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萍  朱祝军 《核农学报》2006,20(6):516-520,510
本试验以4个不同品种叶用芥菜为材料,研究了腌制加工对叶用芥菜抗氧化物质含量(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TEAC值和FRAP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腌制前相比芥菜中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维生素C含量下降最为显著(P<0.01),幅度为40.70%~57.46%,总黄酮含量下降不显著,幅度为2.30%~10.62%,总酚介于二者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雪里蕻和金丝芥腌制后抗氧化活性下降幅度未达到显著水平(TEAC 8.49%~10.83%,FRAP 9.03%~14.06%),而笋壳青菜和瘤子芥菜下降幅度达到显著水平(TEAC 14.45%~19.14%,FRAP 28.05%~35.77%,P<0.05)。总酚和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总酚与TEAC和FRAP的R2分别为0.9482和0.9395,总黄酮与TEAC和FRAP的R2分别为0.8287和0.9129。维生素C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较弱(TEAC,R2=0.2968,FRAP,R2=0.0979),酚类物质在腌制叶用芥菜抗氧化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芥菜品种对Cd 的响应和富集特征,为芥菜安全生产和Cd 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镉胁迫试验,在143 个芥菜品种(系)中筛选出9 种长势较好的芥菜进行土壤盆栽试验,分析不同Cd 浓度(CK、处理1、处理2、处理3 分别为0、5、25、50 mg·kg-1)对芥菜株高、鲜重、叶绿素的影响,总结Cd 在芥菜根和地上部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品种5 在3 个处理均未存活,其他8 个品种在处理1 均可存活,在处理2 多数品种(品种6、9 除外)可以存活,在处理3 均未存活;与CK 相比,其株高、鲜重在处理1 无显著变化,在处理2 显著下降。8 种芥菜叶绿素对Cd 的响应规律不一致,但多数品种(1、3、7、8、9)叶绿素a 有下降趋势,且处理2 与CK 相比,下降显著。(2)土壤Cd 浓度在5 mg·kg-1 以上时,8 种芥菜均可富集Cd,不能作为低Cd 吸收品种种植;其地上部Cd 富集系数均>1、转运系数均<1,Cd 的主要富集部位在根部,品种3、7、8 在处理2 时地上部Cd 含量(干重)接近100 mg·kg-1,品种2、4 在处理1、处理2 地上部Cd 提取量高于140μg·株-1。(3)8 种芥菜均不属于Cd 超积累植物,但其在土壤中Cd 浓度为5 mg·kg-1 时生物量未受影响,富集系数均>1,具备富集Cd 的能力。可选种品种2、3、4、7、8[即高9、2017442297(血经芥菜)、2017442241、澳洲清甜香油芥菜、香港甜脆竹芥]修复5 mg·kg-1 以下的Cd 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铅(Pb)胁迫下不同芥菜品种(系)的生长特性和Pb的吸收特征,通过水培试验对142个芥菜品种(系)进行200 mg·L-1 Pb胁迫研究,筛选10个Pb耐性良好的品种开展土壤盆栽试验(CK、处理1、处理2、处理3对应的土壤中Pb浓度分别为0、70、400、800 mg·kg-1),分析不同Pb浓度对芥菜生长情况、叶绿素、株高、鲜重的影响,总结Pb在芥菜茎叶和根系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低浓度Pb(70 mg·kg-1)处理未显著影响芥菜的存活情况,高浓度Pb(400、800 mg·kg-1)则影响显著芥菜生长;(2)与CK相比,处理1各芥菜株高变化不显著、鲜重有所增加,处理2、3鲜重和株高均显著下降;(3)不同处理各芥菜鲜样地上部Pb含量在未检出~4.33 mg·kg-1之间,除CK及处理1的部分品种(系)(1、3、8、9号)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限值外,其他处理均超标;各芥菜地上部、地下部Pb含量(以干基计)分别在未检出~62.0、未检出~465.9 mg·kg-1之间,地上部<地下部,且随着土壤中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Pb浓度(处理1)时,3、6、9号的Pb含量较高,1、5、8号较低;(4)各芥菜的富集系数(<0.10)和转运系数(<0.46)均小于1。富集系数在处理1有增加趋势,但处理2、3有所下降,转运系数变化规律不一致,在低Pb浓度(处理1)时6、9、7号富集、转运能力较强,1、8号较差;(5)不同处理,各芥菜单株Pb提取量在0.52~195.0 μg·株-1之间,随着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Pb浓度时(处理1),6、4号单株Pb提取量较大,1号最小。 因此得出:(1)低浓度的Pb对各芥菜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高浓度的Pb则起显著抑制作用。(2)供试芥菜均具备吸收Pb的能力,在Pb污染土壤上生产有一定的风险,其中1、3、8、9号在低Pb浓度(≤70 mg·kg-1)下Pb累积量较低,可进一步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是否可作为蔬菜污染土壤上种植。(3)各芥菜地上部Pb含量<100 mg·kg-1,富集系数、转运系数<1,不属于Pb超积累植物;在低Pb浓度(≤70 mg·kg-1)污染土壤上,6号对Pb的吸收、富集、转运、提取能力较强,1号最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盐回卤腌制工艺对梅干菜加工品质的影响,对不同梅干菜原材料进行2.5%低盐腌制回卤加工,比较分析梅干菜加工产品的腌制出菜率、含盐量、亚硝酸盐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品质特点。结果表明,低盐回卤腌制加工明显降低了梅干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甬雪3号的梅干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仅为1.89 mg·kg-1,高温加工后的制品中未检测到亚硝酸盐含量;氨基酸含量较高,总氨基酸含量为147.8~183.8 mg·kg-1,高于高盐腌制梅干菜的含量,其中鲜味氨基酸比例较高。腌制出菜率及田间性状分析发现,叶用芥菜分蘖能力及其茎叶比对梅干菜腌制产量具有明显影响,较高分蘖能力的高茎叶比芥菜品种有助于提高梅干菜腌制产量。此外,梅干菜品种会影响其加工产品可溶性糖、粗蛋白及粗纤维等含量。低盐回卤腌制加工工艺结合适当的叶用芥菜品种能够实现梅干菜的高效优质、安全生产,本研究为梅干菜加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娟  朱祝军  王萍 《核农学报》2006,20(2):135-139
