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养成背青肚白河蟹的诀窍池塘养蟹,蟹壳易发黑,且向味较差,怎样才能在池塘中养出背青肚白的河蟹呢?一是控制池底淤泥。养蟹的池塘,池底要有一定厚度的淤泥层,以利水草及底栖生物繁殖,但淤泥层不能超过20厘米厚。二是改善池水水质。河蟹要求池水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相似文献   

2.
夏正东 《科学养鱼》2007,(10):47-47
2006年,颜单镇楼港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薛启华在渔业技术指导员指导下,在26亩养蟹池塘中套养青虾取得了成功,现将河蟹池塘套养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选择在水源丰富、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养蟹池塘池底淤泥要少,不超过10厘米,池塘坡比1:(2~3),注水最高水位达1.5米,进排水系统完善,进排水口用聚乙烯网扎牢,防止虾蟹逃跑。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河蟹,其蟹体易发黑,肉味不如“江蟹”鲜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池塘养蟹的经济效益。我们在近几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池塘养成青背肚白商品蟹的技术措施,供大家参考。一、控制淤泥蟹池底要有一定的淤泥,以利水草和底栖动物繁殖生长。但不能太厚,以不超过20厘米为宜,以免河蟹过多地在水底淤泥中爬  相似文献   

4.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3):25-25
江苏省大丰市大龙乡近几年采取种草、投放螺蛳养殖河蟹,取得了单产河蟹55千克/667米2的好成绩。其主要做法如下。1池塘要求养殖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池水深1.5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以下,面积以0.7~1.2公顷为好。养蟹池的进、排水口设置成对角线;实行高灌低排。池用钙塑板防逃。在池塘的一角深水处设置暂养池(平坦池底,在池角或池边可开挖深50~60厘米的暂养池),其面积占池面积的5%~10%。2清整池塘12月份干塘曝晒,清除池底多余淤泥,整理好塘埂。蟹种下塘前15天每667米2用75千克生石…  相似文献   

5.
养鱼池塘施肥的目的在于繁殖池塘中鱼类所需的各种饵料生物,从而提高池塘鱼产量。然而,池塘养鱼由于长年施肥、投饵而没有充分分解的有机肥料、残饵以及鱼类的排泄物不断沉积池底,加上泥沙混合,使池底逐渐形成一层淤泥。淤泥中含  相似文献   

6.
河蟹的发病原因及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蟹发病的原因1.池塘条件差不少养蟹专业户利用旧鱼池养蟹,这种池塘池底腐殖质多,硫化氢含量高,清池消毒不彻底,进排水不配套,池塘若不改造,养殖河蟹易发病。2.水质较差,水源不好  相似文献   

7.
养蟹池塘种植苦草,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足量的优质天然饵料,有效改善养殖水质,还可为河蟹生长、蜕壳提供良好的隐蔽环境。 1、池塘准备 要求池深1.2~1.5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在池底最低处开挖暂养池,面积占池塘总面积5~10%,深度60~70cm。暂养池用网目密、宽度为1.5m的网片围起来,网片下纲入土20cm,将土夯实。 幼蟹下塘前2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干法清塘。清塘一周后,彻底排干池水,曝晒至幼蟹  相似文献   

8.
宋长太 《齐鲁渔业》2002,19(12):19-19
近年来,养蟹的病害频频暴发,给河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研究证明,河蟹的病害与蟹池的底质关系很大。因为河蟹是爬行动物,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底泥中度过的,所以蟹池的底质不仅对成蟹的色泽、鲜度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许多蟹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的流行、发生都与藏污纳垢的底质有关联。 养蟹池塘经过1年或多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蟹的粪便、残剩饲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池埂下塌的泥沙混和,使池底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蟹池中的淤泥过多,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往往使池塘中本来就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  相似文献   

9.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6,23(2):21-21
1 改善养殖条件主要从池塘整治改造和配套增氧两方面人手。老化的池塘,淤泥沉积,滋生着大量的病原体,只有通过彻底清淤、挖深和进行底质改造,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疾病的发生。一般池塘在整治时先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池底,配合吸泥浆泵将池底淤泥彻  相似文献   

