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国富 《茶业通报》1993,15(1):22-23
“祁红”以其条索苗秀的外形,清新持久的甜香、醇和隽厚的滋味蜚声于国内外市场,被称为茶中“英豪”,而礼茶是“祁红”上崇茶,誉为工夫红茶的珍品,每年加工不多,为外交部指定茶叶,作为招待和赠送尊贵友好客人的礼物,其原料精细,加工独特,目前全国唯祁门茶厂一家能加工生产,其加工方法是制茶行业中的瑰宝,为继承和发扬,现对我厂多年礼茶加工技术及本人多年亲临生产指挥的经验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商标、包装设计和整体创意三新为其特色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牌礼茶,由吉林市船营区新绿食杂店与福建省安溪县虎丘联隆茶厂合作,在吉林市推出第一批产品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就其“三新”特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君子之交淡如水”牌礼茶整体创意的核心,是在产品中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中国茶德精神。也一定程度地融入日本的“和、敬、清、寂”和韩国的“和、敬、俭、真”茶道精神。具体做法是在品牌确定、包装设计和内置文字资料选取上,都有意识地向既定目标靠近。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山茶,祖辈留下的传统产业,凝聚着黄山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漫长的风雨旅途上曾有过多少辉煌的荣耀。二十世纪初,“祁红”和“屯绿”就夺得国际大奖、蜚声海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产于黄山南麓歙县的“黄山毛峰”和“顶谷大方”同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6年又双双入选为国家礼茶。黄山作为全国的生态优质茶基地,解放后茶叶发展高歌猛进,销售顺畅。到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东欧等出口渠道的打开,茶叶外销火爆起来,经营茶叶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茶业经济成为黄山县乡财政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写下了当地茶业史的新辉…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俗语 ,叫做“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茶叶作为订婚时的礼品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比较流行的。细究其原委。一是因茶叶为生活中必备物品 ,一对青年结为伴侣 ,组织新家庭 ,自然少不得茶叶了。二是在某些少数民族中 ,茶叶也是珍贵的物品 ,珍贵的婚姻人生仅有一次 ,莫过用茶订婚再好不过了。蒙古族、回族、满族、哈萨克族、东乡族 ,男方向女方提供的礼品中都有茶叶 ,回族称订婚为“定茶” ,“吃喜茶” ,满族称“大茶”。拉祜族订婚时必须带茶 ,因为该族习惯认为 ,没有茶礼的婚姻不能算数的。由此可见 ,茶在少数民族订婚时的主要作…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冰姿玉蕊,馥郁幽香,在我国将它与桂花、兰花并称为“三大香祖”。它既有玫瑰的甜郁,又有兰花的悠远,梅花的清芬,所以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把它作为幸福、纯洁的化身,又当作友谊爱情的象征。 茉莉花淡雅而芳馨,所以又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宾朋馈赠的信物,密友恋人间寄寓相思怀念的礼品。尤其是在我国福建、广东、杭州、苏州等地方,由于种栽茉莉较多,许多地方的女子都有戴茉莉花的习俗。比如姑娘们头戴茉莉花表示了清纯明丽,已婚女子  相似文献   

6.
莲花可爱     
近日偶然翻阅新出的《青年文摘》(2001年第七期),有一篇文章特别惹眼,题名:“姐姐,你如莲的爱情盛开了”。对此标题又加了两句话:“姐姐的心事如莲,如莲的姐姐渴望有一份莲花一样朴素的爱情。”文是弟弟写的,从文的内容看,他姐姐心地善良纯朴,对爱情纯洁如冰,然而命运捉弄人。头两个男人不纯,第三个男人诚实憨厚,终于情投意  相似文献   

7.
清明前夕,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上,晨曦朦胧中正是名茶碧螺春采摘的大好时光,上山采制之余,查阅了有关史藉,考证了苏州茶叶生产的演变,希望承继其精粹,有助于今后的发展。一、从“以茶代酒”说起,茶叶工作者大多知道“以茶代酒”的故事,这原是出于<三国志·吴书>韦矅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灌浇取尽,矅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吴国孙皓能“以茶代酒”说明  相似文献   

8.
千古茶香飘江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植茶,起源于三国,初兴于两晋、南北朝,盛于唐朝,衰于清末。《宜兴县志》载:“离墨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离墨山,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山,国山也产茶,唐代诗人杜牧题《宜兴茶山诗》“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三国吴主孙皓,每宴群臣,无不以七升为限,《吴书·韦曜传》:“曜素饮酒不过三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由此就产生了以茶代酒之趣闻。足见当时茶叶已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饮料。但茶树种植业上,很少有成片的茶山,仅局限于寺院近傍山谷间,或零星的农家隙地,山僧每岁采制几斤精茶,秘不示人,作为山宝奇珍。从两晋到南  相似文献   

