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一定要选用被多数厂家认可的品种。有条件的地区最好发展订单种植。目前适合冀中南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主要有8901、藁优9409、白硬冬2号,中筋小麦品种主要有邯3475。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大面积的种植,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对于小麦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小麦的高产种植对于粮食的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配套种植方面分析了小麦高产的技术方法,为小麦高产配套种植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1品种的选择好的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先提条件,因此要重视小麦品种的选择,使用一些高产且抗病的小麦,从而提高产量。首先,在选择小麦的品种时,要综合考量小麦的生长指标,将品种的相对特性拿来对比,分析品种优势。同时,不仅要考虑小麦的产量高低,同时要选择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我国在近些年间培育除了一  相似文献   

3.
小麦作为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人民的饮食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的种植技术关系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小麦种植中,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生长的地理环境、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同时,不同的地区对小麦种植的技术要求不同,不同的品种在种植中的注意事项也不同。因此,要加强对小麦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在分析小麦种植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推广小麦技术的途径和小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贵州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50万亩左右。要获得小麦高产应抓好以下栽培技术要点:1、选用良种良种是丰产的基础。目前贵州省小麦生产上表现较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主要有绵阳系列、川农系列等四川品种。近期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贵农15、  相似文献   

5.
会宁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3万hm2,其中旱地小麦面积2.63万hm2,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87.60%.会宁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小麦品种类型多样,据不完全统计,仅旱地小麦品种已超过20个,但这些小麦品种的年种植面积超过5 000 hm2的不到5个.为了解决小麦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筛选出适宜会宁县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和主要搭配品种,会宁县种子管理站对在会宁县种植表现抗旱性好、增产潜力和种植面积较大的定西35号等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河南省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小麦品种更新,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高小麦品质,推进小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对滑县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农村种地现状、小麦品种种植田间表现、小麦种植成本,并综合其他统计数据及上报数据,筛选适宜滑县种植的主要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1小麦种植技术1.1小麦品种的选择。小麦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小麦的产量,由于小麦喜欢湿热的环境,因此应该选择抗干旱、颗粒饱满、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这样种植后小麦的成活率较高,在遇到恶劣天气时的抵抗力较强。同时,合理布局小麦种植,同一品种小麦要集中种植,避免害虫辗转侵害。1.2种子的处理。小麦种子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在种植前要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把发霉、杂质和病粒等挑出来处理掉,留用没有杂质、颗粒饱满健  相似文献   

8.
《农村百事通》2001,(11):26
赤霉病是大、小麦的主要病害,做好这种病的防治工作,应抓好以下四点 : 1.划准防治对象大、小麦之间和品种之间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因,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不一样,成熟期有早有迟,抗病、耐病能力有强有弱.齐穗期迟,开花期长,感病机会就多 ; 开花时气温较高,发病会较严重.因此,种植这类品种的田块和种植迟熟品种的田块,都是防治赤霉病的重点 .……  相似文献   

9.
高春宝 《农家顾问》2010,(11):30-31
1.怎样选择小麦品种?每年秋播前,农业部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会公开发布全国和各地小麦主导(主推)品种公告,公布的这些主导品种是选择品种的主要参考依据。此外在选择品种时要注意公告的品种其适宜种植范围是否包括你所在的地区。如湖北省2010年小麦主导为鄂麦18、鄂麦23、华麦13、襄麦25、鄂麦352、郑麦9023。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193-195
钟祥地处鄂中低山区,雨量充沛,常年小麦种植面积6.67万hm2以上,品种的种植表现各有千秋,既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当今小麦种植出现新的形势,对品种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完善品种选育、审定、种子生产、管理等环节,促进良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推广应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商水县依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小麦加工企业需求,农民生产自愿原则,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推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经过近年的推广应用,在商水县种植表现较好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主要有新麦26、西农20、存麦21、存麦5号、西农979、郑麦7698等,优质弱筋小麦品种主要有泛麦8号、郑麦113等。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技术是决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发展速度飞快,并且很多现代话的种植手段在不断的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合理的进行利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麦的产量。接下来从小麦的品种选择、土地管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仅供种植农户参考。1、耕种品种优良的小麦品种要想实现小麦高产的目标,首先在选种方面要高度重视,必须选择品种优良的小麦。在选种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种植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地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有:良种区域种植、高产技术栽培、田间科学管理,这三项是种植高产优质小麦的关键措施。良种区域种植良种小麦在各地生产中都具有优质、高产及稳产的作用。但选用品种时要因地制宜,因气候条件、水利条件以及地力不同来确定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从小麦创高产上来讲,在种植上要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解决活土层,使耕作层的肥力及深度达到细、透、平,而且还  相似文献   

14.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籽粒粗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的淀粉含量是判别小麦品种类别和影响出粉率及面粉用途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面条等食品的食用品质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针对生产上小麦淀粉含量变化很大的问题,选用山东省区试的11个优质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9个不同的试点上,进行淀粉含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地点间淀粉含量变化较显著.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对淀粉含量进行稳定性分析,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系)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在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种植时,针对淀粉含量,既要选准适宜的品种又要注意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是我国新疆地区特有一种小麦种植模式,春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种植要求,对小麦品种要求较高,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缩短小麦生育周期,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结合生产实际,以新春18号春小麦为例,就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近年,小偃22在宝鸡旱地大面积种植,分析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的遗传基础。二是旱地地力水平提高,增强了小麦品种的适应性。三是旱地小麦品种较少,客观加大了小偃22的种植。四是长期大面积种植,群众熟悉小偃22的特性和栽培技术。建议今后小麦良种选育和推广要注意以下几点:加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同时要适应地力水平提高的现状,筛选高产品种;对品种的适应性不断地调查研究,合理布局;进一步搞好小偃22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7.
1996~1999年江苏省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江苏省1996~1999年间主要推广种植、引种及区域试验中的87个小麦品种302份样品进行主要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小麦品种以中筋小麦品种为主,主要品质性状平均值为容重772.4±22.4g/L,出粉率66.2%±4.2%,面粉蛋白质12.84%±1.66%,湿面筋30.62%±5.63%,沉降值50.9±10.7ml,稳定时间4.53±2.96min,评价值44.87±9.16.有16.84%的品种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或弱筋小麦标准要求,如皖麦38号、宁资18、宁麦9号、鲁麦21、85-85、温麦8号、徐25等.区域试验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优质品种,值得推广.江苏省根据本地区域特点,选育优质中筋力小麦品种更具有其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全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要不断研发新的小麦品种,促进小麦的品质提升与增产增收。济麦22号是新研发的小麦品种,该文首先介绍了该品种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然后介绍了该品种整地施肥与早春管理技术要点,希望提升济麦22种植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由于稻茬小麦生产存在技术瓶颈问题,导致其单产和效益偏低。该文根据多年调查和种植大户经验,提出稻茬小麦种植要抓好品种选择、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科学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5个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系),采用模糊聚类法将供试小麦品种分成: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弱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偏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偏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弱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强冬性品种生态亚型等7个生态亚型.陕北麦区主要种植强冬性和冬性品种生态亚型;陕南麦区主要种植春性和弱春性品种生态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