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干扰素对控制新城疫等病毒病的感染和传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本品的使用过程中,养鸡户往往使用不当,特别是鸡群发病时,弄不清干扰素和新城疫弱毒苗的使用顺序,同时使用或间隔时间过短,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因此,我们做了干扰素(北京绿曼产品)对新城疫弱毒苗的干扰试验,在进行疫苗免疫时,同时使用干扰素注射,则干扰疫苗产生免疫抗体,产生的抗体水平比不用干扰素要低的多,抗体高峰期维持时间也短,在同时使用时干扰素用量越大,抗体效价越低。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仍然是影响我国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且多趋向于非典型化。目前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是疫苗的接种和高免卵黄抗体的应用。后者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该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的效果。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属于人工被动免疫,它的优点是见效快,注射后即可产生作用,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缺点是维持时间短。因此在被动免疫之后,仍然需要进行人工主动免疫。一般的做法是注射高免卵黄抗体一周后再应用疫苗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本文作者应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与灭活油佐剂苗分别与新城疫高免卵黄抗体联合免疫;表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与高免卵黄抗体联合免疫可出现一个抗体阴性期,而新城疫灭活油佐剂苗与高免卵黄抗体联合免疫则不出现这个抗体阴性期。因此,在新城疫发生时,可以采用灭活油佐剂苗与高免卵黄抗体联合应用,以达到治疗和紧急预防的双重目的,而不宜采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与高免卵黄抗体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证明,鸡痘(FP)弱毒疫苗对新城疫(ND)弱毒疫苗血凝抑制(HI)抗体产生有严重的干扰作用,在FP疫苗接种后15天内再接种ND疫苗,FP疫苗以 苗的HI抗体的产竽均膛同程度的干扰作用,其ND抗体平均效价低于单独用ND疫苗组0.15 ̄1.35个滴度。对雏鸡用FP弱毒疫苗和ND弱毒疫苗同时接种,或间隔15天后再接种ND疫苗,其ND抗体平均值与单独用ND疫苗免疫组无明显差异。本实验观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囊病都是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感染龄期早、发病急,早期免疫已成为目前防治早期感染的必要措施。为了解这三种疫苗同时免疫后的效果和相互之间有无干扰,我们在分别研究了新城疫和传支以及传染性囊病1日龄免疫效果后,又对三种疫苗同时早期免疫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日龄对传染性囊病低母源抗体的蛋鸡在实施传染性囊病免疫的同时,可以进行新支弱毒疫苗的免疫,新城疫和传染性囊病之间无干扰现象。建议现场使用如下免疫程序:1日龄使用传染性囊病弱毒疫苗和新城疫传支二联弱毒疫苗进行首免,10日龄新城疫传支联苗加强免疫,14~18日龄使用中等毒力传染性囊病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在免疫后的20天内的低抗体时期内,要做好环境的消毒,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对试验鸡进行新城疫人工感染的干扰素治疗试验,试验SPF鸡分成5组,1~3组分别于攻毒前24h、攻毒的同时和攻毒后24h注射重组鸡α-干扰素,4、5组作为病毒对照和空白对照。同时,还进行了重组鸡α-干扰素对新城疫弱毒苗和灭活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2、3组的平均死亡时间明显延长,免疫试验免疫后14d注射重组鸡α-干扰素可以降低新城疫抗体的滴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鸡的饮水免疫以其方法简单,节省人力、物力,成为免疫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饮水免疫过程中,为了能让疫苗发挥正常的作用,现在就疫苗进入机体后是如何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一问题做一下阐述。一般弱毒疫苗,通过点眼、滴鼻、饮水等方法将疫苗经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胸腺细胞和法氏囊细胞产生抗体,抵抗新的病原的攻击,来控制和治疗鸡的传染病。适合于饮水免疫的疫苗应以弱毒苗为好如新城疫Ⅳ系、克隆化弱毒疫苗、IBD弱毒冻干苗等,常用于预防新城疫和法氏囊等传染病,特别是新城疫达到120日龄注射过灭活苗…  相似文献   

7.
