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为菜粮兼用喜冷凉草本茄科植物,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不仅耐干旱、耐瘠薄,而且不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抢水争地,适应性很广.2015年1月,农业部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然而,我国的马铃薯单产却增产缓慢.据统计,1991年我国马铃薯单产11 t/hm2,2013年单产仅为15.4t/hm2.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主粮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5,(2):31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主办,农业部副部长参与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议讨论了马铃薯主粮化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讨会提出推动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专家表示,在其余主粮作物增产空间小、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消费者营养不均衡等问题的背景下,存在让马铃薯升级为"主粮"的必要性。(新京报)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不同套种模式对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作物组合的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寻找作物搭配合理、低投入高产出的套作模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比较了4种套作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的土壤肥力、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差异。连续种植3年后,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维持或得到提升(速效钾除外)。甘薯茬口对全钾、速效钾消耗均较大,需适当提高钾肥用量。小麦/玉米/甘薯的总产量最高,小麦/玉米/大豆模式的大豆单产量最高,小麦的单产各模式无显著差异。不同模式收益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产投比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小麦/玉米/大豆收益为14196.41元/hm~2,产投比为3.69:1,均为所有模式中最高,加之大豆茬口可以活化土壤养分,是相对理想的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将马铃薯定为主粮,2015年我国农业部将马铃薯主粮化工作列入重要议程。我国已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马铃薯农药的研发及使用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本文将近几年全球马铃薯农药市场情况做一比较,以期为我国马铃薯农药的研发及销售提供市场数据基础。一、全球马铃薯农药市场概述2015年全球用于马铃薯的农药销售额为15.67亿美元,占全球农药销售额的3.1%,比2014年下降7.9%,  相似文献   

6.
庆阳市马铃薯种植环境、技术等优势明显,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加工产业链短、种植品种单一、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2015年,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把马铃薯作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为庆阳市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现就该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四川省继水稻、小麦、玉米、甘薯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2005年其种植面积为36.80万hm^2,占全国的第5位,单产19.71t/hm^2,占全国的第8位,但仅为国外发达国家的1/3。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上使用的主栽品种生产力及综合性状差.不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PVX、PLRV、PVY、晚疫病、青枯病)。随着我省马铃薯产业化的推进。为解决消费者需求和饲料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瑜  王澎 《种子科技》2015,(2):11-13
<正>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标志着在小麦、稻谷、玉米之后,马铃薯已"晋升"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这在马铃薯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如何让"亦菜亦粮"的马铃薯更加凸显主粮价值,关键就要在产业化上做文章。眼下,马铃薯主产区都在加紧制定或调整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发展规划,马铃薯企业也摩拳擦掌,及时调整策略,研发主粮产品。毫无疑问,用产业化手段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必将加速马铃薯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农区主要作物单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ⅡASA)基于中国196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6大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的单产潜力。指出以上作物单产最高潜力分布为:水稻在江淮江汉平原,小麦在秦巴山区,玉米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马铃薯在秦巴山区,油菜在秦巴山区,大豆在鲁西平原鲁中丘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以上主要作物的最高单产潜力是目前全国平均单产的1.2~2.9倍。这对指导我国农作物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1产业背景1.1种子生产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山大沟深,属于典型的山地农业,农业耕地近2.67万hm~2,农作物种植面积4.67万hm~2,主要作物为玉米、马铃薯、水稻、油菜及各类蔬菜、小杂粮,常年农作物用种量超过2万t,其中玉米超过200t、水稻超过50t、马铃薯超过1.8万t。如何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如何把好种子质量关,如何合理引进、布局新优良种,推进现代种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实现了水稻育种史上的两次突破。选育新品种,改革种植制度,实施良种良法,促使我国水稻单产从解放前的不到2t/hm~2到目前跨越6t/hm~2的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俗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查统计2014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681.77万km2,产量达到12 722.6万t。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是青海省的一大优势作物。大通县作为青海省粮油菜主产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全国500个粮棉大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为了使大通马铃薯更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就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在世界上是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466万公顷,鲜薯产量0.7亿吨/年,处于世界第一位。马  相似文献   

