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3):40-41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及我国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的禽类中分离确认,并被证实可以传播到人类和低等哺乳类动物。对于它存在的潜在危害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相关的研究也相继开展。许多遗传进化的分析为禽或猪流感可以直接感染人提供了证据,通过在人体的适应或与人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可以形成新的病毒株,引起人类流感疫情暴发。文章提示应当密切监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防止人类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北京地区猪群(种猪、商品猪和小型猪)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是否携带禽流感H5、H7、H9亚型和猪流感H1、H3、H9亚型病毒以及血清中是否具有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相应亚型的抗体,摸清猪群中流感病毒与相应血清抗体的本底情况,为北京市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试验依据,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进行了北京地区猪群禽流感和猪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依照毒力来划分可分为高致病性的禽流感(包括H5亚型和H7亚型)和低致病性的禽流感(主要是H9亚型)。自从2004年初我国首次报道发生地亚型禽流感以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地亚型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以及它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方面进行大量的报道。实际上,出亚型禽流感对蛋鸡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下面就H9亚型禽流感导致鸡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变化、临床诊断以及所要采取的综合防制措施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流行特点及其未来控制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大小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都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通常由H9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到目前为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在亚洲、欧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和野生鸟类中不断发生,疫情出现此起彼伏之势,不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而且造成了60多种野生鸟类的死亡,仅在我国有记录的野生鸟类死亡品种就有16种,这对一些濒危鸟类物种形成了巨大威胁;更为严重的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数量在不断攀升,2005年全球发病与死亡数分别为97人和42人,而今年截至到10月3日,发病与死亡数分别为105人和70人。因此,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5,(11):1786-1791
对2013—2014年15株不同来源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国内分离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5株H7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可分为2种亚型:13株为H7N9亚型,2株为H7N3亚型。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氨基酸分析显示所有H7亚型流感分离株均为低致病性毒株。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3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均与2013年人源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但具有2种遗传学特性,13株病毒的PB2、PA、HA、NP、NA、M和NS基因高度同源,而PB1基因来源于2个不同分支。2株H7N3亚型流感病毒与国内鸭源分离株同源性较高。15株H7亚型禽流感病毒PB2蛋白均未出现627K、701N等与哺乳动物适应性相关的氨基酸变异。13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裂解位点附近氨基酸(EIPKGR/GL)与人源H7N9病毒一致,且HA蛋白和M2蛋白分别具有与哺乳动物适应性和金刚烷胺耐药性相关的标志性变异,而2株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未出现上述氨基酸变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猪源HSN1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猪是禽流感病毒"禽-猪-人"传播链中重要的中间宿主,了解猪流感的疫情动态将为动物流感及人流感的疾病预测及防制提供重要依据.1999~2001年间进行的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发现我国猪群存在大范围的H1和H3亚型猪流感感染(李海燕等,2002).2002~2003年,我们进一步对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1936份血清进行了H9亚型猪流感的检测,同时在广东、福建等省进行了H5亚型猪流感的检测.2002年辽宁、广东、山东及重庆猪血清中出现H9亚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6.8%、5.1%和1.6%.2003年采集的猪血清H9亚型流感抗体均为阴性,同时发现广东、福建两省2003年出现H5亚型流感阳性猪群,阳性率分别为4.7%和8.2%.从2001~2003年收集和送检的样品中分离鉴定了6株H9N2亚型和2株H5N1亚型猪流感病毒,部分序列分析发现H9和H5亚型猪流感病毒均与我国分离的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本研究进一步确证了我国猪群中存在H9N2亚型流感病毒,并且首次发现我国猪群已出现H5N1亚型流感病毒,为人类流感及动物流感的防制敲响了警钟.对这两个亚型流感病毒所具有的公共卫生和兽医公共卫生危害性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近几年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暴发了H9N2亚型禽流感疫情.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陆禽中至少可分为北美和欧亚两个种系,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发生变异,通过混合基因组分而形成不同的病毒亚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能传播至哺乳动物,包括猪和人类,从而引发对其是...  相似文献   

9.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易发生漂移和转换,使流感病毒的防控变得困难。疫苗接种是防控禽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全病毒灭活疫苗保护效果好,制备简单,是流感病毒常用的疫苗,但该疫苗局部副反应大,并伴随生物安全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开发,给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新型疫苗除具有传统疫苗的保护效果外,在生物安全和普遍防控方面具有广泛的优势,是流感病毒疫苗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饲料广角》2005,(11):3-3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5月25日表示。由这个实验室负责研制的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已经取得成功,其种子株是采用当前国际先进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技术构建而成,新型疫苗能够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水禽向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