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地调查了福建省三明市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竹类观赏园的竹种类及生长情况。结果显示:竹类观赏园主要竹种有101种,分别属于禾本科竹亚科14个属;竹类观赏园中,超过91%的竹种生长发育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少数竹种易受病虫害、冻害、旱害的影响。竹类观赏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竹种种类少,每个竹种植株数量不足;园区规划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竹种缺乏科学养护;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竹类资源丰富,共有12个群落14属51种,经济竹种多样,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福建永安对绿槽毛竹、龟甲竹、方竹、花叶箬竹、倭竹五个竹种,经过原产地引种试验证明,是具有极高观赏价值与发展前景的福建主要观赏竹种.针对人们对影响竹子分布生态因素、生长习性、分布规律在应用方面存在~些认知上的问题,对这五个竹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园林中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平阳县的竹类资源调查表明,该区域有竹类资源11属52种,其中原生竹种有10属30种,外引竹种有5属25种(含变种、变型);该区域竹类丛生竹种和乔木状竹种占相对优势地位,分布具有明显热带分布特点,兼有温带分布性质,显示竹类区系过渡性质,竹类区系更接近福建中北部区系类型;按竹子分布现状,该区竹子水平分布可划分为两小区,东南丛生竹区和西北散、混竹区。  相似文献   

5.
秦岭地区圈养大熊猫对投食竹种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熊猫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特化的以竹类为主要食物的采食习性,高山竹类成为大熊猫一年四季的主要食物。笔者在查阅秦岭地区竹类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圈养大熊猫投食竹选择研究,发现大熊猫对竹种的选择范围较宽。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大熊猫对不同投喂竹种具有选择性,文中进一步运用Forage ratio选择指数分析了大熊猫对不同竹种的取食倾向,即大熊猫对投喂的不同竹种是喜好、回避还是随机选择。  相似文献   

6.
福建酸竹(Acidosasa longoligua)原为野生竹种,经福建省顺昌县林技中心和福建省林学院共同开发研究,认为其竹笋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3.9%,高出毛竹笋38%和录竹笋105%。初步掌握了该竹种的笋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7.
四川主要造纸竹种特性及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四川主要竹种竹材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竹林生长量、制浆得率和纸张破裂强度等因素,证实了竹材纤维是造纸工业的优质原料.提出了适于制造书写纸和印刷纸类的竹种有白夹竹、绵竹、方竹等竹种;适于强韧纸板有西凤竹、慈竹、硬头黄等竹种;适于工业技术用纸类的竹种有西凤竹、慈竹、单竹、鸡爪竹、牛儿竹等竹种.  相似文献   

8.
唐芳林 《林业建设》2012,(4):1-F0002
2012年7月20日,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召开之际,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一行考察了福建长汀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多年来,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福建省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坚持抓好长汀水土保持试点,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  相似文献   