14.
日本马铃薯产业的总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峰 《作物杂志》2005,21(3):35-37
日本马铃薯生产水平比较高,年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平均产量达33t/hm2,主产区超过40t/hm2,产量水平超过了我国马铃薯单产的1倍多,可以和世界马铃薯生产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相媲美,在亚洲居领先地位。日本的马铃薯食品加工业比我国起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卡乐比马铃薯有限公司和欧美的一些马铃薯加工企业几乎是同步来到我国开展马铃薯加工业务。1生产与消费概况日本马铃薯的主产区在北海道,属于马铃薯一季作栽培区,栽培面积占全日本马铃薯栽培面积的65%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77%。马铃薯是这里农作物轮作体系中的骨干作物,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甜菜。长崎县和鹿儿岛,马铃薯栽培面积分别占……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玉米育种科学 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建国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的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同期的发达国家。1996年我国玉米总产和单产均已超过小麦而跃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同年玉米增产总额在粮食增产总额中占40.8%,高于水稻的26%和小麦的22%,说明玉米在我国粮食生...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是世界上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山东省邹城市作为鲁西南地区二季作的主要县级市之一,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3330公顷左右,平均单产4360千克/公顷。但是近几年由于盲目大量施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酸化趋于严重,不仅破坏了养分平衡,降低了生产效益,还造成了土壤环境污染。部分地块由于过量施用化肥,马铃薯综合抗性降低,土传性病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和  相似文献   

17.
《种业导刊》2011,(10):48-48
农业部9月20日公布《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自给率要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看全球生态经济系统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运用3种方法预测作物产量潜力,结果表明:(1)利用作物历年单产回归拟合后进行趋势外推,得出多数作物的未来产量潜力极限大约是现在单产的2~3倍;(2)运用“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计算中国主要粮油作物的区域单产最高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大豆的单产潜力分别是它们2005年全国平均单产的1.2倍、2.2倍、2.2倍、2.9倍、2.0倍、1.9倍;(3)运用自然界中植物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计算世界主要粮油作物单产的光合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产量的最大光合生产潜力大约分别是目前高产地区单产的1.4倍、2.5倍、1.2倍、1.8倍、1.9倍、2.2倍。据此:从作物产量潜力极限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再从“封闭”系统特性出发,论述了全球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5.12”地震灾区稻田干旱缺水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小麦/春玉米//甘薯、小麦/春玉米/大豆、小麦//绿肥-春玉米/大豆、小麦-夏玉米和冬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5个水改旱种植模式,研究水改旱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周年粮食产量、农产品服务价值与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与稻田传统水稻-小麦模式相比,地震灾后实施水改旱新模式周年原粮产量增加1.55%~24.20%;水改旱2年后10~ 20 cm土层容重增加7.69%~13.85%,且水改旱间套作种模式大于轮作模式;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48%~28.16%,有效磷含量提高181.72%~436.56%,速效钾含量提高42.47%~157.68%。种植模式和年际间农产品服务价值差异显著,其中,小麦-玉米模式增产潜力大、成本低、适宜规模化生产,可作为地震灾后稻田水改旱应急种植模式;但地震发生2年后,应全面恢复发展水稻-小麦水旱轮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18年在新疆石河子进行了不同灌溉量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溉量D1(2 400 m3/hm~2)、D2 (4 800 m3/hm~2)、D3 (6 000 m3/hm~2)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玉米的生物量(干重)逐渐增高;而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玉米的叶、穗、茎的生物量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灌溉量为4 800 m3/hm~2时,玉米地上部分总的生物量最高,干重达到226.65 g/株;玉米籽粒重、穗长、行数、列数和单产均最高,单产达1 075.72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