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试验发现,湿料饲喂对提高猪日增重较干饲料组表现出一定优势,然而,无论是保育猪还是育肥猪,智能湿喂料组猪死亡率都高于干饲料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与追溯系统成为当前养猪业发展的热点,智能化饲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智能饲养设备以湿饲料为载体,具有提高饲料适口性和猪生长性能等优势。本试验选用智能饲养设备,分别以保育猪、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探索智能化湿喂料设备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此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抽取均重稳定的猪群,分别进行保育和育肥试验,对照组采用自动干料槽饲喂,试验组采用武汉中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粥料饲喂机,以期了解粥料饲喂对断奶仔猪至育肥猪各阶段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粥料饲养的猪群较干料饲喂组猪群生长性能有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采食量提高、料肉比降低、成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6)
为研究干料饲喂与湿料饲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约8~9 kg、健康的大约克仔猪120头,随机分为干料饲喂组和湿料饲喂组,每组公母比例相同,分为6个栏,每栏10头猪进行饲喂。干料饲喂组猪只断奶转入保育舍后,用干料自动食槽投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湿料饲喂组猪只采用智能保育食槽,在下料同时配给一定量的水进行饲喂,自由饮水。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湿料饲喂可提高保育猪生长速度,降低腹泻率,其试验期日增重为352.60 g,料重比为1.21;每千克增重成本为7.25元,较干料饲喂组低1.89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干料与湿料两种不同饲喂方法对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结果:湿料饲喂组(B组)试猪在整个试验阶段的头均增重、头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单位增重的饲料成本、腹泻率等方面均比干料饲喂组(A组)试猪好,说明B组试猪的生产性能要优于A组试猪,因此,以湿料饲养育肥肉猪的效果要优于以干料饲养。  相似文献   

5.
肖和良 《猪业科学》2017,(11):98-100
通过调查,湖南洞口县规模化猪场91%以上都在使用干料槽饲喂生猪,自配饲料占9%用湿料。对干料槽饲喂生猪管理方式,笔者把它总结为3种:粗放式、半粗放、精细化管理,设计3组饲养试验,对日增重、料重比,节料对比等效果比较。试验结果:精细化较粗放式日增重提高5.7%,节料13.0%。并对干湿料槽设备和智能化投料系统进行研究,得出保育猪用液态料饲喂器(湿料槽)好处多,生长猪用干湿料槽均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生长育肥猪采食量大,传统的饲喂方法常会造成猪集中采食,引起争斗和饲料浪费,造成料重比居高,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本试验在保育仔猪阶段应用智能化饲喂器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引进生长育肥猪智能化饲喂器并开展应用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7,(2)
为研究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择24日龄同批断奶、体重较小体况较弱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540头进行分组饲养,对照组(72头)采取常规自动食槽干料饲喂模式,试验1组(260头)和试验2组(208头)分别选用2个不同国产品牌自动粥料饲喂器并采取粥料饲喂模式,仔猪24日龄断奶试验开始,至仔猪70日龄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的增重和采食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保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27.22%(P0.05)和24.80%(P0.05),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24.94%(P0.05)和24.83%(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保育猪的腹泻发病率有降低之趋势(P0.05),其它疾病发病率分别降低10.46个百分点(P0.05)和6.14个百分点(P0.05),成活率分别提高8.90个百分点(P0.05)和4.00个百分点(P0.05)。试验证明,与常规干料饲喂相比,保育猪采用粥料饲喂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干料与湿料两种不同饲喂方法对新丹系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特开展了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干料饲喂组和湿料饲喂组2组料肉比、每kg增重饲料成本相差不大,但湿料饲喂组头均增重、头均日增重、日采食量、腹泻率等方面均好于干料饲喂组,说明湿料饲喂新丹系保育猪的饲喂效果要优于干料饲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枸杞渣饲喂育肥猪的效果及其对生长育肥猪抗病力和猪肉品质的影响,开辟枸杞渣高效利用途径,研究采取单因子对比饲养试验方法,选择日龄相近、个体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仔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饲喂不加枸杞渣、添加5%枸杞渣、添加10%枸杞渣的配合饲料。结果表明:试验1,2组育肥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5.4%、2.9%,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4.0%、1.3%。说明日粮中添加5%枸杞渣可明显提高育肥猪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猪肉市场需求量暴涨,为规模化猪场保育猪规模化养殖管理提供契机。现在的养猪养殖行业,饲养管理技术尤为重要和关键。科学化的饲喂管理,能大大提升养猪生产效益,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此,文章探讨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做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料管理,应注意:选择优质饲料饲喂,严把饲喂饲料质量;加强喂猪营养管理,确保喂料营养均衡。做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喂管理,应注意:改善舍内通风,营造最佳养殖环境;考虑猪群个体差异,酌情进行分群管理。做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疾病防治,应注意:科学免疫接种,增强抗病免疫力;加强药物保健,确保猪群健康成长。细节性问题,笔者一一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7,(5)
为研究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日龄同批断奶、体重体况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540头进行分组饲养,对照组采取常规自动食槽干料饲喂模式,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选用2个不同国产品牌自动粥料饲喂器并采取粥料饲喂模式,仔猪断奶试验开始至70日龄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的血液常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仔猪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提高63.49%和30.56%(P0.05),粥料饲喂的试验1组仔猪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提高26.10个百分点(P0.05)、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22.27个百分点(P0.05)。仔猪血清抗氧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TSOD分别提高2.53%和3.07%,T-AOC分别提高10.14%和6.72%,MDA含量则分别降低6.82%和3.18%,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仔猪血清IgG含量分别提高15.16%(P0.05)和7.04%(P0.05)。试验证明,与常规干料饲喂相比,保育猪采用粥料饲喂方式,不仅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其血液常规指标,而且对于仔猪机体抗氧化性能、免疫及健康状况都具有一定的提升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确保育肥猪快速生长的关键,是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就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浅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1做好断奶仔猪过渡转舍工作规模化猪场仔猪一般采用21日龄或28日龄断奶。刚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为使其安全转入保育舍饲养,必须做好饲料、饲养、生活环境的过渡工作,过好断奶关。主要措施是:①断奶前3天母猪要限制喂料量和哺乳次数,促进仔猪在断奶前采食较多饲料,帮助仔猪由吃母乳逐渐改为吃固体饲料,以防发生营养性腹泻。②要维持…  相似文献   

