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安吉竹博园改扩建的引种工作,研究调查了17属、148个全冠种植竹种不同季节造林成活率,分析了影响竹子造林成活率相关因子。结果表明,竹种的造林成活率不仅与竹种的生活环境相关,而且与季节,水分,温度,竹种的生物学特性,引种距离,以及引种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充分了解这些因子,对于竹种引种工作者以及生产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竹类引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导四川竹类引种的概况,作者曾同有关人员自7省引入竹种20属、130种。其中:省外、国外10属、56种。在四川省林科院成都林业试验场,作栽培驯化试验后,又引至灌县、长宁、纳溪等县栽培的生长调查数据;并按在我国引种10个县(市)的7个气候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作气候区划。再结合四川省的地形地势、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竹类分布和竹子引种成效,作竹类引种初步区划,提出区划为4个竹类引种分区意见,以便分别制定适宜的引种栽培措施,使竹类生长适合本地的生态环境,为进一步发展竹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8年南方雪灾对川南丛生竹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四川省长宁县51种丛生竹在2008年南方雪灾中的冻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51个竹种平均受冻级达3.2级,受冻死亡的竹种为14个,仅3个竹种小琴丝竹;鹅毛竹、粉单竹没有受冻害影响;(2)调查的15个属的箭竹属、空竹属、泰竹属、香竹属、巨竹属等5个属11个种全部受冻死亡:其他10属受冻的大小排序为:簩竹属>滇竹属>牡竹属>大明竹属>簩竹属=绿竹属>箬竹属>酸竹属>慈竹属>倭竹属;(3)以乡土竹种和引至南昌的竹种受冻最轻;其次是引至杭州、南京的竹种受冻相对相轻;引至南宁的竹种受害中等,冻害最严重是来至热带(西双版纳)的竹种,其死亡率达78%;综合分析表明:受冻程度与引种地有关,气候相似的程度越高,丛生竹受冻也越轻,丛生竹的引种仍然要以气候相似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首份云南省原生和引种竹种(含41属389种、变种、变型)的物种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竹种名称"或"竹种名称+产地"等多种条件查询后,可输出竹种的种属、形态特征、分布地(含具体的地理位置、海拔、生境条件)、竹种分布图及竹种实景图片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了竹种分布和生境信息的可视化查询。查询结果可生成可打印的、布局合理、信息丰富的竹种分布图。该系统的建成可大大降低云南竹种资源调查的成本,提高竹类资源信息的利用率,并实现资源共享,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抗寒性竹种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收集引种的竹类植物22属108个竹种(含变种或变型)生长情况和冻害程度调查,将该院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的竹种抗寒性划分成5个等级,提出了一批值得发展推广的抗寒性强和比较强的观赏、经济竹种;同时,对抗寒性一般及抗寒性弱和极弱的竹种的引种与栽培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岛地区竹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及生长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竹种质资源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分布的为数不多的竹种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因而加快中原地区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迫在眉睫。文章选择在中原地区(河南省博爱县)生长较好的16个竹种,将其引种至青岛市即墨区集中保存。结果表明:16个竹种在引种地总体生长效果较好,新生竹平均胸径和新竹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散生竹和铺地竹的抗寒性较丛生竹好;极寒气候对竹子地上部分秆叶的影响远大于对地下部分竹鞭的影响。此次引种取得的经验可为下一步更多竹种的异地保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北方斑竹生长规律及丰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博爱县是我国北方具有1 800年以上种植历史的竹林之乡,现仍有871 hm2竹园,斑竹是其中优良的竹种资源,兼具材用竹和观赏竹、食笋竹的优良特性.该文介绍了竹区地理、气候及水资源状况,在对斑竹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详细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长的基本规律,并提出北方斑竹园的管护、浇灌、合理采伐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管理要点,对北方其他竹种的稳产高产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下游地区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澜沧江下游地区集中了多种复杂气候和生物群落,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竹亚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竹种分布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发现,该区共有竹种28属160种,其中珍稀竹类植物有15属33种,天然分布和长期栽培竹种77种。根据竹类种质资源特点,可将该区重要竹种划分为4个保护等级:重点保护、紧急保护、特殊保护和一般保护。系统研究该区域的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对于竹亚科分类、竹类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竹类植物属禾本科的竹亚科。全世界已有记载的共五十多属,一千二百多种。分布地区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南北美洲又次之,大洋洲最少,欧洲仅有少量的引种。 竹类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少数属种生长在温带甚至亚寒带地方,例如北纬50°以上的库页岛北部,还有亦竹属的竹种分布,但东南亚的季候风带则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概述江西省笋用竹引种和竹笋业现况。提出了若干建议:摸清适生条件,规划种植范围,合理配置不同笋期的竹种,确保引种造林质量,合理开发本地竹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4种耐寒观赏竹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在北方种植主要受低温的制约。试验选取淡竹、青竹、箬竹和早园竹4种比较耐寒的观赏竹,在山西晋中地区冬季(11月份)自然低温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植株体内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的4个生理指标,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结果显示,不同竹种对低温的适应性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淡竹的抗寒性更强,早园竹的抗寒性较弱。因此,建议在晋中地区可引种淡竹,同时在引种的前3年做好冬季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no previous records about planting bamboo in Changli, Hebei Province, north China. Since they were introduced in 2004, the propinquity bamboo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has demonstrated good adaptability to the cold climate in Changli. The overwintering status of the bamboo and some of its physiological changes after the winter have been studied to ascertain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bamboo to the cold weather in Changli and to establish a firm basis for growing the plants in larger areas in northern China. The bamboo lived through the winter without any protection. The leaves of windward bamboos growing at various intervals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ir viability and health after the winter. The changes in some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the leaves were measured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mboo is partly green even at a temperature as low as -22.3℃in Changli. During the winter, some leaves died and some partly died. Leaves are light in color and turn gradually to a dark green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As new leaves develop,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nd water and the ratio of free and bound water in the old leaves increase as does transpi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s of free amino acid, proline, soluble sugar, malondialdehede (MDA), permeability of the membran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ies decrease. The direction of these physiological indices changes when the new leaves begin to sprout. The old leaves reduce their rate of photosynthesis, their blade functions decline gradually and the leaves fall off towards the middle of June. The cold wind affects the survival of bamboo leaves in winter,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new leaves growing at the start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inquity bamboo can survive the winter in Changli quite well.  相似文献   