通过对不同氮硫处理的两个品种叶用芥菜(雪里蕻和包包青菜)进行腌制加工,研究氮硫对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量,腌制叶用芥菜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而其可溶性蛋白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则显著增加;增加硫肥量,腌制叶用芥菜的蔗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腌制包包青菜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而叶用芥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则显著降低。两个品种相比较,腌制雪里蕻的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腌制包包青菜,相反,腌制包包青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则显著高于腌制雪里蕻。品种差异及氮、硫处理对腌制叶用芥菜中营养元素(N、S、P、K、Ca、Mg、Fe)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含腐植酸水溶肥对芥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含腐植酸水溶肥对芥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腐植酸水溶肥改善了芥菜的株高、叶片数、单株重等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缺钾油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导因子及其机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钾是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缺钾胁迫可导致油菜叶片光合功能的衰退,最终影响籽粒产量。本文通过比较田间条件下蕾薹期油菜叶片(长柄叶、 短柄叶和无柄叶)对缺钾胁迫的反应,探讨缺钾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导因子及其作用机理,为合理施用钾肥提高油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施钾(-K)和施钾(+K)条件下华油杂9号和中双9号单株重,蕾薹期不同类型叶片单叶重、 叶面积、 K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各类叶片的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等气体交换参数,以及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SⅡ)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利用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分析叶片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结果】1) 缺钾胁迫使成熟期华油杂9号和中双9号籽粒产量分别下降13.9%和27.2%。2)缺钾显著抑制了蕾薹期中双9号的生长,单株重下降了12.4%; 长柄叶的干重比正常供钾处理降低了19.2%,而对华油杂9号无影响。3) 缺钾主要影响蕾薹期长柄叶的光合生理特性,对短柄叶和无柄叶无影响。缺钾条件下,油菜长柄叶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其Pn也显著低于正常供钾处理。但缺钾对不同品种Pn的限制原因并不同,缺钾胁迫导致华油杂9号Ci显著降低,Ls增加了16.6%,即气孔因素是华油杂9号Pn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中双9号Ci显著增加,Ls却下降了14.0%,Pn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4) 缺钾胁迫下中双9号长柄叶的Fv/Fm、 PSⅡ、 qP和ETR均显著降低,说明PSⅡ反应中心受损,NPQ显著上升,间接表明缺钾条件下中双9号Pn下降的原因与非气孔因素有关; 而华油杂9号各荧光参数均未受缺钾胁迫的影响。油菜收获期籽粒产量与各叶片钾素含量以及长柄叶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关系密切。【结论】缺钾胁迫导致蕾薹期油菜长柄叶光合功能加速衰退,影响收获期籽粒产量。中双9号长柄叶光合性能受缺钾胁迫的影响大于华油杂9号,这与品种自身对缺钾胁迫的耐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晒田强度和穗期氮素运筹对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叶片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德香4103(氮高效品种)和宜香3724(氮低效品种)为材料,设置3种晒田强度:W_1,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53.60±5.00)%;W_2,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40.20±5.00)%;W_3,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6.80±5.00)%和3种穗期氮素运筹:N_1,晒田复水后第1天施用穗肥;N_2,晒田复水后第8天施用穗肥;N_3,晒田复水后第15天施用穗肥。测定水稻抽穗期和齐穗后15天的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干重、叶面积指数、剑叶光合速率、叶片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1)德香4103稻谷产量比宜香3724平均高11.57%。(2)两类品种的产量均与抽穗期LAI和叶片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德香4103产量与抽穗期和齐穗后15天单株根重和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宜香3724产量与抽穗期和齐穗后15天的单株根重呈显著正相关。(3)德香4103氮肥生理利用率与抽穗期单株根重和叶面积指数、齐穗后15天单株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宜香3724氮肥生理利用率与齐穗后15天单株根重呈显著正相关。(4)W_1和W_2处理中,施氮处理N_2和N_3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抽穗期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无显著差异,氮高效品种齐穗后15天的总根长小于氮低效品种;W_3处理中,N_1和N_2中抽穗期氮低效品种单株总根长和单株根表面积大于氮高效品种,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齐穗后15天根重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5)氮低效品种成熟期的叶片干重和LAI均高于氮高效品种,抽穗期至成熟期氮高效品种的叶面积衰减率大于氮低效品种。