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马尾松林分间伐套种质量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在第12年、第20年进行人工间伐,并进行补植套种7个阔叶树种: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2 a生马尾松间伐前林分平均树高9.22 m,平均胸径14.3 cm,平均材积99.9 m3/hm~2,第1次间伐后经过8年生长,林分平均树高比间伐后保留木增加5.53 m;平均胸径增加7.64 cm;平均材积增加149.55 m3/hm~2。阔叶树补植套种2.5 a后平均高3.2 m,平均地径4.47 cm。通过间伐套种,马尾松林分保留木生长质量得到提升,套种7个阔叶树前期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马尾松分别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及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6年生和11年生林分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年生林分,混交小区及纯林小区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为4.6 4.9 m,平均胸径为6.0 7.4 cm,不同混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生长不良;11年生林分,不同处理对马尾松平均胸径和蓄积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照(马尾松纯林)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大,分别为12.6 cm和121.05 m3·hm-2;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小,分别为8.7 cm和43.18 m3·hm-2。(2)11年生林分各树种平均树高顺次为:米老排(14.3 m)>红椎(10.2 m)>火力楠(9.9 m)>杉木(9.1 m)>马尾松(8.1 m);马尾松×米老排组合中的马尾松和马尾松×红椎组合中的红椎,因林木生长竞争剧烈,需要及时间伐。(3)适合培育阔叶树种大径材的松阔混交组合有2种,分别为马尾松×红椎和马尾松×火力楠,而米老排以人工纯林方式造林效果好,初植密度建议为1 000 1 600株·hm-2。  相似文献   

3.
南亚热带三种典型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的外来速生树种桉树、乡土阔叶树种红椎和乡土针叶树种马尾松3个树种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微量元素(Cu、Fe、Zn、Mn)全量及有效含量在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cm、20-40cm、40-60cm)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红椎林、马尾松林和桉树林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均与土层没有显著相关性,且在各土层间的分布没有一致规律。相同土层不同树种人工林间,4种微量元素全量都大致表现出桉树林高于红椎林和马尾松林的趋势;除了有效Fe含量表现出马尾松林高于红椎林和桉树林外,其余3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均为桉树林最高。相同林分不同土层间,3种人工林的4种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均大致表现出土壤表层中层底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马阅  林其瑞 《江苏林业科技》1993,20(3):31-33,37
分析结果表明:(1)树高与树龄,材积与树龄的4种模拟导向曲线中,以二次抛物线最相关,相关系数达0.9860~0.9998。(2)树高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变动范围较宽。树种间以及同一树种的个体间均存在差异。(3)盱眙县马尾松生长随着树龄的增加,地位级呈逐渐上升趋势。(4)马尾松、黑松、侧柏生长差异极显著,薄层土上马尾松的材积平均生长量是同类土壤上黑松、侧柏的3~5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4种珍贵阔叶树与马尾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4种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珍贵阔叶树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高径比及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林分生长表现为枫香香樟闽楠红楠。不同珍贵阔叶树对马尾松生长有不同影响,马尾松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马尾松×闽楠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林分蓄积量最大,其余依次为马尾松×红楠、马尾松×香樟、马尾松×枫香。不同混交模式的林分总蓄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闽楠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红楠马尾松×香樟,但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人工幼林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西环江县桉树林及砍伐后种植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化学性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马尾松和荒地取代桉树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取代桉树林后,4.0a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有效Zn有所提高,土壤pH值有所改善,而全N、全P、全K、交换性Mg和有效Cu有所减少。0~20cm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B有所降低,20~40cm层的反而有所提高。不同林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差。造林4年后,同土层马尾松林的土壤综合肥力低于荒地。除4.0a荒地0~20cm层的土壤综合肥力基本无变化外,其他4.0a马尾松和荒地土壤综合肥力都有不同程度退化,而以4.0a马尾松20~40cm层的土壤肥力退化最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人工幼林的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阔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然林皆伐,有计划地保留阔叶树和马尾松母树,留养少量优良小径阔叶树,栽培杉木,形成针阔混交林.一代杉木采伐后,利用伐根萌芽更新,培育二代杉木,继续经营针阔混交林.经长期经营培育,现针阔混交林由马尾松、栲树、枫香、拟赤杨,其它阔叶树构成,各树种平均树高12~18 m之间,平均胸径15.7~26.2 cm之间,平均活立...  相似文献   

