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南川市笋竹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笋竹作为“十一五”期间南川农业发展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南川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南川现有“世界一绝,中国独有”的金佛山方竹16万亩,年产鲜笋1万吨,年产值超过1亿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笋竹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导致笋竹产业化程度低,加工档次不高,品牌不优,亟待需要用产业化发展理念去指导笋竹产业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南川笋竹产业发展对策,以期能为南川笋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甜笋竹引种栽培及系列食品加工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笋竹又称麻竹,是竹亚科慈竹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笋用竹之一。介绍了甜笋竹的引种栽培及系列食品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从广西柳州地区引种杂交竹、麻竹、清甜竹、巨竹和吊丝球竹等笋用竹,在三峡库区进行了适生性、出笋成竹能力、生长量及幼竹生长节律、冻害情况、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等指标的系统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以笋用竹为目的可重点推广麻竹、巨竹、清甜竹;以笋材两用为目的可重点推广杂交竹、吊丝球竹。总结提出了笋用竹栽培管理技术。2002年以来,共推广栽植杂交竹、麻竹126.3万株,建设笋竹基地2406.3hm2。  相似文献   

4.
麻竹是优良的笋竹两用丛生竹。麻笋产量高、品质优。马站区有丰富的麻笋资源,深受群众喜爱。苍南县罐头食品厂抓住这一优势,拟建年产5000吨出口麻笋罐头生产线,为开发山区经济服务。该项目得到商业部、  相似文献   

5.
竹林资源属于生态经济型产业资源,丛生竹栽培利用是四川省竹林经营的特色与活力。借助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引种推广的撑绿竹、麻竹,已深刻地影响到四川竹业资源基础,促成了竹材制浆造纸、笋竹、竹文化旅游的优势产业地位,相关的研究与推广实践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竹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地区而言,竹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异地安置脱贫等工程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林业改革政策的推动也给竹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外部环境。田林县麻竹林资源丰富,麻竹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麻竹笋加工业发展较快,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论述从1995~2005年,三个五年期间,田林县农民收入的变化及麻竹产业产值增加的变化。同时随机挑选了85户农户进行收入调查,分析麻竹产业收入占总收入中的变化及麻竹产业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竹产业是安吉县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十年来,安吉县的竹产业迅速发展,但现有竹产业主要是竹基础产业和笋竹加工产业。随着市场的成熟,本文就竹产业公。何进一步开发进行了探讨,着重提出发展“源头”,提高笋竹加工机械化程度,竹产业化工化,产业规模区域化及产业行业协会的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八渡笋竹即麻竹,别名楠竹,属禾本科牡竹属丛生竹类大型竹。成年竹高达25米,胸径20~25厘米。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壤土或沙壤土,在温度为  相似文献   

9.
重庆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是我国第1个竹类生物产业基地,也是重庆市第1个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麻竹生物产业,对荣昌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系统调研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麻竹产业分类、基地建设的功能以及生物产业发展的目标、措施、技术支撑和动力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荣昌发展麻竹生物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促进"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具体建议,包括: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加快发展麻竹二、三产业,重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唐世叙 《中国林业》2012,(20):36-37
林业产业的希望和潜力在于产业化,“一域一品一产业”是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重庆市南川区以方竹为支撑发展成一大笋竹产业,全区涌现出竹笋加工龙头企业5个、笋竹专业合作社18个,年加工竹笋等产品4万多吨,实现产值4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万元,上缴利税3000多万元,创造了独具特色高效的南川现代林业产业。2011年南川区被评为“中国特色竹乡”,在新的时期书写了“一根方竹一产业,特色竹乡耀中华”的林业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针对麻竹笋用林因长期管护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竹林退化、产笋能力下降、竹农经济效益受损的现状,通过采取扒土晒目、培土施肥、除蔸打萌、浅翻垦复、地膜覆盖等综合培育措施以及适当的密度控制对退化竹林进行修复。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培育管理和适当的密度控制,可以显著提高退化麻竹林的出笋率、单笋质量和笋产量;提高笋产量的适宜密度控制措施为:1年生竹株每丛留4株,2年生竹株每丛留2株,其余年龄的竹子全部采伐。  相似文献   

