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索CB-1烟叶最佳采收成熟度与SPAD值之间的关系,根据中、上部鲜烟叶外观特征将不同采收成熟度进行分类,并测定采收时不同成熟度烟叶SPAD值,对各处理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进行评价测定。结果表明:中部叶以叶面8~9成黄,主脉变白2/3以上,支脉变白1/3以上,上部叶以叶面9~10成黄,主脉全白,支脉变白1/2以上为采收标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上中等烟比例高,产质量较高,感官评吸质量更好;其SPAD值分别为,中部叶24.55~27.23,上部叶24.76~25.65。该结果同时为建阳CB-1烟叶成熟采收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稻茬烤烟湘烟7号上部烟叶采收适宜成熟度,设计M1(习惯采收)、M2(延迟7 d采收)、M3(延迟14 d采收)3个处理,研究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不同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上部6片烟叶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中的SPAD值降低;上部烟叶延迟7 d采收有利于降低烤后烟叶杂色烟和烤青烟比例,提高正组烟叶比例,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M2较M1、M3上等烟比例分别高6.3和17.8百分点,均价分别高5.86%和14.68%。湖南桂阳烟区烤烟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以M2为宜,叶片SPAD值22~29、叶面变黄60%~80%、主脉变白80%~100%、支脉变白50%~80%、部分茸毛脱落、成熟斑较多可作为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善建阳烟区散叶烘烤的工艺流程,推广散叶烘烤工艺技术,2015年在黄坑镇和回龙乡开展了散叶烘烤示范试验,对散叶烘烤与常规挂杆烤后烟的外观质量、评吸质量、能耗成本以及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挂杆烘烤比较,散叶烘烤装烟量相对较大,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好,感官评吸总分较高;在用工方面,采用散叶烘烤,K326品种每烤平均用工量减少2.89个,CB-1品种减少1.29个;采用散叶烘烤后,虽然单烤能耗增加,但由于其装烟量大,每千克干烟成本较常规挂杆烘烤节省1.56~1.26元,且中上等烟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河南浓香型上部烟叶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在河南省叶县浓香型烟叶种植基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生产采收成熟度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成熟度采收(提前5 d,推迟5、10、15 d)对河南浓香型上部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采收成熟度相比,适当延迟采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部烟叶的成熟采收表征及外观质量,部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也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内在感官品质则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以推迟5 d处理的烟叶内在感官品质最佳;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推迟,上部烟叶产量和产值都显著降低;单叶重有随着采收时间推迟显著降低的趋势,而上等烟比例则随着采收时间推迟呈现先显著增加又显著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在河南浓香型烟区,其上部烟叶在常规采收成熟度的基础上推迟5 d采收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烟叶外观等级质量与烟叶内在品质间的关系,为烟叶分级提供一个量化的指标。[方法]以K326为材料,研究初烤烟叶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好的烟叶在经济性状上表现为中上等烟叶比例、均价高;烟叶外观质量与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研究结果为烟叶生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下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326’为材料,探讨新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下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方式对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叶分两次采烤,其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比一次采烤分别显著提高6.98%、9.13%和16.57%,烟叶平均经济效果指数(ECI)显著增加5.3;上部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指标、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显著改善,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显著增加2.2;感官质量有所改善;类胡萝卜素香气物总量和中性致香物总量分别提高1.80、80.4μg/g。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中上部烟叶的烤后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试验采用密集烤房研究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对云烟87中上部烟叶烤后外观质量、颜色值、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部烟叶,以T3处理(湿球温度39℃),在外观质量、评吸质量、风格彰显程度、化学成分评价分值得分最高,经济性状较好,烤后烟叶综合质量依次为T3处理(湿球温度39℃)>T2处理(湿球温度38℃)>T1处理(湿球温度37℃)。随着定色前期湿球的提高,代表红色的a值有提高的趋势,鲜干比逐渐略有增大,说明有利于物质转化,加深烟叶的颜色,改善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烤烟上部烟叶主要采收方式,分析了一次性采收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主要化学成分、等级质量的影响,并对一次性采收技术提高烟叶品质和烟农收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和烘烤效率,优化烘烤工艺,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2016~2017年在甘肃陇南地区设计了15个鲜烟叶含水率处理,研究下、中、上部叶烘烤的含水率与烘烤时间和烟叶外观及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烟叶含水率能提高变黄速度,缩短变黄时间,减少干物质的消耗,提高烤后烟叶质量。最佳含水率为:下部叶79. 5%,中部叶79. 3%,上部叶79. 2%;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烟叶变黄慢,含水率低于最佳含水率烟叶有烤青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以云烟87为对象,对武夷山有机烟叶及常规烟叶主要等级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内在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武夷山云烟87有机烟叶质量优于常规对照,中上部烟叶质量明显较好。具体为有机烟叶外观质量较好,颜色以浅橘黄为主,烟叶弹性、强韧性好,叶片结构疏松,烟叶色度强;烟叶烟碱含量较低,糖含量较高,化学成分含量适宜,糖碱比较高,钾氯比较为适宜,协调性好;感官评吸清香风格突出,回甜感好,烟香绵长细腻,口感较好,余味干净舒适,特别是上部烟叶总体评价较好,可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箱式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4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箱式烘烤与传统挂竿烘烤方式下烤后烟叶的质量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烘烤方式下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不大,中部烟叶感官质量表现为箱式烘烤优于挂竿烘烤,上部烟叶为挂竿烘烤略优于箱式烘烤;箱式烘烤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指数得分高于挂竿烘烤,而上部烟叶则为挂竿烘烤高于箱式烘烤;箱式烘烤烟叶中多数香气物质含量高于挂竿烘烤。综合分析,箱式烘烤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均高于或接近挂竿烘烤烟叶,与挂竿烘烤烟叶相比,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更有利于烟叶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网式装烟框散叶装烟的烟叶烘烤质量,研究了与之相匹配的持续升温烤香烤柔烘烤工艺(T),并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烘烤工艺(CK)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等级结构;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294.32%、66.02%和17.89%;显著降低下低等烟、级外烟、光滑烟和僵硬烟的比例,下部叶的下低等烟、级外烟和光滑烟分别降低39.09%、58.98%和54.56%,中部叶的下低等烟降低31.19%,上部叶的下低等烟和僵硬烟分别降低47.02%和87.59%;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更适宜;香气成分含量更高,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5.88%、10.82%和2.92%;评吸质量更好。因此,烤香烤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烟区种植的津引品种KRK 26和美引品种NC 297初烤烟叶作为材料,对两个品种烟叶的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评吸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KRK 26中部叶外观质量与NC 297相当,上部叶比NC 297稍差,烟叶氧化钾含量显著高于NC 297,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低于NC 297,多酚类化合含量高于NC 297。总体上看,KRK 26外观质量稍差于NC 297,评吸质量与NC 297差异不大;KRK 26烟叶具有氧化钾和多酚化合物含量高、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稻茬烤烟上部烟叶的适宜采收成熟度,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湖南江华烟区开展双因素田间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间和叶位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指标,并采用偏Eta2值对烤烟上部烟叶采收时间和叶位及其互作对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上部烟叶单叶质量、叶质重下降,含梗率、叶片厚度、平衡含水率增...  相似文献   

15.