(6)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采用W_1N_3处理,能增加抽穗至成熟期总根长,降低叶面积衰减速率,提高抽穗后叶片光合速率,提高稻谷产量;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以W_2N_2为最佳处理。综上所述,晒田程度和穗期氮素运筹能够显著影响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生育中后期的根系和叶片特征。通过优化晒田程度和穗期氮素运筹组合,为两类品种构建合理的根系指标和叶片体系,促进根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提高灌浆结实期叶片物质生产和转运能力,最终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9.
韭菜的雄性不育无性系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发现的韭菜(Allium tuberosum)无花粉单株经鉴定为雄性不育而雌性可育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此雄性不育单株迅速扩繁为雄性不育无性系并作为杂交的母本,与其它优良父本杂交,从F1中快速选出了优良品系J-54和新品种海韭一号。雄性不育无性系能长期稳定地试管保存。从3个F1杂种后代和2个品种的后代中选育出无花粉单株,并用组织培养建立了5个相应的雄性不育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禾谷孢囊线虫是麦类生产上的重要线虫。为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和燕麦种质资源,以甘肃孢囊线虫群体为测试对象,采用室内接种法,通过测定单株白雌虫及孢囊数,对燕麦和小麦品种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燕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1个高抗品种(陇燕3号),12个中抗品种。同样,在参试的小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包括定丰12号、西旱3号、武春8号等。可将高抗燕麦品种陇燕3号作为抗病亲本,用来培育和选择具有持久抗禾谷孢囊线虫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玉米鲁原单22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玉米鲁原单 2 2号是通过辐照诱变选育而成的新杂交种 ,研究了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该品种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 :单株叶面积 (LA)、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 ;而叶面积指数 (LAI)、群体叶面积持续期 (LAD)则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获得最高产量种植密度为 6 5 6株 m2 ,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抽丝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为 31 2 4 μmolCO2 ·m-2 ·s-1,叶绿素含量为 5 1 8mg·dm-2 ,最大叶面积指数为 4 72。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天薯12号、定薯4号、庄薯3号、希森6号和青薯10号5个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以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品种为试材,采用分级指数法对参试品种的单株块茎数、单株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等经济性状和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还原糖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同一条件生长的不同马铃薯品种其田间表现和采后营养品质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的5个品种中,青薯10号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说明其综合品质最好;其余品种按综合评价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薯4号、天薯12号、庄薯3号、希森6号。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的贮藏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生产优质的发酵叶用芥菜,本研究从自然发酵的芥菜中分离发酵用菌株,通过测定乳酸菌的生长、产酸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以及酵母菌的产气、产酯能力和蛋白酶活性等发酵特性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优良发酵菌加以应用。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2株乳酸菌L8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酵母菌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腌制叶用芥菜中的发酵性能优良。与自然发酵的叶用芥菜相比,接菌发酵叶用芥菜的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了2.22%和88.13%;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9.02%和28.09%。接菌发酵提高了腌制芥菜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性。本研究丰富了叶用芥菜的发酵菌种,为蔬菜发酵加工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EMS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创制高产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浓度为0.1%~0.5%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注入花生品种花育16号和鲁花11号的花器,获得了单株结果数、单株仁重、饱果率比野生型明显提高的突变体。其中,花育16号诱变获得的06-测A2系产量表现突出。在2008年的测产试验中,08-测A2系子仁比对照鲁花11号提高34.60%,增产幅度列当年参试品种之首;在2009年的测产试验中,08-测A2系子仁比花育16号提高5.42%,比丰花1号增产10.71%。与其野生型相比,该品系子仁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02个百分点;叶片水分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分析表明,08-测A2与其野生型间存在分子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圣光88     
