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土高原沙棘建造植被的生态功能及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1 975~ 2 0 0 3年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开展的沙棘种群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探索利用沙棘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以及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沙棘具适应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耗水较经济 ,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其水分利用效率为 1 2 1~ 1 5 3g·(m-2 ·mm-1 ) ,是荒山植被的 3 1~ 5 8倍。在干旱季节沙棘叶水势降低 ,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 ,较大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 ,较高的组织含水量 ,临界饱和亏增大 ,持水力增强 ,蒸腾减少。这些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是沙棘在半干旱生态条件下 ,通过自身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使之适应性强 ,分布广。沙棘林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功能明显。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 ,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 ,其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沙棘是植被建造的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 ,沙棘林形成的灌木、草本群落 ,其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效益明显。沙棘林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在黄土高原大面积人工种植和飞播造林 ,为黄土高原迅速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沙棘具有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他既可保持水土,又可改善生态环境,是干旱丘陵区种植的首选树种。文章介绍了沙棘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造林效果与调查分析、效益分析等,可为干旱丘陵区种植沙棘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沙棘耐旱、耐瘠、适应性强,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树种,在黄土高原区具有增强土壤抗冲刷和侵蚀的性能以及保水、保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作用。文章总结了沙棘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飞机播种酸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酸刺(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沙棘、醋柳、黑刺等。为胡颓子科,沙棘属之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在黄土高原分布广,是天然灌丛的优势种。同时酸刺生长成林快(3—4年即可郁闭成林),繁殖容易,根系发达,萌蘖力强,一般3—4年可产生根蘖苗,5年根幅可达10余米;是防冲、固岸、护坡、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也是营造乔木林的先锋树种。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林木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要自然恢复原来的森林、灌丛是要相当的时间。为加快黄土高原绿化速度,从1975—1979年我们进行了酸刺飞播试验。  相似文献   

5.
对发展沙棘水保经济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花 《中国林业》2010,(24):43-43
沙棘又名醋柳、黑刺、酸刺,落叶灌木,宁夏黄土高原各县都有天然分布。耐盐、耐旱、耐水湿,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发达,保水保土能力强,且能增加土壤肥力。沙棘是宁夏南部山区营造水保林、薪炭林、饲料林的主要树种,果实营养丰富,可做饮料、酿酒、人药,经济教溢高,是发展水保经济林的首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沙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落叶小乔木,分布广,且喜光,抗严寒、风沙,具耐大气干旱和高温,生长快,根系发达等特性。适合于沙地造林。本文介绍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雷东泽 《防护林科技》2010,(6):92-93,102
沙棘是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很广的树种之一。它适应能力强,繁殖容易,经济价值较高,已广泛用以造林和保土固沙,是造林选择适宜的树种之一。文章总结了沙棘在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主要造林技术,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区发展沙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二是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开发利用力度小。提出了4个方面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推广;扶持沙棘加工企业开发名优产品。  相似文献   