9.
荣光明 《茶业通报》2013,(4):166-167
岳西是全国名优茶生产基地县,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无公害茶叶生产方式,茶叶品质好,岳西翠兰成为全国两会用茶,多次作为国宾礼茶。长期以来,岳西夏秋茶资源很少利用,随着岳西出口精制茶生产线的建立。茶叶企业出口茶生产对夏秋茶原料的需求问题凸显。面对新形势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必须将名优茶生产和夏秋茶资源合理利用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县域茶叶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人格模式。梅、兰、竹、菊以其清雅淡泊、自强不息、坚贞高洁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人格境界的神往,千百年来,梅、兰、竹、菊成为无数文人雅士感物咏志的寄托,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的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1.
黄山芳生茶业有限公司研制的名特有机新茶满天香,近日在全国数十个有机茶新品评选中,以其黄山独特山水神韵孕育的清香秀气,独领风骚,优先被国家列入接待外宾用茶。首批新品已于日前运抵北京。该公司致力于黄山的有机名特茶开发,早在三年前就打出了“放心茶”的旗号,引导绿色消费新潮流,先后在黄山南北建立了五大高山有机茶基地,产品畅销世界10多个国家,打响了黄山牌。“满天香”有机茶被列入国宾礼茶@张联辉$中共安徽省歙县县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12.
在洛阳国家牡丹园有一片"千年牡丹林",是牡丹园内人气最旺的观赏区,10多亩两米多高的‘凤丹白’令无数游客为之倾倒、陶醉。从古到今,为什么许多人对白牡丹如此偏爱呢?因为,白色代表纯洁无瑕、超凡脱俗,而白牡丹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洁身自好、气节坚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简论中国茶文化中若干相关事例,如"茶色""一盏茶""茶水费""茶寿""茶礼"等,进而阐发茶文化之精义,如"理而后和"、茶道精神等,归纳茶道与人生智慧之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鲜花传情     
世界各地由于风俗习惯各异,人们表示爱情的方法亦不相同,有的国家人们用鲜花来表达爱情。南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年轻女子,若把一朵鲜花戴在左耳根,表示她正是豆蔻年华的闺中秀,可以交往;如果她把鲜花戴在右耳根,则表明“花”已有主了。  相似文献   

15.
6月30日.“DB45/T580—2009龟苓膏质量安全要求”和“DB45/T581—2009六堡茶”两项广两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6月30日起,凡在梧州市从事龟苓膏或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地方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和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从2010年1月1日起,所有龟苓膏和六堡茶产品包装标识必须标明产品执行的地方标准号。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种茶历史悠久。据《贵州通志》《大定县志》、《平远州志》等资料记载 ,在清朝时期 ,勤劳的茶农就凭借丰富的制茶经验和智慧 ,创制出了享有声誉的“大方海马宫竹叶青茶”、“金沙清池茶”、“织金平桥茶”、“纳雍姑箐茶”等贡品。 90年代 ,又创制出了“乌蒙毛峰”、“道开佛茶”等名茶产品 ,为茶叶生产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步伐的迈进 ,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作为毕节地区农业的主要产业———茶业 ,如何在 2 1世纪得到持续发展 ,已成为茶叶工作者研究的重点。1   茶叶生产现状解放前 ,全区仅有茶园…  相似文献   

17.
唐明熙 《茶业通报》2004,26(1):48-48
“祁红茶文化”是祁红茶在中外传播过程中随历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沉淀。其文化沉积蕴藏量之大,科技含量水平之高,在国内外知名度之盛,在产品文化中确为罕见。笔者曾参加“祁红茶文化”资料收集工作,围绕“祁红茶文化”发掘与研究,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现整理成文,为今后进一步发掘、保存“祁红茶文化”,提供参考。1祁红茶文化之内容与发掘方式祁红茶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又不是单纯的文化,其与方方面面皆有相关。可归纳为“茶政、茶事、茶俗、茶道、茶学、茶工艺、茶诗文、茶书画、茶歌舞、茶博物”等等发掘方式根据目的不同而有所…  相似文献   

18.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6,34(2):30-31
饮茶是一种文化,我国各族人民都喜欢饮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茶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饮茶风俗。茶与婚俗也有不解之缘,古时男女订婚男方大多要向女方馈赠茶叶及其他礼品,至今我国许多地方仍保持类似的礼仪。  相似文献   

19.
茶叶所以受人欢迎 ,除了它是一种好饮料 ,还因为它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和治疗的作用。现将有关日常生活饮茶主要作用一些词句 ,内容极为丰富 ,既广泛又深刻 ,摘录如下 :唐代刘贞亮慨括饮茶好处为“十德” ,即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有少数民族这样顺口溜 :早茶一盅 ,一天威风 ,午茶一盅 ,劳动轻松 ,晚茶一盅 ,提神去痛 ,一日三盅 ,雷打不动。各界人士饮茶带来好处多端 : 节日饮茶 ,生活开心。春季喝茶 ,消炎防病。夏季饮茶 ,止渴生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茶叶生产和饮用,唐代已发达和普及。但当时的茶利收入,每年仅四千万贯,在政府整个财政系统中还无足轻重。到了宋代,茶才和米盐一样,成为人民“一日不可无”的必需品。宋·李觏·《盱江集》卷十六·<富国策>十记述:“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王安石在《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也记载:“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可见,宋代的制茶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茶的饮用十分普及。茶叶开始成为一项重要商品,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茶利高达四百万贯。宋代的茶业状况,从以下三方面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