10.
宣州市 80年代中期试养河蟹,现已发展到 0.6万 hm2的养蟹规模,成为宣州渔业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养蟹规模的扩大及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养殖水域水质恶化、河蟹品质下降,病害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宣州市朱桥乡近几年采取种草、投放螺蛳养殖河蟹,取得了单产河蟹 45 kg/667 m2的好成绩。其主要做法如下。 1池塘要求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深可达 1.5 m,池底平坦,淤泥 20 cm以下 ,面积以 0.67~ 1.33 hm2为好。养蟹池的进、排水口设置成对角线;实行高灌低排,以加强水体交换。池塘用钙塑…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蟹是一种新型的河蟹生产模式,由于市场对河蟹需要量的增加,池塘养蟹便更加受到重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养蟹实践探索在池塘条件、防逃设施、水质管理和饲养投喂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蟹生产者参考。1养蟹池塘的建设1.1养蟹地点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养蟹池的水位要稳定,水深高于1米。面积为10-20亩,再大一些更好。因为水面大,可供河蟹活动的范围大,减少相互格斗和感染疾病的机会;另外,能改善水体的溶氧条件增加溶氧。养蟹池塘的底质以壤土为好,底泥以10-15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12.
1池塘条件 虾塘面积8×667 m2~10×667 m2,长方形,东西向,水深2.0 m左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塘两端设进排水渠.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每个池塘配备3 kW增氧机两台. 2放养前准备工作 2.1清淤晒塘 在冬季清除池底杂草和过多淤泥,修整池塘,曝晒池底,使池塘底部干裂. 2.2杀菌消毒 放苗前一个月左右,每667 m2用生石灰100~150 kg进行清塘消毒,杀灭细菌、鱼卵和螺蛳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养蟹效益显著高于养鱼,不少养鱼池塘被改作养蟹。但原养鱼池塘养蟹要做好"六改"。一、淤泥深政浅原养鱼池淤泥都比较深而肥。过深太肥的淤泥对养鱼不利,对养蟹更有害,必须加以改造清除,仅留10厘米左右栽培水草,保证清除病害,水质清新,水草又能生长茂盛。清除的淤泥不能像对养鱼那样置留在他埂内被上,要彻底运出地外,以防再让雨水冲回池塘,压倒防逃墙并引起池水混浊。二、水草少政多多年养鱼的池塘大多水草极少甚至寸草不生,对养蟹非常不利。水草作为河蟹生活生长的极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河蟹提供栖息、觅食、避敌、躲藏和蜕壳…  相似文献   

14.
张文革  耿军 《河北渔业》2006,(12):28-28,51
1 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达到无公害标准,即符合GB 11607的规定.池塘面积0.2~0.33hm2,水深1.8m.池底平坦,淤泥少.进排水方便,上层管道进水,池底中央铺设管道排污.每口池塘配备0.75~1.5kW的增氧机2~3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围绕增大河蟹的规格和提高品质上进行生态养殖试验。生态养蟹试验历时三年,有两户养殖户参加,他们分别是羊尖镇严家桥村的陆志明和顾维兴。 一、养殖塘的选择 所选池塘由稻田开挖而成,有效水面5~10亩/口,他深1.8~2.0米,水深1.2~1.6米,淤泥0.1~0.2米,池堤坡度1:(3~4),池底略有倾斜,以利池水流动。水源采用内河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每口池塘有独  相似文献   

16.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对做好春季河蟹养殖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关健一步,对特水养殖的示范户来讲当前务必须要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1按时把握好清塘消毒关 对多年养殖过的池塘,由于池底积累了一定的淤泥,这些淤泥将会成为各种病原体繁衍的最佳场所,因此在蟹种放养前,要充分利用冬春季池塘闲塘期间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具体做法为:将池水彻底排干,让池底淤泥暴露后充分冰冻,并接受阳光曝晒,以达到杀死病原体的目的.另外再用生石灰60~75 kg/667 m2化浆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隔日再用长耙翻动池底淤泥和石灰浆充分搅拌,以彻底杀死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使用多年的养殖池塘,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关系。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生物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养殖环境要求1.养殖条件选择池塘要求水深保持在1.5~2.5米,面积3~10亩,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3~5亩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台。2.清除池塘多余淤泥每养殖两年,排干池水,挖除过多淤泥,使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曝晒和冰冻,杀死害虫、  相似文献   

19.
养鱼池塘经过多年使用、由于在饲养管理中施放大量有机粪肥.投喂许多精饲料和青饲料,加之养殖鱼类的排泄粪便底池水中死亡的生物体和每年由塘埂坍塌冲刷流入塘中泥砂相结合,在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成分十分复杂的淤泥。据测算鱼池每年池底要增加10公分左右厚的淤泥,年复一年,过多的淤泥使鱼池变得越来越浅。池底淤泥堆积过厚,即减少池水水体容积、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1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无污染,水质无公害。池塘面积2000m^2-3300m^2,水深1.8m~2m。池底要平坦,淤泥少,进排水方便,上层管道进水,池底中央铺设管道排污。每口池塘配备0.75kW~8.5kW的增氧机2台~3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