通过临床免疫效果的监测,对比研究母源抗体对猪瘟兔化弱毒苗及E2基因工程苗免疫效力的干扰。结果表明,当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70%时,其对猪瘟兔化弱毒苗存在显著干扰(免疫前、一免后、二免后平均阻断率分别为86.6%,58.4%、67.3%),而对E2重组苗几乎不干扰(免疫前、一免后、二免后平均阻断率分别为86.1%、73.3%、81.4%);在低水平母源抗体时(平均阻断率40%),2种疫苗均能迅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E2基因工程苗既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同时又可对抗母源抗体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选择当地常用的来自不同厂家的6种新城疫IV系弱毒苗和3种I系苗,分别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IV系苗中,D苗与F苗组的HI抗体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I系苗中,A苗组与B苗组的HI抗体值显著高于C苗组。以上各种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后,HI抗体值虽有差异,但均在临界保护值以上。本试验证明,新城疫的免疫失败或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除要考虑疫苗本身质量外,外部环境及鸡群本身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蝉花虫草粗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试验分为新城疫弱毒苗和灭活苗免疫两部分。新城疫弱毒苗试验选择1日龄雏鸡300只,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蝉花虫草粗多糖低(Ⅱ)、中(Ⅲ)、高(Ⅳ)剂量组、Ⅴ组(黄芪组)。7~28日龄雏鸡灌服多糖或生理盐水,14,28日龄滴鼻点眼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分离14,21,28,35,42,49,56日龄鸡血清并检测新城疫抗体效价。灭活苗试验选择53日龄鸡80只,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在63~65日龄时灌服多糖或生理盐水,63日龄时免疫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2羽份,分离70,77,84日龄鸡血清并检测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在新城疫弱毒苗试验中,7~14日龄雏鸡添加100 mg/kg蝉花虫草粗多糖能有效延长新城疫母源抗体的保护期,提升成活率,且与弱毒苗作用后有效保护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灭活苗试验中,对于60日龄鸡群,添加50 mg/kg蝉花虫草粗多糖可以起到明显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效果。说明添加一定剂量的蝉花虫草粗多糖能有效提升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去冬以来 ,沂南县有些鸡场鸡群经弱毒疫苗免疫后 ,仍然发生新城疫 ,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后改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与弱毒苗同时免疫 ,收到了稳定可靠的免疫效果。弱毒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在污染的鸡场中 ,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虽高 ,但个体间差异悬殊。高抗体雏鸡的存在 ,说明鸡场内有过新城疫流行 ,必须尽早免疫 ,但高低不一的母源抗体 ,又给免疫带来困难 ,部分高抗体雏鸡用弱毒苗免疫后 ,抗体持续下降 ,至 30日龄左右母源抗体消失后 ,又转为易感鸡 ,出现免疫空白期 ,很容易受到强毒侵袭。所以 ,一些鸡场虽用弱毒苗免疫多次 ,但仍未达…  相似文献   

11.
选择当地常用的来自不同厂家的6种新城疫IV系弱毒苗和3种I系苗,分别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IV系苗中,D苗与F苗组的HI抗体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I系苗中,A苗组与B苗组的HI抗体值显著高于C苗组。以上各种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后,HI抗体值虽有差异,但均在临界保护值以上。本试验证明,新城疫的免疫失败或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除要考虑疫苗本身质量外,外部环境及鸡群本身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疫苗作为特异性免疫手段是非常有效的,但近几年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变得异常艰难,不得不多次使用弱毒苗和灭活苗强化免疫,以减少由新城疫病毒(NDV)造成的经济损失[1],其主要原因是疫苗保护率低和某些免疫抑制因素.在提高疫苗免疫原性的同时,人们把研究方向投向提高免疫抑制鸡抗体水平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3.
