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求樱桃番茄全有机营养栽培养分的均衡供应,追求绿色优质的栽培目标,实现樱桃番茄全有机栽培的精准化管理。以“福特斯”樱桃番茄为试材,采用有机基质袋式栽培浇灌有机营养液的方式,设置2种有机营养液配方处理:F1(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2∶1∶1),F2(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4∶1∶1),配方混合配制后稀释到氮元素与山崎营养液中氮元素含量一致;3种有机营养液供应量:M1(开花坐果期每次0.6 L·株-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猪血蛋白水解物 (PP)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樱桃番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樱桃番茄品种“盆栽红”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设置3个PP浓度:0 g/L (CK)、1 g/L (PP1)、2 g/L (PP2),在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施,整个生育期共喷施6次。樱桃番茄在第三穗果实完全成熟后收获,分析外源PP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光合作用、养分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结果】  PP1和PP2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番茄地上部、根部以及果实中氮、磷、钾含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和气孔导度 (Gs),植株地上部鲜重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18.2%和40.6%,干重分别增加了42.3%和57.4%,且PP2处理的效果好于PP1处理。与CK处理相比,PP2处理番茄的产量、单果重、横径、纵径和硬度分别增加了37.4%、26.6%、16.3%、10.3%和30.8%,并有效改善了果实色泽,提高了樱桃番茄的外观品质。PP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积累,较CK分别增加了24.2%、25.5%、96.6%和30.9%;番茄果实中的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分别增加18.7%、33.3%和56.2%,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了27.7%和29.4%,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的抗氧化活性。  【结论】  外源喷施2 g/L的猪血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改善番茄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和番茄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提高樱桃番茄产量、改善营养和功能性品质的高效有机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樱桃番茄栽培中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解决病虫为害重、防治难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樱桃番茄生产上常见的病害和虫害种类及其化学防治适用的药剂类型与制剂,分析了樱桃番茄栽培中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的原因,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辐照对樱桃番茄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特性的影响,以樱桃番茄为材料,分析了樱桃番茄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李斯特氏菌3种致病菌D_(10)值,并对辐照样品在室温下贮藏0、2、4、6、8、10 d后的色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樱桃番茄中接种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李斯特氏菌的D_(10)值分别为0.088、0.243和0.264 kGy;辐照剂量低于2.0 kGy时对樱桃番茄在室温条件下色泽L*值、a*值、b*值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2.0 kGy可以作为樱桃番茄辐照的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降低樱桃番茄的致病微生物含量及辐照技术在保障生鲜果蔬受致病菌污染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振动胁迫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无损伤、成熟度相同、大小一致的樱桃番茄,分别采用2 Hz(CL1)和3 Hz(CL2)两种振动频率处理模拟不同运输路况,以未处理为对照组(CK),10 h后,将樱桃番茄置于8℃贮藏,每隔3 d对3组樱桃番茄的生理指标和电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振动胁迫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具有明显影响。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在生理品质方面,与CK组相比,经过振动处理后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抗坏血酸、过氧化氢含量在CL1组差异显著(P<0.05)、CL2组差异极显著(P<0.01);电学特性方面,与CK组相比,振动处理组CL1和CL2的并联等效电容(Cp)上升趋势明显,并联等效电阻(Rp)、复阻抗(Z)下降趋势明显。生理品质和电学特性的变化幅度均表现为CL2>CL1>CK。振动频率越大,樱桃番茄的生理品质和电学特性受到的破坏程度越明显。对生理品质和电学特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滴定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电学特性相关性最高,说明电学特性可以用于生理品质的检测。本研究结果可为减轻物流运输过程中樱桃番茄生理品质损伤和电学特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樱桃番茄俗称小番茄,也称圣女果,是全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南美洲,引入中国后,以其清新的味道、美观的外形,补血功效进入水果和菜类市场,现在拥有极大的市场。樱桃番茄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高浓度的糖分,备受消费者喜爱。基于此,从选苗、栽植、管理、灾害防治、合理采收等方面探讨樱桃番茄的栽培。  相似文献   

7.