移栽深度及覆膜和培土方式对烤烟产质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覆膜方式、移栽深度和培土方式三因素交互效应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在云南罗平烟叶产区,以当地主栽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置2种覆膜方式(膜上、膜下)、2种移栽深度(20、30 cm)、2种培土方式(培土、不培土)三因素组合,共8个处理,测定烤烟成熟期农艺性状和发病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膜上、移栽深度30 cm、培土处理的烤烟成熟期农艺性状优于其他处理,烤烟病害发生最少,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品质最好,经济性状表现最佳。三因素交互效应对农艺性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是对茎围无影响。因此,在云南罗平烟叶产区,烤烟的最佳移栽方式为膜上、移栽深度30 cm、培土,这样在提高烟叶产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优化烟叶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云烟87和K326在南平烟区的表现,通过田间栽培对比试验,研究了云烟87和K326的农艺性状及烟叶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云烟87的株高、节距、叶片均大于K326,叶片数少于K326;云烟87叶片身份较厚,色度较强,结构疏松;K326颜色较深,组织细致,但外观表现较差;云烟87、K326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均较适宜,协调性好;云87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而K326烟气比较细腻。  相似文献   

17.
为给郴州烟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云烟99’为材料在郴州嘉禾县开展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个留叶数处理(15、17、19、21片)和2种上部叶采收方式处理(分次采收、一次性采收),研究了留叶数与采收方式对郴州烤烟经济性状与上部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部叶采收方式对‘云烟99’整体经济性状影响不大,而留叶数对经济性状影响显著,在留叶17~19片条件下经济性状表现较好;(2)留叶数与采收方式对上部叶糖碱比、氮碱比及钾氯比有极显著影响,两者互作对糖碱比、氮碱比有显著影响。适当增加留叶数与一次性采收可显著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显著提高上部烟叶钾含量,协调各化学成分含量;(3)留叶数与采收方式显著影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以留叶17~19片、一次性采收处理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较多;(4)留叶数与采收方式对烟叶评吸质量影响较大,以留叶17~19片、一次性采收处理的烟叶评吸质量较好。综合来看,留叶17~19片、上部叶一次性采收有利于提高‘云烟99’经济性状与上部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云烟87’为试验品种,对云南景东烟区高(1550m)、中(1350m)、低(1150m)3个不同海拔初烤烟叶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下烟叶外观质量表现一般,部位间差异较小,化学成分中总糖、还原糖含量偏低,化学协调性较差,感官特性清香风格明显,烟香透发性稍差,浓度劲头较低;中海拔烟叶外观表现较好,油分较足、叶片结构好、身份适中,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协调性较好,感官评吸品质好,烟香饱满透发性好;低海拔烟叶外观质量表现稍好,烟叶色度较强,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协调性较好,感官评吸质量较好。总之,中海拔烟叶质量表现最好,低海拔烟叶质量稍逊于中海拔烟叶,高海拔烟叶质量表现较差,需要通过后续加工技术和醇化技术来提高其烟叶价值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氮肥前移和源库修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前移和源库修饰(打顶、打叶)处理对烤烟大田各生育期农艺性状与烤后烟叶叶片厚度、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前移处理烤烟在生育前期生长较为旺盛,后期以源库修饰处理长势较好,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以移栽后25 d内完成氮素追肥并进行源库修饰整体表现最佳;氮肥前移对叶片厚度影响不大,源库修饰使中上部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同时采取氮肥前移和库源修饰两种处理措施,其产量、产值分别为2356.28 kg/hm2和47125.60元/hm2,烟碱和总氮含量最为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综合考虑,移栽后25 d内全部完成氮素追肥并进行源库修饰的处理措施最适宜当地的烤烟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凤凰县千工坪烟区,以K 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移栽期对烤烟病害程度、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移栽烤烟,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赤星病与病毒病危害,减少上部烟叶的病斑,增加烟株株高、有效留叶数、烟叶长度与宽度,提高烟叶产量。与4月22日移栽相比,5月11日移栽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489 kg/hm2,9 702元/hm2,1.4元/kg和16.7%。在湘西凤凰县或气象条件类似的植烟区,适当推迟烤烟移栽,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比例,上部烟叶开片情况显著改善,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并显著增加了产值与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