鸡新城疫是一种由副黏膜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地区较广.死亡率高.是禽病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目前使用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是预防本病的主要疫苗之一。它的安全性好,免疫力强,抗体持续时间长,适用于弱毒苗免疫后的加强免疫,效果很好.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但由于注射部位不当,易引起机能障碍和局部反应,同时也影响免疫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高致病性蓝耳(JiangXi-1R株)弱毒疫苗免疫是否对猪瘟弱毒疫苗首免产生干扰作用,同时优化猪场现行免疫程序,本试验选取94头仔猪,分为A、B、C、D四组,A组仅在30日龄以2头份/头免疫猪瘟疫苗;B组在30日龄同时免疫猪瘟(2头份/头)和猪蓝耳疫苗(0.5头份/头);C、D组分别在15日龄以0.5头份/头和0.3头份/头免疫猪蓝耳疫苗,30日龄以2头份/头免疫猪瘟疫苗。结果表明,同时免疫高致病性蓝耳(JiangXi-1R株)弱毒苗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及两者间隔15d免疫与不进行蓝耳免疫相比,对猪瘟首免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干扰作用;间隔15d以0.3头份或0.5头份免疫高致病性蓝耳(JiangXi-1R株)弱毒苗,对猪瘟首免抗体水平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ND局部免疫对蛋鸡循环抗体的影响,本研究应用鸡新城疫冻干苗COL-30、Lasota系,对不同分组的鸡群进行点眼局部免疫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新城疫弱毒疫苗通过点眼局部免疫后,在连续17天的循环抗体检测期间,每组的平均抗体滴度和不免疫的对照组一样,在一定的范围内(9.3log2~10.9log2)波动,即无论是Lasota还是COL-30弱毒苗,不同剂量的免疫抗体变化与同批的对照组抗体相比,相同的疫苗不同的免疫剂量抗体效价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局部免疫并不会对原有的血液循环抗体(特别是高抗体)鸡群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使用黄芪等药物治愈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后的鸡群进行新城疫免疫试验.通过对新城疫IV系疫苗滴鼻点眼、肌注油乳剂灭活苗和新城疫IV系疫苗滴鼻点眼与肌注油乳剂灭活苗联合应用3种免疫方法所产生抗体水平的比较,认为经过药物治愈IBD后的鸡群,采用新城疫弱毒苗与油苗联合应用的免疫方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母源抗体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试验旨在通过在不同日龄分别选用不同的疫苗组合 ,对有鸡新城疫母源抗体的雏鸡进行免疫 ,探讨不同疫苗组合克服母源抗体的效果。结果表明 :有 ND母源抗体的雏鸡用弱毒疫苗免疫后 ,母源抗体对弱毒疫苗免疫干扰较大 ,只有当 ND母源抗体降到较低水平 (小于 3log2 ,一般要到 1 5~ 2 0日龄后 )时 ,对弱毒疫苗免疫影响才非常小 ,方可产生较为可靠的免疫力 ;用ND弱毒疫苗 油乳剂疫苗进行免疫 ,可有效地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但母源抗体对 ND油乳剂疫苗免疫的影响在日龄越小的雏鸡越明显 ,因此于 8~ 1 0日龄之后用 ND弱毒疫苗 油乳剂疫苗进行免疫是最佳选择 ,为雏鸡免疫程序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超强毒株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已相继研制成功,但各有特点,其中Gt株活疫苗的特点是产生免疫抗体较早,对母源抗体的干扰相对较差,产生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而G株灭活苗的特点是产生免疫抗体相对较晚,抗体水平相对较高,保护性较强。为有效地控制IBD,最大限度地发挥疫苗的作用,笔者设计了本次试验,对鸡传染性法氏囊Gt株弱毒活苗与G株灭活苗的免疫方法进行了再探索,应用不同方法免疫鸡群,通过不同时期免疫抗体水平跟踪检测,最终达到对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为世界上公认的效果非常良好的疫苗,但由于保存或使用不当或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往往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不全,从而发生典型或非典型猪瘟。过去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而现在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这两种疫苗每头份中的感染量不同。为了了解我县母猪猪瘟免疫的效果,从1995年起进行了猪瘟抗体监测工作,现将二年的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样本采集:母猪在猪瘟免疫后一个月左右采样,采样比例约为免疫母猪的10%。1.2监测方法:采用南京农业大学的PPA-ELISAHC诊断盒,并根据其提供…  相似文献   

20.
对鸡囊病卵黄抗体与雏鸡首次免疫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蛋中黄抗体水平无论高低,其孵化出的雏鸡首次接种弱毒疫苗后免疫效果均不佳,既测不到琼扩扩体,也抵不住强毒攻击,若接种2次弱毒疫苗,则有半数以上的鸡出现可测性抗体。尽管抗体的琼扩效价较低,但有70%以上的鸡可抵抗强毒攻击;只接种弱毒疫苗的雏鸡,其卵黄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呈负相关。首次免疫若采用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苗同时接种;则免疫后既可测到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