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寒条件下无角陶赛特羊与青海绵羊杂交改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 ,在高寒条件下 ,无角陶赛特羊与青海绵羊杂交一代的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体重显著高于青海羔羊 (P <0 .0 5 )。 169日龄陶杂一代、青海羔羊进行为期 80d的补饲育肥 ,陶杂一代的总增重、日增重及胴体重分别为 15 .90kg、9.70kg和 18.2 9kg ,显著高于青海羔羊 (P <0 .0 1) ;陶杂一代的屠宰率也有所提高。每只陶杂一代比青海羔羊增收 93 .3 8元  相似文献   

2.
采用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拟合了无角陶赛特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一代羔羊和青海半细毛羔羊的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拟合度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好,其中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最好。因此,采用Gompertz模型进一步估算了杂一代羔羊的拐点体重、拐点日龄、相对生长率(RGR)、瞬时生长率(IGR),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杂一代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强于青海半细毛羔羊。  相似文献   

3.
选用萨福克(Ⅰ组)、白萨福克(Ⅱ组)、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Ⅲ组)、白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一代(Ⅳ组)和小尾寒羊的羔羊(V组)共262只,在饲喂相同的补充精料和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测定各品种羊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表明,Ⅰ组羔羊的平均初生重5.34kg、Ⅱ组羔羊的平均初生重4.90kg,极显著高于Ⅲ组、Ⅳ组和V组(P〈0.01)Ⅰ组、Ⅱ组差异不显著(P〉0.01)且Ⅲ组、Ⅳ组的平均初生重极显著高于V组(P〈0.01),Ⅲ组、Ⅳ组的平均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Ⅳ组的0—3月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Ⅲ组、Ⅳ组的3—6月龄和0—6月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Ⅱ组0—3月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1)。  相似文献   

4.
以无角陶赛特羊做父本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杂一代羊初生重和断奶重分别比青海半细毛羊提高:公羔0.16和4.27kg,母羔0.14和4.17kg;4月龄杂一代公、母羊体高较青海半细毛羊提高6.27cm和4.21cm,体斜长提高5.39cm和4.81cm;羊毛纤维细度与青海半细毛羊差别不显著(P〉0.05),6月龄公、母羊胴体重提高6.74kg和4.09kg,屠宰率分别提高6.55个百分点和5.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条件下 ,测定陶×半细杂交一代羊出生到 4月龄和 6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 ,结果表明 :在青海高原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杂交一代羔羊生长发育快于青海半细毛羊 ,4月龄活重为 2 2 .73kg ,6月龄活重为 2 7.96kg ,分别比青海半细毛羔羊提高 3 .0 2kg、3 .64kg(P <0 .0 1)。体长、体高、胸围、胸宽、管围和尻宽显著高于青海半细毛羔羊 (P <0 .0 1)  相似文献   

6.
陶赛特羊与青海藏羊杂交改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陶赛特与青海藏羊进行杂交改良,经测定:杂一代羔羊初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藏系羔羊(P<0.01);陶藏杂一代产肉性能极显著高于藏系羊(P<0.01)。  相似文献   

7.
采用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拟合了无角陶赛特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一代羔羊和青海半细毛羔羊的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拟合度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好,其中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最好.因此,采用Gompertz模型进一步估算了杂一代羔羊的拐点体重、拐点日龄、相对生长率(RGR)、瞬时生长率(IGR),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杂一代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强于青海半细毛羔羊.  相似文献   

8.
杜泊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一代生产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杜泊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一代羔羊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杜寒杂一代的初生重较纯种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分别提高了22.27%、34.03%(P〈0.01)。其60日龄平均旧增重小尾寒羊增加117g(P〈0.01)。从出生到周岁的体尺测定结果表明,杜寒杂一代的胸围比纯种杜泊羔羊、比小尾寒羊羔羊分别提高了0.13cm、2.57cm,差异显著(P〈0.05)。杜寒杂一代初产母羊的产羔率比纯种杜泊羊初产母羊的产羔率提高了36.32%。5月龄杜寒杂一代比同龄小尾裳革的屠宰率高2.6%.净肉率提高10.93%.  相似文献   