LED红蓝弱光照射保持樱桃番茄冷库贮藏品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单色光对番茄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开发樱桃番茄保鲜新技术,以绿熟期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试材,在4℃条件下分别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红蓝单色弱光(30 lx)持续照射,研究LED红蓝单色弱光对樱桃番茄采后贮藏过程中感官和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LED试验装置稳定可靠,红蓝单色光的发射光谱稳定,不因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发生偏移。贮藏10 d以后LED红蓝光处理的樱桃番茄感官品质显著优于无光对照(P0.05),且LED红光处理好于蓝光处理(P0.05)。LED蓝光照射能较好地保持樱桃番茄维生素C含量(P0.05),但LED红光照射不利于维生素C含量的保持。LED红蓝单色弱光照射有利于促进樱桃番茄早期贮藏过程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积累,显著抑制贮藏后期糖含量的下降(P0.05)。LED红蓝单色弱光照射处理还能显著延缓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下降(P0.05),提高樱桃番茄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其中LED红光处理显著高于蓝光处理(P0.05)。贮藏20 d时,红光照射可显著促进番茄红素的合成,但贮藏过程中LED蓝光照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与对照(CK)相比,LED红蓝弱光(30 lx)照射有利于樱桃番茄4℃贮藏过程中感官和营养价值的保持,其中LED红色弱光照射处理效果较好。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物理保鲜方法,LED红蓝弱光持续照射处理在樱桃番茄采后营养品质调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樱桃番茄又名迷你番茄,属茄科番茄属中以成熟多汁浆果为产品的草木植物,单果重10~20g,可以生食、煮食或整果罐藏,是菜中佳肴,果中珍品。选择果色鲜红的樱桃番茄品种——圣女,采用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果实在春节期间上市,不但增加了市场水果的品种,也以其鲜红的果色给节日增添了喜庆。  相似文献   

9.
温室有机土栽培番茄营养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腐熟玉米秸、麦秸、菇渣或锯末等农产废弃物及有机肥为有机化栽培的有机原料,添加土壤后配成有机土进行了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下番茄对氮磷钾的单株吸收量、养分利用率以及养分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不同。全生育期N∶P2O5∶K2O=1∶0.194~0.375∶0.903~1.412。根据番茄产量计算出每生产100kg番茄果实的养分需要量为:N136.7~201.4g,P2O539.9~60.0g,K2O156.7~235.7g。综合不同有机土配比对番茄养分利用率、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大粪干+玉米秸+锯沫或菇渣(1∶2∶1)的配方较好。  相似文献   

10.
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减施化肥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EM和春语)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处理(RCF+EM)的樱桃番茄产量高于全量化肥处理(C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RCF+EM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F处理(P0.05),增幅依次为31.05%、27.82%、62.73%;RCF+EM处理的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CF处理,其中p H、碱解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增幅依次为13.07%、20.83%、66.10%。与EM菌剂相比,春语微生物菌剂的效果总体较差。因此,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可提高樱桃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对土壤肥力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避雨栽培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能改善番茄生长环境,降低番茄发病率,增加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与露地栽培相比,产量提高了40.2%,果实Vc含量增加2.4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53%,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35%。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随着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的推进与实施,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试验研究。本研究旨在整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定量分析有机无机配施方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以期为我国可持续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知网、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和维普文献数据库,以“番茄”和“产量”为主要关键词检索文献,共筛选出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文献32篇。提取文献中有机无机配施和单施化肥处理数据,番茄产量、Vc、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数据分别为98、39、33和21组。以单施用化肥为对照,选择反应比作为效应值,采用Meta分析方法,主要整合分析有机无机配施方法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类分析影响产量效应的因素,包括时间和区域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和pH值及田间管理实践。【结果】通过Meta分析处理的番茄产量和品质效应数据的失安全系数均大于5n+10,其结果可靠度高。除了番茄可溶性糖效应数据,其他用于Meta分析的数据漏斗图均对称(P>0.05),不存在发表性偏倚。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配施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增产率为7.1% (5.13%~9.07%);显著增加了番茄V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长率分别为21.2% (10.3%~33.3%)和14.3% (3.7%~15.6%);显著降低了番茄中硝酸盐含量19.4% (27.9%~9.7%)。番茄产量效应的分类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区域因素对番茄产量效应影响显著,且随着有机无机配施时间的推移,有机无机配施番茄增产率呈增加趋势,东北农田区番茄增产效应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番茄增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288),土壤pH值与番茄增产率呈负相关关系(R2=0.7230)。田间管理实践对番茄产量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番茄增产率高于露地;现代商品有机肥增产率高于传统有机肥;各水平种植密度和无机肥施用量下,番茄增产效应均显著。无机氮肥(折合纯N)施用量控制在200 kg/hm2以内即可以得到较高的增产率(10.7%)。【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且有机无机配施施用的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设施栽培的效果好于露天。有机无机配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延缓土壤pH的下降,这是体现有机无机配施效果的重要原因。有机肥商业化处理是提高有机肥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以单质硝酸钙和市场钙肥产品(糖醇螯合钙)为对照,研究了以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糖醇)为主剂的螯合钙肥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钙肥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均有提升效果,但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剂的螯合钙肥应用效果最好。喷施小分子有机物螯合钙肥的樱桃番茄单株产量比硝酸钙和糖醇螯合钙分别平均提高9.68%和3.42%;番茄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喷施硝酸钙分别平均提高16.60%、11.19%和12.21%,可滴定酸含量平均降低7.03%;与喷施糖醇螯合钙相比,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平均提高5.95%、6.02%和9.20%,可滴定酸含量平均降低7.75%;植株中钙的累积量分别比喷施硝酸钙和糖醇螯合钙平均提高17.86%和7.66%,果实钙含量分别平均提高22.73%和7.14%。因此,以氨基酸和糖醇为主剂的螯合钙肥在樱桃番茄上的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王慧俐  郑晓冬 《核农学报》2022,36(2):466-472
为探讨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产量、品质及采后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杭杂5号樱桃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于温室大棚盆栽条件下在植株根部接种印度梨形孢,待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的产量、自然腐烂率、对病原菌的抗性及贮藏期的...  相似文献   

15.
