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基础上,总结了在建立国民休闲体系的过程中,辽宁省发展森林旅游有关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规划与设计以及企业的管理等方面问题。归纳了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型、景区景点型、自由林型等6种森林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立足黄岩实际,结合重点工程和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大力发展珍贵树、彩叶树,建设乡村大花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探索绿化美化型、林苗结合型、林果结合型、林药混合型和休闲旅游型五种建设模式,种好"一村一品",推进全域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3.
唐建兵 《绿色科技》2012,(12):224-227
指出了成都乡村旅游良好态势的背后也有不少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了成都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反规划"理论到成都乡村旅游规划中,从另一种视角来看待成都乡村旅游规划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初步建立起具有成都特色的乡村旅游"反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RHB战略的新乡村旅游进行发展元分析,探讨每个要素的特性及作用,指出RHB战略是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的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RHB战略对新乡村旅游的作用是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注重人的元素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地位;产生多元的经济产业链,符合当前我国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政策。提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入民间资本,开展多渠道融资,做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产品单一、管理粗放的乡村旅游已经很难满足游客高层次旅游的需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文章以位于天府新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的桃花故里景区为实例,针对景区的现状,通过对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产业以及专业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以期在提升桃花故里乡村旅游的同时,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庄景区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纵深推进村庄景区化,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的开展,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产品,催生乡村与旅游之间的化学反应,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到提升的队伍中,真正形成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增强全域旅游竞争力。以武汉江夏区五里界乡村旅游建设为例分析了五里界乡村旅游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梳理新兴县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现状。以新兴县六祖镇水湄村为例,阐述了水湄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文化资源利用不足,乡村特色体验景观缺乏和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问题。通过对水湄村文化、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提出以"红色文化参观、民俗风情体验、田园风光游览"三线并行的景观设计文化策略,形成以体验为导向,"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期望打造全域背景下六祖镇差异化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在分析苏南旅游型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从共生环境、共生单元、共生模式3要素出发,总结出苏南旅游型乡村的规划理念框架;然后以苏州黎里镇星谊村为案例,提出苏南旅游型乡村更新规划策略,即,优化内部地域环境、构建整体游憩格局,协调农旅两大单元、构建多元复合空间,优化多方参与模式、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以期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成 《中国林业》2009,(14):I0004-I0005
昌平的乡村旅游在北京起步较早,作为市旅游局在全市选择的3个新兴业态试点之一——乡村酒店集聚区试点,早在2007年,昌平就完成了北京首部《乡村酒店评定标准》初稿,并在北京市旅游局的主持下通过最终评审。现如今,在北京市旅游局的帮助指导下,又率先成功推出了乡村旅游新兴业态第二代乡村旅游产品——“乡村酒店”。  相似文献   

10.
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本质属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旅游近年来备受青睐,但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对其理论研究也刚刚开始。本文从资源、市场、产品和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特点;比较了乡村旅游与一般景区旅游在诸多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并从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消费和需求3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期对丰富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有所帮助和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