《农业信息探索》2012,(8):30-31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7 品种名称.圣光86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A×L-135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绿色,有腊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两对以上,裂叶深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全生育期平均218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6.7cm,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62.0个,每角粒数21.6粒,千粒重3.73g。菌核病发病率7.82%,病指5.04:病毒病发病率0.7%.病指0.5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热激蛋白Hsp70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技术,克隆了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在叶用莴苣热敏品种P-S11和耐热品种G-S59中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差异。该基因c DNA全长为2 191 bp,开放阅读框为1 950 bp,编码649个氨基酸,具有Hsp70家族特有的标签序列,与拟南芥、番茄、小麦等物种的Hsp70同源性达到90%以上。qRT-PCR分析显示,高温胁迫下该基因在2个品种中的表达均上调,在耐热品种中总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热敏品种,且在42℃高温下热敏品种P-S11中基因表达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受到抑制,而耐热品种G-S59中则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s Hsp70-3701基因可能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相关。本研究为有效解决叶用莴苣高温抽薹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芥菜航天诱变选育后代的酯酶同工酶与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5个芥菜品种为材料,经连续5年种植选择,共获得10个相对稳定的突变系,这些突变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都产生明显变异。以未经航天诱变处理的相应芥菜品种为对照,对其进行酯酶同工酶和SSR分析。同工酶分析显示:突变系与其对照之间在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芥菜品种酯酶图谱不同,其诱变后代酶谱表达也不同,表明不同芥菜品种对航天诱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SSR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诱变材料相对于对照在SSR位点处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异,其变异频率在9.52%~57.14%之间,总平均变异频率为26.19%;其中扩增片段数目变化约占56.36%,扩增片段分子量变化约占43.64%。本研究结果显示10个突变系在表现型、基因组序列和基因表达水平上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航天诱变可作为芥菜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筛选出抗旱的芥菜型春油菜材料,为抗旱品种选育以及当地推广耐旱品种奠定基础,以芥菜型春油菜(Brassica juncea L.)晋油12号、78-1、内引2号和自选X0为试材,设置65%~75%(CK)、40%~50%(中度干旱MD)和20%~30%(重度干旱SD)3个水分梯度,给予持续12、19、24、33、38 d 5个时期干旱处理,研究苗期干旱对油菜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造成春油菜幼苗的株高、地上部干质量和叶面积的明显下降,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明显;4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随干旱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丙二醛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升高。4个油菜品种苗期抗旱能力排序为晋油12号78-1内引2号自选X0。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物安全网于2009年10月22日发布了“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在清单中审批编号分别为“农基安证字(2009)第072号”和“农基安证字(2009)第073号”,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申报的“转crylAb/cryl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转crylAb/crylAc基因抗虫水稻Bt汕优63”的两个水稻品种已获得安全证书,  相似文献   

20.
审定编号:国审蒙健谷10号(蒙谷10号) 品种来源:系统选育+混合选择选育 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叶、鞘绿色,生育期127天,株高144.5cm,穗长26.2cm,穗重20.8g,穗呈长纺缍型,松紧适中,刺毛较长,可防鸟害,穗粒重16g,出谷率77%,千粒重3.18g,米粒较大,白谷黄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