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农田林网的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了仙桃市农田防护林营建的主要类型及面积、防护林的树种组成及林带结构与配置的特点,发现仙桃市农田防护林造林累计面积逐年上升,但是造林类型集中、树种种类比较单一。本文从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与配置、林带空间配置与优化及林带成熟龄和更新龄等方面提出了江汉平原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斌 《江苏林业科技》2013,40(1):10-12,20
从造林总量、空间布局、重点工程实施情况、造林地类型、造林树种等5个方面对江苏2003~2012年植树造林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江苏通过10 a造林,建成淮北商品林主产区,沿海防护林带和沿江景观防护林带,构建等高标准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全面恢复丘陵岗地森林植被,初步打造了宜居森林环境;通过近3次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比,指出江苏通过10 a努力,取得了森林资源成倍增长、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森林生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的佳绩。  相似文献   

3.
对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的一些看法○孙文康一、硬件不过硬所谓硬件,是指构成林网要素的树种、混交模式、乔灌草配置、林网结构和林网占有的面积等。高标准农田林网的要求,应该是林带多树种且混交。实际上现在所见大都是单一杨树,少有不同树种混交。一些地方原有的多树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地调查,结合北疆二类资源清查资料和卫星影像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特定区域的农田防护林主林带方向、主副林带间距、林带宽度、行数、树种、林网完整性、林带状况等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研究其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相应的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准噶尔盆地南缘农田防护林存在林网网格过大、林带间距过宽、树种单一、已出现严重退化等问题。建议通过规范林网大小、保证林地灌溉、加强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补植林带等措施来加强准噶尔盆地南缘农田防护林林网建设。  相似文献   

5.
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的研究表明:1、乔灌复层防火林带中乔、灌不同树种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同或近似,灌木树种要有一定的耐阴能力,防火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2、防火林带内树种的基本配置方式有凸形配置和凹形配置2种,二者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提高林带防火能力。3、林带走向应与防火季节主风向垂直,在湖北绝大多数林带的走向以东西向为宜,林中应设计与坡向垂直的林带,林带造林密度大于常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6.
1前言江苏省徐州市是平原农区.农田林网建设是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的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为了加强农田杯网在平原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和水平。该市打破强调林带机械走向的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林带少占耕地,依托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配置林带,实行沟、渠、路、林相结合;坚持多林件、多树种、多功能、高效益的复层林结构。建设以农田林网为骨架,村庄绿化、小片丰产林、经济林、农林间作为主要内容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沙漠绿洲科技示范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农林业生产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在示范区建设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带片网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改变以往造林树种单一,布局不合理的状况。通过改造和新建农田林网,绿洲外围营造防风基士林带和封沙育草等措施,使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池杉是平原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池杉造林的成活率,我们开展了成活率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池杉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时间和保湿措施直接有关。我们把试验成果应用于实践,使池杉造林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池杉是平原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池杉造林的成活率,我们开展了成活率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池杉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时间和保湿措施直接有关。我们把试验成果应用于实践,使池杉造林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台风对闽南沿海主要造林树种及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闽南沿海不同组成结构林分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木麻黄、柠檬桉以及农作物芦笋受台风危害程度的分析表明:基干林带木麻黄受台风危害程度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轻;柠檬桉混交林抗台风能力强于纯林;无林带保护或稀疏林带保护下的农作物芦笋较正常林带保护下受台风危害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