陕北设施大棚普遍存在土壤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过量施用化肥等问题。为加快该区设施大棚农业发展、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利用蚯蚓粪有机肥袋料栽培和传统土壤栽培2种模式,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金棚秋盛”番茄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灌溉方式,研究了蚯蚓粪有机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蚯蚓粪有机肥袋料栽培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株高5.2%,增加茎粗29.1%,提高坐果率15.4%,且能增加产量22.0%,并提高产值113.4%。番茄氨基酸、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以及果型和果色等外观品质均高于传统土壤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蚯蚓粪有机肥袋料栽培能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农户收入,是适宜在陕北大棚推广的有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土壤酶和微生物以及樱桃番茄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明确樱桃番茄在南方黄壤下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响应,为樱桃番茄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及土壤培肥提供参考。以樱桃番茄为研究对象,在施用菌棒有机肥5.0 t/hm2 的基础上共设置6 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施肥)、T1(化肥减量10%)、T2(化肥减量20%)、T3(化肥减量30%)、T4(化肥减量40%)和T5(化肥减量50%)。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分别平均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8.8%、蔗糖酶活性14.6% 和纤维素酶活性31.9%,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14.9%,而过量减肥(T4、T5)显著降低脲酶活性;化肥减量10% ~ 50% 配施有机肥,单穗果数分别增加20.8%、18.3%、17.3%、12.9% 和12.7%,产量分别提高10.6%、10.5%、8.4%、0.6% 和0.2%;改善樱桃番茄的品质,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0.9% ~ 8.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4.7% ~ 11.3%、维生素C 含量提高了1.3% ~ 3.5%,可滴定性酸含量降低了8.5% ~ 12.8%,糖酸比提高了1.0% ~ 2.5%。因此,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化肥减量20 ~ 30%,同时配施5.0 t/hm2 有机肥为最适宜的养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催化式红外辐照改善樱桃番茄去皮效果及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寻一种去皮效果好、产品品质破坏低和环境友好型的樱桃番茄去皮方法,该文采用催化式红外技术对樱桃番茄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催化式红外条件对樱桃番茄去皮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去皮方式(热水和碱液去皮)和超声波去皮方式进行对比,比较其去皮效果、番茄红素含量、果肉色泽和质构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式红外在照射距离30cm和照射时间3min的条件下,樱桃番茄的去皮效果最佳;与传统的去皮方式相比,催化式红外的去皮效果显著提升(P0.05);并且经催化式红外去皮方法所得樱桃番茄的皮肉质量比仅为7.68%,显著降低了樱桃番茄的果肉损失(P0.05)。此外,催化式红外去皮很好地保持了去皮后番茄果肉形状的完整度,是一种去皮效果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樱桃番茄去皮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樱桃番茄氨基酸组成及风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品种樱桃番茄的风味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了8个品种樱桃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糖酸比、Vc含量、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红果樱桃番茄品种的部分风味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模式谱)优于黄果品种,尤其是红果品种浙樱粉1号和浙樱红1号,其中,浙樱粉1号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有机酸含量、Vc含量、呈味类氨基酸(鲜味、甜味、芳香类)含量及氨基酸营养价值均处于较高水平。红果樱桃番茄品种之间的总糖含量、Vc含量,以及黄果樱桃番茄品种之间的有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甜味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均呈现出较低的变异系数。氨基酸营养价值分析表明,缬氨酸和亮氨酸是樱桃番茄的2个主要限制氨基酸。本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樱桃番茄的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千禧”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及植株打顶后的修剪方式对樱桃番茄的果实发育、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修剪方式(Pc)相比,在氮素供应充足条件下,优化修剪方式(Po)可明显提高樱桃番茄的产量和果实单果重。其中在适宜氮素供应水平下,樱桃番茄产量提高49%,平均单果重提高20%;在氮素过量供应条件下,樱桃番茄产量提高27%,平均单果重提高25%。进一步分析表明,优化修剪能显著提高樱桃番茄果实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并通过提高植株叶片中的氮含量来促进番茄源活力,说明在适宜的氮素供应水平下,改善打顶后的樱桃番茄的库源关系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宁夏银川市日光温室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成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本技术操作规程,具体规定了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的管理措施,以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的发展瓶颈,为推广设施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番茄高效栽培及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