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本文对该树种在贵州榕江县的分布、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 Cheng et L.K.Fu),黔东南称之老鼠杉,属松科油衫属的高大乔木树种,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被国家列为濒危树种和三类重点保护的树种。现零星分布于广西的罗城、宜山,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正>柔毛油杉是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为中国特有珍稀树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材质坚硬,结构细,纹理直,耐腐朽,是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的良材。树形优雅美观,可作绿化树种。柔毛油杉(学名Keteleeria pubescens),别名老鼠杉,为松科油杉属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4米,胸径1.87米,树皮粗糙,呈暗褐色或褐灰色。叶子纤细,先端微尖或渐尖,呈条形,长1.5~3厘米,宽3~4毫米。叶面深绿色,无气孔线,下部淡绿色,中脉两侧各有25~35条气孔线。球果短圆柱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长7~11厘米,直径3~3.5厘米。果实中部的种鳞五角状圆形,上部宽圆,中央微凹,边缘微向外反曲,背面露出部分密生短毛。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柔毛油杉常分布在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相似文献   

4.
江南油杉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Flous)是松科油杉属的常绿大乔木,天然生长的江南油杉,高可达40m,胸径达100cm以上,是很有价值的用材树种。枝叶茂密浓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树根含有胶质,民间常用于造纸胶料。江南油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  相似文献   

5.
油杉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的珍贵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大多为中国特有种。油杉属植物许多种类的形态特征差异不明显,通过列表详细比较了每一种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差异,并编制了油杉属分种检索表,以利于对油杉属各种及其变种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油杉物种苗期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油杉各物种的生态特点 ,选择适应广西生产的物种 ,进行了江南油杉、短鳞油杉、油杉、云南油杉、柔毛油杉等 5个物种的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千粒重、发芽率、苗木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江南油杉表现最佳 ,其次为短鳞油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pis)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和垂直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18个江南油杉天然林样地中,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共有34科50属56种,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松科(Pinaceae)、山茶科(Theaceae)、樟科(Lauraceae)等。群落类型主要有江南油杉+乔木+灌木+草本和江南油杉+灌木+草本2个类型。云贵高原的南缘部分和都阳山山脉是广西江南油杉天然林最为集中的分布区。广西江南油杉天然林以散生或零星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南丹县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天然林设置20 m×20 m的标准样地5个,10 m×10 m的单位样方20个,调查样地中群落物种种类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径级和高度级结构。结果表明:江南油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丰富,2 0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41科69属74种。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位,占总数的74.24%。群落层次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灌木层的物种种类最丰富,个体数量分布也最均匀,该层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群落均匀度(J)均大于草本层和乔木层。乔木上层的主要树种有江南油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冬青(Ilex chinensis),江南油杉的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均居乔木层的首位,说明江南油杉是群落中绝对的优势种,决定群落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油杉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杉是广西西南部天然分布的用材树种。高峰林场引种栽培10多年的结果:油杉树干通直,生长迅速,其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湿地松、马尾松大6%~45%、2%~108%;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除2块样地外,其余的也比湿地松、马尾松大2%~31%。表明油杉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对黄枝油杉在湖南的分布及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了黄枝油杉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求和过度砍伐利用是导致其濒危的因素。同时对其采种、育苗、栽培、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湖南黄枝油杉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所面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铁坚油杉作为三峡地区的顶级植物群落,其本身的耐寒、耐土壤瘠薄性以及具有的菌根能改善土壤等性质使其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建群树种。在近年来针对三峡地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的研究热潮中,该树种生长规律研究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三峡大老岭林场的铁坚油杉古树的直径生长模型及其分析,对该地区自然分布铁坚油杉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单分子式、一元线性方程、二次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光泽江南油杉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群落(2 000m2)有维管束植物48科72属92种;江南油杉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据优势(80.44%),生活型谱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特点;群落径阶和树高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草本层,体现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特征;群落中江南油杉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但幼苗幼树数量较少,在灌木层受到其他植物(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强烈竞争,种群有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江南油杉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德水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37-39,46
通过点—四分法对江南油杉群落进行样地调查,测定江南油杉群落8个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系统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繁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4方面对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油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小种群的特点;通过对其细胞学、同工酶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该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杉属发达的种翅可以使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有利于种群的扩展,雄球花花粉成熟期较集中、寿命短,导致其结实率低;种子萌发条件的特殊要求,影响其自然更新。并提出了通过人工授粉、促进种子萌发、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辅助繁殖实现对我国油杉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简单相关、偏相关分析,对广西现有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积年均生长量等指标与该地区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制约江南油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江南油杉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与生长相关性较为密切且为正相关,其次为年平均气温、最热月气温,相关性最低的是最冷月气温和空气湿度。各气象因子对江南油杉树高生长影响较大,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小。综合分析得出,江南油杉树种对环境热量要求较高,在夏、秋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树种对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珍贵树种家系测试优选是营建母树林的基础工作。为筛选油杉适生区域,推广油杉造林,分别在以1#、4#、6#、7#、27#等5个油杉家系为对象,在福建大田梅林、永春碧卿、华安西陂3个林场营建子代测试验林,通过8 a龄单株材积选择速生家系。结果表明,3县最优家系各异,梅林、碧卿最优家系均为4#、6#、7#、27#家系;西坡5个家系速生性能相近,所选家系可用于营建母树林,满足相应邻近地区油杉造林用种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新宁县林科所低山丘陵区引种江南油杉,幼林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的江南油杉在海拨300-600m,PH值4.25的酸性土壤生长迅速;树高平均11.4m,胸径20.8cm,单株材积达0.1721m^3,优于同龄的湿地松,并且抗雪压力强,幼树树姿优美,是较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引种栽培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油杉属树种人工造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油杉属树种,只开发利用而未人工造林,资源濒于枯竭。国内仅少数植物园引种作观察或观赏,国外也仅英、美、意等国零星引种于公园庭院,尚无系统的作为用材树种造林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57年开始油杉人工引种驯化试验,在完成广西油杉属物种资源调查和采种育苗试验基础上,对油杉属中的4个主要树种进行造林试验,至1989年止,已推广造林700ha,并总结了一整套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试验内容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全区设试验点8个,试验林80多公顷,进行了造林地选择、物种比较、密度、混交造林、抚育等试验,各试点的试验内容有所不同。1989年5月至9月对各点的试验林及推广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总结。  相似文献   

20.
油杉 Keteleeriafortunei(Murr)Carr 属松科油杉属,是适生于干旱环境的常绿针叶树种,在金秀县分布较广,是值得推广种植的好树种。一、油杉在金秀县的自然分布:油杉在金秀县常分市于海拔1300公尺以下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