9.
西南林学院师生于1990年3-10月在双江县进行了竹类资源考察,结果是:双江县竹类资源计有竹种12属27种,竹林面积4816.4公顷,竹材蓄积量36.93万吨。对7种主要竹种进行了造纸性能分析及综合评定,提出了适宜该区发展的优良竹种。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下游地区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澜沧江下游地区集中了多种复杂气候和生物群落,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竹亚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竹种分布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发现,该区共有竹种28属160种,其中珍稀竹类植物有15属33种,天然分布和长期栽培竹种77种。根据竹类种质资源特点,可将该区重要竹种划分为4个保护等级:重点保护、紧急保护、特殊保护和一般保护。系统研究该区域的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对于竹亚科分类、竹类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5种生物农药喷雾防治竹镂舟蛾幼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的关键技术,在福建政和县选择竹镂舟蛾为害的毛竹林设立试验研究区,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喷雾技术,开展防治竹镂舟蛾幼虫用药的最佳使用剂量筛选试验,并检测竹林土壤和竹笋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药后5 d,5种农药均有2个浓度水平对竹镂舟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以上;农药的最佳浓度水平(用纯净水以体积比稀释的倍数)是:1.5%苦参碱和1.2%烟碱·苦参碱均为1 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为2 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为1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为800倍液。在竹笋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施的农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农药对竹镂舟蛾幼虫致死作用强、防效好,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竹林喷施这5种农药,可大幅降低竹镂舟蛾幼虫的虫口数量,达到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比分析了引自福建华安县的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Vittata’)、撑麻青1号[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Bambusa textilis)]、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5个竹种在福建南靖县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5个竹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适应性;5个竹种间在竹高、胸径、出笋量及丛幅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立竹度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黄金间碧竹的胸径最大,撑麻青1号的出笋量和丛幅最大,花吊丝竹立竹度最多。黄金间碧竹和撑麻青1号的叶、枝和秆生物量和含水率均较高,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光合产物积累能力,有利于新竹生长和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3.
毛竹生境引入格氏栲对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南方现有毛竹纯林的生态功能十分脆弱,为探索毛竹林定向改造及生态林重建途径,恢复与建立竹阔复层混交林,在毛竹纯林中栽植格氏栲,研究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适宜的保留密度为2 400~3 600株/hm2,格氏栲栽植密度为900株/hm2;栽植格氏栲10 a后,竹阔混交林的土壤密度显著下降,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大幅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渗透性能与抗蚀强度大幅提升,林分涵养水源功能明显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生态功能区毛竹纯林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云南、福建、浙江、重庆、四川、广东等地竹种进行了调查,选择当地主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子开展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6个竹种在主产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组培外植体以播种苗枝条为最佳,其次依次为种子、无性繁殖苗枝条、成年竹枝条;3)16个竹种的组培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麻竹 > 绿竹 > 龙竹 > 香糯竹 > 巨龙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版纳甜龙竹 > 筇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4)16个竹种组培苗的造林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龙竹 > 麻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巨龙竹 > 绿竹 > 版纳甜龙竹 > 香糯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筇竹。组培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重要经济竹种的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斑竹为豫北地区主要栽培竹种,曾经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竹材价格逐年走低,竹林从材用林向笋用林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封园清杂、林地垦复、水肥管理、结构调整、合理采笋等将斑竹林改造为笋用林的关键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斑竹林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可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为豫北地区竹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集江西省林科院竹种园刚竹属3个竹种——毛竹、雷竹及黄秆乌哺鸡竹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3个竹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种类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竹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3个竹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不大。真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显著。在3个竹种中毛竹和雷竹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构成组分及比例都更接近。由此可见,不同竹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都有其特异性,因此在培育中应对不同的竹种选择施用适当的微生物菌肥,以促进竹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的形成,进而促进竹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对湖州市4种经营类型的竹林土壤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经营类型竹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1 951.68~2 352.47 t/hm2,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48.79%~58.68%,其中毛竹材用林和毛竹笋用林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其余各类型间无显著差异。林地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毛竹材用林>杂竹林(刚竹、淡竹)>早竹林>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和杂竹林的林地持水能力要好于毛竹笋用林和早竹林。各经营类型竹林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的容重均无显著差异,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上层大于下层,说明竹鞭分布的深浅及人为增施有机肥,影响着竹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野生竹类种质资源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良的竹类种质资源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竹类种质资源蕴含着多种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基因资源,是培育优良竹子新品种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河南省境内的野生竹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河南野生竹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区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海拔在20~2 000 m;共计4属20种,其中刚竹属植物占13种(含种下等级4个),箬竹属植物4种,箭竹属植物2种,茶竿竹属植物1种。本研究对于河南野生竹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引种栽培、育种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毛金竹是江西优良的乡土笋材两用竹种,但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资源面临衰退的局面,亟需开展科学经营研究和技术推广。在江西省毛金竹林分内设立固定样地,进行了连续3年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毛金竹笋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历时30~35d,笋期前25d的出笋数约占总数的75%,笋期高生长具有"慢-快-慢-停"的生长规律,幼竹高生长于6月20日左右完成,且新竹地径决定立竹全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毛竹林经营劳动力不足、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下滑等原因,致使浙江湖州一些毛竹产区出现许多因放弃管理而导致的退化毛竹林。将退化毛竹林改建为珍贵树种林基地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安吉县报福镇汤口村,选取紫楠、黄山栾树、浙江樟、红豆树和榉树等5个珍贵树种对11.2 hm2近6年无人管理的退化毛竹林进行改造,结果表明,经过4年抚育管理,各树种生长良好,对造林立地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树高、胸径生长达到预期目标,退化毛竹林改造为珍贵树种林取得初步成功。研究结果为退化毛竹林改造成为高价值珍贵树种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