9.
肉用绵羊杂交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萨福克、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3个肉羊品种和当地土种公羊作为父本,当地土种母羊作为母本,开展杂交改良示范。每个品种抽样20只,共80只。统计杂交一代羔羊出生后各月龄的体高、体长、体重数据,结果表明:特克塞尔杂交一代的出生重、3月龄断奶重、育肥重与土种羊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萨福克、无角陶赛特的出生重、3月龄断奶重、育肥重与土种羊相比,差异显著(P〈O.05),并且,特克塞尔杂交一代的这三项性能比萨福克和无角陶赛特杂交一代都好,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之间差异不显著。经90天育肥后,随机各选择2只体格适中的羊只做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特克塞尔杂交一代与土种羊相比平均胴体重、屠宰率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特克塞尔杂交一代的平均朐体重、屠宰率比萨福克和无角陶赛特杂交一代都好。特克塞尔、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陶赛特羊(T父本)与青海半细毛羊(M母本)经济杂交试验的结果表明,杂交后代(TM)的产肉性能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羊毛品质得到了改善。无角陶赛特公羊毛纤维细度、伸直长度分别为32.79±6.90μm、12.50±1.14cm。杂交一代的毛纤维密度与青海半细毛羊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为解析中国地方绵羊品种产羔数差异形成的遗传学机制,以5个不同繁殖力的中国地方绵羊品种(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和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FecB基因的多态性,比较不同繁殖力群体间FecB的分布情况,并与其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湖羊群体中存在BB、B+、++三种基因型,藏羊、蒙古羊及阿勒泰羊群体中仅存在B+和++两种基因型,多浪羊群体中仅存在++基因型。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及多浪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频率依次是0.69、0.28、0.03,0.00、0.13、0.88,0.00、0.08、0.92,0.00、0.08、0.92和0.00、0.00、1.00;B等位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多浪羊。湖羊、藏羊、蒙古羊和阿勒泰羊中该位点He和PIC分别为0.29、0.25,0.12、0.11,0.08、0.07和0.08、0.07,且在以上4个品种中BB和B+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基因型个体高(P<0.01),BB基因型个体和B+基因型个体之间无差异(P>0.05)。由此可推断,FecB或许是决定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亦或是与其存在密切相关的标记基因,可助力绵羊产羔数性状MAS技术和为多胎绵羊新品种(系)培育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2.
引进杜泊羊、萨福克与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和民乐县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对杂交后代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舍饲条件下,杜×蒙F1,萨×蒙F1和蒙古羊纯繁羔羊产活率差异不显著;杜×蒙F1,萨×蒙F1羔羊初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蒙古羊;杜×蒙F1,萨×蒙F1羔羊6月龄体高、体长、胸围和产肉性能均极显著高于蒙古羊;三个县区试验场测定数据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杜泊羊、萨福克杂交改良蒙古羊产生的杂交后代表现出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肉用特征明显等杂种优势,适合在张掖市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蒙古羊比较,陶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4.6%,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5%、16.1%和13.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2.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3%,体长增加17.1%,胸围增加27.19/6,管围增加16.6%;6月龄胴体重提高29.92%,净肉重提高37.82%。波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2.2%,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3.0%、23.3%和15.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9.7%,体长增加19.7%,胸围增加30.9%,管围增加17.0%;6月龄胴体重提高33.88%,净肉重提高43.17%。萨蒙杂交F1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1.3%,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6.7%、15.2%和11.6%,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0.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47.8%,体长增加33.5%,胸围增加49.0%,管围增加26.8%;6月龄胴体重提高31.04%,净肉重提高42.02%。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澳洲白绵羊和黑杜泊羊与湖羊开展杂交试验,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进行观测,筛选适合临夏地区肉羊最佳杂交组合,促进临夏肉羊生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肉羊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健康发展。实验结果表明:产羔率湖羊>黑杜湖F1>澳湖F1,繁殖成活率澳湖F1>黑杜湖F1>湖羊;羔羊初生重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三月龄六月龄重澳湖F1与湖羊、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极显著(t>0.01);杂交羔羊出生时体高、体长均不显著(t<0.05),黑杜湖F1与澳湖F1两个杂交组合的胸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三月龄两个杂交组合管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六月龄体高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不显著(t<0.05),澳湖F1与湖羊差异显著(t>0.05),体长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胸围和管围澳湖F1与黑杜湖F1两个杂交组合与湖羊之间差异均为显著(t>0.05)。  相似文献   