13.
对于育肥猪的营养标准和饲养方式,近年来研究报导比较多,其中以全价饲养效果较好;这种方法不仅能加快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还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我公司是一个以养猪为主的单位,多年来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完全按照猪的营养需要合理搭配饲料,结果导致育肥猪增重速度慢,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探讨在我场条件下用全价饲料饲喂育肥猪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于1984年进行了如下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选择24日龄同批断奶、体重体况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540头分3组开展喂料模式试验,对照组采取常规自动食槽干料饲喂模式,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选用2个不同国产品牌自动粥料饲喂器并采取粥料饲喂模式,仔猪断奶试验开始至70日龄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的胃、小肠、肝脏和肾脏等内脏器官及胴体发育影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保育猪的胃重分别提高34.56%和39.18%(P0.05),小肠重分别提高30.93%和31.49%(P0.01),肝脏重分别提高34.54%和39.96%(P0.01),肾脏重分别提高45.41%和46.11%(P0.01),胴体重分别提高45.75%和42.60%(P0.01)。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保育猪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分别提高10.38%和13.30%(P0.01),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12.15%和14.54%(P0.01),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15.57%和16.63%(P0.01),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分别降低9.45%(P0.05)和5.93%(P0.05)。在内脏器官发育和小肠黏膜形态各性状方面,2个试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证明,与常规干料饲喂相比,断奶保育猪采用粥料饲喂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内脏器官及胴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有利于维护小肠黏膜的完整性、提高其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季晨  闫冲 《猪业科学》2015,(9):34-37
<正>仔猪在断奶期由于断奶应激、消化生理、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等因素的变化,会导致仔猪断奶后出现采食量下降、腹泻发生率增高、生长停滞等早期断奶综合征,同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对仔猪的生长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经过长期的试验和研究显示:随着智能化保育仔猪湿喂料设备的推广,使用湿喂料(常规的干饲料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饲喂可使仔猪从母乳  相似文献   

16.
<正>一、智能化全自动乳猪料槽设计理念智能化全自动乳猪料槽(智能猪妈妈),是保育猪断奶后适用的智能化全自动饲喂设备,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使保育猪能更好更快地育成,保育猪的给料饲喂过程是极为重要环节,而且直接关系到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然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的牛至精油对育肥猪机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确定牛至精油在育肥猪生产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400头健康、体重相近的三元杂交育肥猪,按照单因素设计,分成4个组,每组100头育肥猪。对照组育肥猪饲喂基础饲料,试验1组育肥猪饲喂基础饲料+100 mg/kg的牛至精油,试验2组育肥猪饲喂基础饲料+200 mg/kg的牛至精油,试验3组育肥猪饲喂基础饲料+400 mg/kg的牛至精油。试验周期包括1周的预饲期和4周的正式试验期。试验结束,每组挑选10头育肥猪采集血液,检测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育肥猪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有提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影响;试验2组育肥猪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有降低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在育肥猪生产中使用适量的牛至精油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能,且牛至精油的最适添加剂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在夏季实际生产中饲喂湿料是否会对育肥猪的生长起促进作用,2018年7~8月在某规模场选取246头育肥猪进行为期30天的干湿料饲喂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干料组125头猪的平均体重48.38kg增长到65.79kg,总采食量为6375kg,日增重为0.58kg/d,日采食量1.60kg,阶段料肉比为2.93:1;湿料组121头猪的平均体重45.45kg增长到69.10kg,总采食量为6585kg,日增重为0.79kg/d,日采食量1.81kg,阶段料肉比为2.30:1。通过对比可知,饲喂湿料可使日增重上升35.86%,采食量增加6.82%,料肉比降低21.88%。从结果可知在夏季,在养殖生产中饲喂湿料能促进育肥猪的生长以及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育肥阶段是指幼猪在结束保育后进入圈舍饲养,直到出栏这一阶段。这个阶段猪的生长发育达到最快,是养殖户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育肥猪的饲养量正在逐步增大。育肥猪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较好。育肥猪健康的出栏是值得我们尤其关注并解决的问题。育肥猪的生产过程中,饲养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育肥猪的饲养因素有很多,驱虫药要按说明使用,同时要做好灭蝇蚊工作。如环境控制、饲料和饲喂、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20.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对其后期育肥性能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饲养管理出现问题,就会使猪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从保育猪的生理特点、保育猪的营养需求、仔猪的科学断奶、保育舍的准备、保育猪的分群调教、保育猪的饲喂、保育舍的卫生消毒、保育舍的温湿度和通风、保育猪的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