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冬油菜在西南地区和江南南部处于盛花期,江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处于蕾薹期至初花期,陕西处于抽薹期,河南处于苗期。受冬季3次降雪过程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已抽薹的油菜遭受冻害,抗性降低,有利于早春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但由于播期偏迟,生育期偏晚,当前病虫害发生总体较轻。截止3月9日,全国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43.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19.1%。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冬季气温持续偏高,我国秋播油菜产区作物生育期比常年提前3~7天,长势良好。目前,秋播油菜在云南大部已进入结荚期,江南南部处于盛花期,江南北部、西南大部处于初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蕾薹期至初花期,陕南和豫南处于抽薹期至蕾薹期。受积温偏高和寄主生育期提前的综合影响,早春油菜病虫害发生期偏早、发生程度重于常年。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油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华南晚稻处于孕穗期,江南晚稻和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处于抽穗扬花期。据监测统计,当前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如下。一、稻飞虱稻飞虱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当前发生面积9073万亩次,同比增加1.4%。9月上中旬,华南、江南稻区监测到明显回迁峰;据全国172个稻飞虱测报区域站监测统计,平均单灯诱虫量1412头,同比减少12.8%;其中褐飞虱占比63.5%,比上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田间虫量有  相似文献   

4.
<正>从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获悉,截至3月31日,全国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68亿亩次,比前一周增加18%,同比增加7.5%,累计防治面积1亿亩;油菜病虫害累计发生4936万亩,比前一周增加16.5%,累计防治面积3244万亩。  相似文献   

5.
近年对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是菌核病和蚜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近期对近10年全国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6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近三年均超过753万hm~2,种植制度调整、观赏型油菜与高产型油菜间隔种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我国油菜病虫害总体处于重发状态,防控压力大。近10年油菜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721.18万~881.74万hm~2次,防治面积在686.18万~982.28万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月4日称,目前小麦生育期,西南麦区为拔节至孕穗期(云南处于孕穗至扬花期),长江中下游为分蘖期,黄淮为返青期,华北和西北麦区仍为越冬期。近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病虫害由南至北陆续发生,条锈病等病虫在西南和汉水流域进入扩散危害期。截至3月3日,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4985.1万亩,同比上年减少35.1%,比2014年略增2.1%。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早稻处于分蘖期,西南单季稻处于返青分蘖期。据各地监测,5月份稻飞虱在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区迁入虫量较多,稻纵卷叶螟在西南北部、江南局部稻区诱蛾量高,二化螟在华南北部、江南稻区虫口密度高、为害重于上年同期,纹枯病和稻瘟病在南方稻区扩展速度快;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154万亩次,同比增加9%。下阶段华南和江南地区将有明显降雨过程,天气条件也利于水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早稻及西南单季稻处于分蘖期。受近期降水偏少影响,"两迁"害虫迁入量明显偏少,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情轻于上年,经防治,二化螟田间虫口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5644万亩次,同比减少24.2%。但下阶段华南和江南地区降雨较前期有  相似文献   

9.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6月27日消息,当前,华南、江南早稻处于破口抽穗至灌浆乳熟期,江南中稻、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单季稻处于分蘖期。据各地监测,6月初以来"两迁"害虫在南方稻区灯下诱虫量和田间虫量同比偏少,长江中游局部偏多;二化螟在江南中稻田虫量较高;穗颈瘟近期在南方早稻区陆续显症,江南稻区局部田块发生重。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97亿亩次,同比增加5%。下阶段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江南北部和江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早稻及西南单季稻处于分蘖期。受近期降水偏少影响,"两迁"害虫迁入量明显偏少,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情轻于上年,经防治,二化螟田间虫口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5644万亩次,同比减少24.2%。但下阶段华南和江南地区降雨较前期有所增强,温湿条件利于水稻病虫发生,各地需保持警惕,密切关注田间发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当前油菜病虫基数,结合品种布局、田间长势、春季气象因素及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河南省植保站预测今年全省油菜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度发生,发生面积665万亩次左右。其中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油菜霜霉病中度发生,其他病虫害偏轻或轻发生。具体结果如下:1.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主要发生在豫南地区。预计发生面积145万亩左右,其中重发面积30万亩左右,发生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通报,当前,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东北单季稻处于孕穗至抽穗灌浆期,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华南、江南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至分蘖期。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3级),其中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中等发生(3级),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稻瘟病偏轻发生(2级)。与上年同期相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发生重于上年,纹枯病、稻瘟病发生轻于上年。据统计,当前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2.72亿亩次,同比增加1.4%。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新疆玉米种植面积是1416.22万亩(不完全统计),比上年减少3.9%,现在北疆玉米正处于大喇叭口期,南疆玉米处于抽雄期,总体长势较好。在总结玉米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基数、玉米种植制度和品种布局,结合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新疆植保站对2016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做出了预测。根据目前病虫害基数、防治措施到位率以及未来天气情况综合分析,新疆植保站预计中后期玉米病虫害总体中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近期汉中和安康监测菌核病菌核萌发情况,结合油菜品种抗性、油菜花期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预计油菜菌核病在该省陕南地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多万亩,但部分感病品种或偏重发生。鉴于油菜盛花期与病菌子囊孢子释放期基本相吻合,会出现在3月下旬,因此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从全国农技中心了解到,当前华南、江南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江南一季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程度轻于上年。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重发风险仍然较大。各地需高度重视,加强监测预警,实施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虫危害。1."两迁"害虫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植保站日前经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3年,发生面积9250万亩次左右。主要粮油作物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将占播种面积的60%以上,潜在损失达100万吨左右;主要经济作物蔬菜、茶叶、果树病虫害发生范围广,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正>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当前,华南、江南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江南一季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基数分析,预计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仍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江南稻区偏重发生,华南、长江中下游稻区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江南、西南、长江中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安徽省植保总站根据该省小麦、油菜病虫发生情况、去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分析认为,2007年该省小麦、油菜病虫害将偏重发生。预计,小麦病虫发生面积约4450万亩次,油菜病虫发生面积10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9.
<正>油菜是江苏省南通市主要夏熟作物之一,2015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左右。油菜菌核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近几年来,此病在该地连年偏重至大发生,成为威胁油菜高产优质的关键因子,严重影响油菜的增产增收。据江苏省植保站预测,2015年全省油菜菌核病将达偏重程度发生,如果油菜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油菜菌核病将大发生暴发流行,将导致油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因此,抓住适期,选准药剂,认真  相似文献   

20.
<正>综合分析全省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发生基数、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气候趋势等因素,参考2018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结果,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近期预计2018年全省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全省累计发生面积约8000万亩次。其中,小麦和油菜主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