9.
对马尾松与4种阔叶树种混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枫香、黄檀、麻栎混交后,促进马尾松生长效果显著,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显著大于纯林,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而马尾松与马褂木行状混交林郁闭后,马尾松的生长受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低与其纯林,林分分化严重,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野外调查和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讨论了长沙市城乡交错带五种典型林分类型(枫香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湿地松纯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樟树纯林)土壤的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各林分林地均属于有机质、速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缺乏。五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杉木一桤木混交林〉樟树林〉枫香林〉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11.
对九峰试验林场的辐射松、马尾松、长叶松及晚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叶松生长最慢 ,而不宜大面积发展 ;辐射松、马尾松与晚松均表现较好 ,且辐射松与晚松材积生长速率高于马尾松 ,至 2 2a后 ,辐射松材积的生长速率将超过晚松 ;辐射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 ( 1 85cm) ,树高速生期为 1 2~ 1 6a,材积速生期为 1 4~ 1 7a,数量成熟龄在 40a之后 ;马尾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1 30cm) ,1 3a树高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3 5 0m) ,材积连年生长量 2 8a最高 ( 0 0 1 60 1m3) ,数量成熟龄为 35~ 40a ;晚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 3年达最大 ( 1 85cm) ,平均生长量 9a时达最大 ( 1 0 8cm) ,树高速生期为 3~ 8a ,材积速生期为4~ 1 5a ,数量成熟龄为 2 5a。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光泽县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7 a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苦槠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坡位,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蓄积量为30.33 m3·hm-2,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7.47%;在中坡位,混交林的蓄积量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混交林的生长量小于马尾松纯林,林分蓄积量为11.89 m3·hm-2,仅为马尾松纯林的76.02%。混交林和纯林蓄积量、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指标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加。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N等指标在下坡和中坡位均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则略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马尾松纯林最大,其次是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马尾松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以混交林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最小为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6 a试验表明:马尾松与枫香、火力楠、拟赤杨、光皮桦、观光木、鹅掌楸、山杜英、凹叶厚朴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树高、胸径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纯林和阔叶树纯林。  相似文献   

15.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几种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表现在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得以提高,土壤有效持水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得到提高,并由此而改善了混交林土壤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长命水村 2 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与乡土阔叶树种改造的混交 林,以及对照湿地松纯林的相关植物的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利用乡土阔叶树种对湿地松纯林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效果。不同树种在改造样地中生长表现出的差异 较大,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的胸径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2.04~4.00 cm 和 1.82~1.86 m,表现最好。2 个改造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对照地存在较大差异,且均比对 照地好。总体分析,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柠檬桉 (Eucalyptus citriodora) 生长最迅速,各项生长指标较 其它树种快,是改造湿地松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8.
对桂东地区马尾松土贡种源幼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土贡种源6年生幼林生长量高于贵港商品种和相应立地国家马尾松速生标准;马尾松土贡种源10年生中龄林在桂东3个不同种植点,其生长量皆高于相应立地国家马尾松速生标准;马尾松土贡种源48年生成熟林与马尾松优良古蓬种源相比,除树高差异显著外,胸径和材积没有差异。该种源适应性强、生长性状优良,可以在桂东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枫香人工造林初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对7年生枫香混交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级立地枫香的生长明显好于Ⅲ、Ⅳ级地;不同坡位、坡向对枫香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枫香的生长量大小依次是下坡>中坡>上坡,阴坡>半阴坡>阳坡;枫香适宜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混交林生长量均大于杉木、马尾松纯林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