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培蓉 《福建农业》2008,(11):20-21
竹荪是一种食用、药用兼用的菇类,享有“蘑菇皇后”之称,是珍贵食用菌之一。在生产中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亩产竹荪可达80公斤左右。而且种竹荪的废菌料可以回施果园,改良土壤,一举多得。我乡龟洋、角林、坪岩等村水果面积达2000多亩,在果园用谷壳栽培竹荪,条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竹荪是一种食用、药用兼用的菇类,是世界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亩产竹荪可达80kg左右。而且种竹荪的废菌料可以回施果园,一举多得。本文简要介绍果园谷壳栽培竹荪技术。  相似文献   

3.
竹荪属子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又名竹参,网纱菌、竹笙等,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美称.菌体洁白、细嫩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竹荪,具有成本低、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竹荪杂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0,(3):211-213
竹荪是我国名贵的山野珍馐,其形态秀丽,清香沁人,鲜美绝伦,风味独特,早已为中外人士所仰慕。大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竹荪已远销国外,成为传统出口土特产之一。其经济价值之高,为世人所瞩目,现已开始由野外自然采集转向人工驯化栽培,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新秀。一竹荪,它在真菌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我国常见的竹荪有十种之多。1.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Pers)。未展开的担子果卵圆形,灰黑色,高宽各3~5厘米,开展后伸出孢托(柄)。成熟子实体高12~20厘米。菌盖钟形,高2…  相似文献   

5.
<正> 竹荪(Dictyophora Pha)又名竹菌、竹笙、竹参、仙人笠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科、竹荪属。我省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竹荪资源。据新县15个乡考查,有潮湿的竹林均有竹荪生长,而且主要为长裙竹荪(Dindusiata)。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竹荪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依靠采收野生竹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各地都在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我站于1983年进行竹荪的人工驯化和栽培,通过反复试验、分离,获得了竹荪纯菌种,同时进行人工栽培初步  相似文献   

6.
竹荪是一种食、药兼用的菌类,市场前景较好。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具有节约土地、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为促进果园谷壳栽培竹荪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将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包括生长发育条件、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场地要求、整地、谷壳浸水、播种、覆土、遮荫、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  相似文献   

7.
竹荪仿野生大田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 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 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草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红托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菌目鬼笔菌科竹荪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由于红托竹荪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又被人们称为“雪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被列为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生产区域主要在福建、广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添加茶枝屑熟料栽培对白鬼笔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织金白鬼笔为试验材料,采用桦槁木屑添加茶枝屑熟料袋栽方法,研究添加不同量茶枝屑培养料对白鬼笔菌丝、菌蛋、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白鬼笔菌丝浓密、粗壮,菌蛋产量(1.69 kg/筐)、干品荪产量(109.20 g/筐)和生物转化率(45.3%)较高,经F测验及多重比较可知,处理1干品荪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配方进一步优化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自然繁殖的竹荪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优质的食用竹荪色泽浅黄、味香、肉厚、柔软、菌朵完整。竹荪质地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远在其他菌类之上,历来被视为珍馐美肴。竹荪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防癌、抗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胆固  相似文献   

11.
对工厂化金针菇废菌料配合不同比例的竹屑在楠竹林下栽培棘托竹荪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的竹屑与金针菇废菌料的配比对棘托竹荪产量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单纯采用废菌料栽培棘托竹荪出荪周期短且较集中,可以显著降低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僧笠蕈、竹松、仙人伞、竹姑娘,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科,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享有"菌中皇后"之称。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含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_1、B_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好的滋补保健作用。利用菌草技术在竹林下套种竹荪,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野草资源,从源头节约了栽培成本,而且野草是可再生资  相似文献   

13.
红托竹荪属于鬼笔科竹荪属,是目前已知的竹笋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在食用菌中备受世界各国青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世纪红托竹荪已被人工驯化成功,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可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主要研究红托竹荪的栽培方式,为红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0,(9):18-19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一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竹荪隶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腹菌纲(Gasteromycetes)、鬼笔目(Phallales)、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真菌。全世界已报道的竹荪共有12种,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非洲、澳大利亚、北美、南美及东西印度群岛。在我国分布有7种。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M.Zang,D.G.Ji  相似文献   

16.
吴凡 《北京农业》2007,(9):23-24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出口价50~80美元.其栽培技术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尤其是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鹅蛋黄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项端有一围细致清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等功效。由于野生资源较少,市场价值很高,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竹荪都是通过林下人工栽培获得。但而林下竹荪栽  相似文献   

19.
竹荪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有"菌中皇后"之美誉,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野生竹荪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天峨县目前栽培的品种为福建长裙竹荪。本文以天峨县竹荪栽培为例,通过连续3a的竹荪简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对栽培材料配比及净作与间作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适宜本地竹荪简化间套种栽培技术,提出了发展思路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竹荪被誉为"真菌皇后",是我国名贵的食用菌之一.过去采用野外荫棚畦床栽培,实现了当年春季接种,发菌培养便进入收获期,每平方米干品产量达250~350克,高产的达50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