15.
将陶赛特、萨福克、杜泊、澳洲白羊作父本与湖羊母羊开展杂交试验,杂交一代分别与纯繁湖羊(湖×湖)进行生产性能及肉品质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推广应用的杂交模式。结果:杂交一代的父本特征和杂种优势明显,3、6和10月龄体重显著高于湖×湖组(P<0.05),且以陶×湖组最高;10月龄屠宰,杂交一代组胴体重比湖×湖组平均高3.24 kg,其中陶×湖、杜×湖杂一代显著高于湖×湖组(P<0.05),以陶×湖杂一代最高;各组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优质蛋白质组成中氨基酸水平;总多不饱和脂肪酸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以萨×湖组最高、湖×湖组最低。综合分析各项指标,以陶×湖杂交组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陕西省靖边县羊布鲁菌的感染及分布状况,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陕西省靖边县羔羊、种羊等55 059只的羊血清样品,通过试管凝集反应对布鲁菌病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羊布鲁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5 059份羊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78份,其中羔羊样品阳性71份。种羊养殖场和养殖户因引进布鲁菌隐性种公羊造成2个养殖场出现77只病羊,4个养殖户出现117只病羊。羔羊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呈增高趋势,由2010年的0.04%上升到2012年的0.29%;由于引种造成的布鲁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陶赛特羊和特克赛尔羊的地区适应性,对引入青海省江河源公司湟源县良种羊繁育基地的陶赛特羊和特克赛尔羊体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陶赛特羊和特克赛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其体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明显高于我省的地方品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固原地区某养羊户饲养的绵羊发生羊痘疫情,发病率22.8%,病死率17.8%.发病初期被饲养户误诊为湿疹,曾用醋酸铅液和氧化锌软膏对患处涂抹,对病重的羊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对此次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诊断.根据羊体皮肤、黏膜上发生的典型痘疹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绵羊痘.采用对症治疗和羊痘弱毒疫苗接种,使病情迅速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9.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1.4%、14.4%和14.5%,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3%,体长增加16.7%,胸围增加19.1%,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7%,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1%、20.8%和16.0%,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5%,体长增加16.1%,胸围增加17.8%,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2%。萨寒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4.0%,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8%、13.3%和14.4%,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31.5%,体长增加17.6%,胸围增加19.2%,管围增加11.4%;6月龄胴体重提高45.36%,净肉重提高57.64%。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月龄白藏羊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原环境下饲养的白藏羊在不同月龄段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四川省红原地区的白藏羊为研究对象,按3、6、9、12、15、18、21和24月龄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白藏羊3~24月龄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8.89±0.56)~(39.83±0.32)℃、(26.00±6.67)~(58.64±12.67)次/min和(83.90±7.64)~(111.36±7.46)次/min;(2)白藏羊的血液生理指标WBC、HCT和RDW-CV等指标为3、6、15、18月龄相对低于9、12、21、24月龄,RBC、MCV、MCH、MCHC等指标为3、6、15、18月龄相对高于9、12、21、24月龄,HGB和PLT等指标不呈现月龄变化;(3)白藏羊的血液生化指标ALT、AST、TP、ALB、LDH、CHOL等指标在21月龄时达到最大值,ALP、PCHE和GLU等指标在3月龄时达到最大值,GLO和Ca分别在18和24月龄时达到最大值。白藏羊的生理生化指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高原的气候环境以及季节也对绵羊的机体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