14.
小型竹种作为地被在北方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介绍小型竹种作为地被的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适于北方栽培的小型竹种。    相似文献   

15.
根据竹子的生态、文化及园林价值,在研究南北方地区不同竹种特性的基础上,借鉴江南园林的竹造景优势,提出了南竹北调的建议;分析了适宜北方园林的竹造景设计,为丰富北方地区的竹景观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当年的环境适宜性和生长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竹子种植成活率除刺黑竹为60.56%外,其它竹种都在84%以上,且刺黑竹与蓉城竹间的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每100丛母竹平均发笋数量,拐棍竹、油竹子、蓉城竹、篌竹、八月竹、斑苦竹、刺黑竹分别为320、277、231、181、165、61和59株,其中拐棍竹、油竹子与蓉城竹休眠芽萌发相对较多而发笋数较多,斑苦竹和刺黑竹发笋数量较少;篌竹、蓉城竹和拐棍竹新生竹笋的存活率较高,达97%以上,油竹子、刺黑竹次之,最低的为八月竹和斑苦竹;新生竹平均基径八月竹最大,为0.858 cm,其次是斑苦竹,为0.662 cm,拐棍竹最小,仅为0.265 cm,且除刺黑竹-油竹子、刺黑竹-篌竹、篌竹-油竹子、篌竹-蓉城竹外,其它竹种新生竹基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生竹平均秆高以八月竹最高,为88.4 cm,其次为斑苦竹,为64.8 cm,拐棍竹最矮,为22.0 cm,且除刺黑竹-篌竹、篌竹-蓉城竹、篌竹-油竹子、蓉城竹-油竹子、斑苦竹-八月竹外,其它竹种间新生竹秆高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评价,在当地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刺黑竹前期表现种植成效或环境适应性最差,斑苦竹次之,其它竹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11个竹种和不同竹龄、部位毛竹的竹材进行了自然和人工接种致霉菌试验。测定结果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竹种间的自然抗霉性顺序依次为:黄槽毛竹>毛竹>浙江淡竹>刚竹和石竹>红竹和毛金竹>签篌竹>苦竹>黄古竹>茶杆竹,前二种为抗霉竹种,后四种为霉竹种。竹材的抗霉性与竹材的预处理方法和贮存条件有相互作用,冬伐毛竹材的抗霉性随竹株年龄增长而增强,长至5-6度的毛竹,其竹材抗霉性极显著地高于2-4度的毛竹;毛竹杆材上部的抗霉性极显著地高于中、下部。  相似文献   

19.
对尤溪县境内的主要竹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尤溪县境内人工栽培的主要竹种有5种:毛竹、绿竹、石竹、台湾桂竹、黄甜竹;野生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为肿节少穗竹、苦竹。文章认为,应加大对乡土竹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竹种,尽早发挥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凝练竹业精髓,总结竹学成果,弘扬竹子文化。美国竹学家莫古里(Floyd Alonzo McClure)在竹学领域的开创性成就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竹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系统整理了莫古里在1920—1940年在中国建立竹种园、引种和研究竹子、进行竹产业调查、开展竹子种苗繁育试验的实践与理论成果。20年间莫古里在华南和华东地区进行了内容丰富的竹学考察,定义了竹子的假小穗等术语,提出和实践了竹子可以先根据秆箨特征命名、再补充花果性状定名的“先名补花”的竹子特别命名法则,促进了竹类生物多样性研究。此外,文章整理了莫古里科学定名的55个竹子分类群(包括5变种),更新了莫古里命名的45个竹种的系统位置与学名,以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