个县20 个乡、村进行调查。在水稻所设病圃,自然感病条件下对粳稻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筛选,筛 选抗源和可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玲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121-121,132
水稻纹枯病(Sheath blight)是生产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以往在黑龙江省零星发生,近年来由于施肥水平的提高和不注重此病的防治,使纹枯病的危害日趋严重,致使稻谷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影响稻米的品质.为此,笔者于1999~2000年对全省重点稻区的16个县(市),20个乡、村进行病害调查,发现感病品种重者发病率100%,病情指数95.6%,轻者发病率27.2%,病情指数17.4%;施肥水平高的地块典型病斑随处可见,严重地块减产20%~30%,造成的产量损失仅次于稻瘟病,成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同时,对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适时了解黑龙江省生理小种群体变化特征。采用中国生理小种命名方法,通过苗期喷雾接菌鉴定,将2013-2014年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株划分为7个群42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和ZD7,出现频率分别为19.77%和12.21%,总频率为31.98%;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宽抗谱品种14份,这些品种携带2~7个抗稻瘟病基因,绥粳12+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牡丹江26+龙粳31(Pi9、Pi20、Pi33、Pi54、Pita、Pik)、牡丹江26+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等29个在抗稻瘟病育种生产上将具有较好防病效果的组合,并且能够聚合多个抗性基因,提高抗性水平、拓宽抗谱;其中龙粳31与其他9个品种的配对组合均为最优组合,对稻瘟病具有较高抗性;这14份宽抗谱品种是抗稻瘟病育种较好的抗源材料;部分品种如垦稻15、龙粳23和牡丹江25,仅携带2个本研究鉴定的基因,这些品种可能是携带未知抗性基因的新抗源,可作为进一步鉴定和寻找抗性基因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正>据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预测,2013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整体发生程度与常年接近。其中,玉米螟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水稻稻瘟病和马铃薯早、晚疫病及玉米大斑病有偏重流行趋势;粘虫仍有重发风险,蝗虫尤其是亚洲飞蝗种群出现恢复迹象;农田鼠密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春季局部扒籽盗苗现象将加重。另外,大豆食心虫、水稻纹枯病呈上升趋势,大田苗期病虫害与地下害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