12.
以遭受霜冻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试验材料,研究在2016—2018年3种霜冻恢复措施对麻竹立竹生长和竹笋生长特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对3种霜冻恢复措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霜冻恢复措施对竹高、胸径、丛幅、笋地径、笋高、笋质量及出笋数量均具有影响。皆伐后常规经营模式下的立竹生长指标和笋生长特性指标均逐年增大,其中2017年和2018年竹丛丛幅、笋总质量和笋数量大于其他2种模式;持续常规经营模式下的麻竹立竹竹高、胸径和平均笋基径最大;无人工经营模式下的立竹各生长指标和笋生长指标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麻竹遭受霜冻后,采取持续常规经营措施能够保证麻竹生长和笋产量的增加,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比分析了引自福建华安县的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Vittata’)、撑麻青1号[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Bambusa textilis)]、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5个竹种在福建南靖县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5个竹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适应性;5个竹种间在竹高、胸径、出笋量及丛幅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立竹度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黄金间碧竹的胸径最大,撑麻青1号的出笋量和丛幅最大,花吊丝竹立竹度最多。黄金间碧竹和撑麻青1号的叶、枝和秆生物量和含水率均较高,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光合产物积累能力,有利于新竹生长和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云南、福建、浙江、重庆、四川、广东等地竹种进行了调查,选择当地主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子开展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6个竹种在主产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组培外植体以播种苗枝条为最佳,其次依次为种子、无性繁殖苗枝条、成年竹枝条;3)16个竹种的组培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麻竹 > 绿竹 > 龙竹 > 香糯竹 > 巨龙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版纳甜龙竹 > 筇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4)16个竹种组培苗的造林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龙竹 > 麻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巨龙竹 > 绿竹 > 版纳甜龙竹 > 香糯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筇竹。组培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重要经济竹种的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5.
‘花融麻’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Huarongma’为牡竹属融水麻竹D. latiflorus var. rongshuiensis的变异植株培育而获得的竹类新品种。2020年发现于广西南宁市竹藤种质资源库,连续3年的新生竹秆变异特征一致、稳定。‘花融麻’与融水麻竹的关键区别在其秆基部节间绿色,间有粗细不一的淡黄色纵条纹,观赏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选择35个经济竹种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微体快速繁殖试验及苗木培育试验。结果显示,以种子作为外植体组培效果最好,其他依次为幼年竹节芽、小枝芽、大枝芽,成年竹节芽组培效果最差。相同炼苗条件下,毛环刺竹、实心瓜多竹、孝顺竹、黄金碧玉竹、非洲锐药竹、麻竹和大佛肚竹更易存活和发笋。苗木培育试验结果显示,蛭石是较为理想的炼苗基质,腐殖土及"30%锯末+70%红土"均为较好的育苗基质;组培苗移栽后施以N、P、K复合肥作为叶面肥,配以微量元素的追肥,可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竹子组培苗便于运输且成本低,因此成为生产竹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金丝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Jinsimazhu’为牡竹属麻竹D.latiflorus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2016年发现于广西容县六王镇,移植到广西林科院竹园,连续分蔸繁殖,变异特征一致、稳定。‘金丝麻竹’与麻竹的关键区别在其秆分枝或芽的一侧具黄色纵条纹,观赏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了麻竹林下仿野生条件栽培的"兴农"和"京平"2个品系的4个长裙竹荪品种的产量。结果显示:兴农D89与京平D89、兴农D1与京平D1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兴农D89、京平D89产量显著高于兴农D1、京平D1;温度、湿度、光照等相关环境因子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麻竹林分郁闭度为0.7时的竹荪产量高于郁闭度为0.9和0.5时的产量,表明光照过强或光照不足均抑制竹荪产量;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生长温度为23~29℃,低于22℃或超过30℃时竹荪产量均显著下降;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湿度为65%~80%,湿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竹荪产量。  相似文献   

19.
‘曼歇甜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anxie Tian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的勃氏甜龙竹(云南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Munro) Kurz,1998年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的勃氏甜龙竹栽培居群中,是勃氏甜龙竹栽培型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优质笋用竹新品种。‘曼歇甜竹’与勃氏甜龙竹栽培型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形更加高大、粗壮,秆高15~17 m,直径10~16 cm,梢头下垂,2级分枝反抱主枝,秆箨初期绿色,产笋量达7 500 kg/hm2以上;而后者秆形相对较小,其秆高10~15 m,直径10~12 cm,梢头极度下垂,2级分枝不反抱主枝;秆箨初期红棕色至鲜黄色,产笋量在6 000 kg/hm2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