8.
沙棘具有耐寒、耐旱、生长迅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优良特性,是干旱风沙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笔者简要介绍了沙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在山西省的分布状况,又从采种、播种、育苗、栽植、树形几方面介绍了沙棘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沙棘具有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对改善吉林西部盐碱地具有突出价值。基于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沙棘选种、催芽、播种和田间管理等实用方法,可为具有相似地理环境的区域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寒干旱山区大果沙棘2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性状及扦插育苗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沙棘在位于海拔2660m的祁连山高寒干旱山区能够正常生长结实,适应性强,较中国沙棘易采摘、成熟期早、丰产。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几个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沙棘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分条件的适应性,1998年对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形成了耐旱、御旱的双重抗旱方式.在旱季,沙棘体内束缚水含量随干旱加剧而上升,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随干旱加剧而增大,叶片维持较高的含水量,蒸腾减弱,叶水势降低,临界饱和亏增大,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2)沙棘光合速率具明显的日变化,1000 1200出现第1次峰值,1400 1500出现第2次峰值.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66 0.9351,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速率影响最显著,气温次之,相对湿度最小;沙棘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52 0.9856.(3)沙棘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具明显的日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5、7月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6、8、9月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在生长季(5-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国槐和核桃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国槐与核桃半年生蛭石盆栽苗在盐 (NaCl溶液处理浓度为 5 0 ,10 0 ,2 0 0mmol·L- 1)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 ,核桃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并且随盐浓度增大、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更多。国槐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增加 ,在短时间胁迫下增加多 ,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幅度变小。国槐与核桃在 2 0 0mmol·L- 1NaCl胁迫 2 4d内叶绿素a和b的含量变化不大 ,但核桃的叶绿素a/b之值下降。并且国槐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盐胁迫后先增加后与对照相平 ,而核桃则明显下降。两个树种CO2 响应曲线的主要差别为国槐光呼吸速率下降为对照的4 3 7% ,核桃则比对照增加了 71.6 0 % ;国槐的CO2 补偿点比对照下降了 13.5 8% ,而核桃则比对照上升了 194 .15 %。两个树种在光响应曲线上的差别为国槐的暗呼吸速率比对照增加了 3倍多 ,而核桃则下降为对照的 6 5 .2 8%。核桃发生明显的光抑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沙棘林单株根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主根龄是影响沙棘单株根系间模糊聚类的决定性因素,幼龄期单株根系间极易聚合,随着主根龄增加,同龄单株根系间差异逐渐加大而较难聚合。2.用灰色Verhoulst模型对单株沙棘根量、根长的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和预测,当主根龄达到17龄左右时,根系基本停止生长。3.沙棘根量、根长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呈双曲函数关系,各实测值与计算值拟合非常贴切。4.沙棘根系密集层随主根龄的增加而加深,最终稳定在0-50cm左右,粗壮根系多集中在该层。文中还建立了沙棘根量与叶量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枣树抗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研究枣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从多个方面研究了枣树的抗旱性。研究发现,枣树是一种强抗旱经济树种,其抗旱性包括了避旱性、御旱性和耐旱性三个方面,是生长习性,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现,其抗旱以降低生产力为代价,因而必需加强旱期的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平衡初探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杨新民  杨文治 《林业科学》1989,25(6):549-553
在黄土丘陵区雨季,由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很深,因而土壤水分生态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定量地研究人工林生态系中的水分平衡状况,不仅是阐明林木生长状况与生产力形成规律所必需,而且也是合理布设水土保持造林措施的重要依据。一、试验区的自然概况试验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延河支流杏子河下游的陕西安塞县沿河湾乡茶坊村。这里植被稀疏,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549.1mm,但分布不均,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1.1%,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14,000T/km~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1463.5mm。供试树种为14年生人工刺槐林,位于海拔1230—1280m的山坡上,坡度25°左右,土壤为黄绵土,土壤比重2.61,土壤物理性质见表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见图1(离心  相似文献   

16.
Water deficit is one of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s in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loess hilly regions. Leaf photosynthesis in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a common tree grown in this region, decreases under water stress, but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is not clea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on photosynthe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tosynthetic variables and soil water contents to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ot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 rhamnoides under water stress and guide cultivation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Here,gas exchang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in leaves of 3-year-old saplings of H.rhamnoides grown in pots were tested under eight soil water conditions. When soil water content(RWC) was between 38.9 and 70.5 %, stomatal limit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e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When RWC was lower than 38.9 %, nonstomatal limit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PN. Moderate water stress improve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WUE) of the leaf.Water stres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fluorescence variables and the antioxidant enzyme system. When RWC was between 38.9 and 70.5 %,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rmal energy dissipation was a significant photoprotection mechanism. Antioxidant enzymes were activated when RWC ranged from 48.3 to 70.5 %; under severe water stress(RWC \ 38.9 %), the antioxidant enzyme system was damaged, the activity of the antioxidant enzymes declined, and membranes were damaged. In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 region, RWC between 58.6 and 70.5 % was the economic water threshold value that maintained higher WUE and PN, and the maximum soil water deficit level that could sustain H. rhamnoides was RWC of 38.9 %.  相似文献   

17.
油松-沙棘混交模式对生境和油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宽行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林地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及油松的存活率、高度、地径、顶梢年生长量等进行13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均高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林地的光照强度为油松纯林的较高,带状混交、宽行混交沙棘平茬、行状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宽行混交和行状混交的较低;土壤储水量在11年后表现为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油松纯林的较低;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表现为沙棘郁闭度、高度越高,土壤密度越低,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越高.与油松纯林相比,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油松的高度和地径在6年以后明显较低,存活率在7年以后显著降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高度在7年以后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油松高度在10年以后高于带状混交的油松;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地径在9年以后大于油松纯林的油松地径;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的油松顶梢年生长量在6年以后较大,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的较小.油松与沙棘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促进了油松的生长,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降低了油松的存活率,抑制了油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在西宁地区采用裂区设计将不同品种沙棘种植于不同种肥用量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沙棘在其株高、根长、根茎、干重四项指标的测定中均高于向阳、楚伊两个大果沙棘品种。在300 kg/hm^2的施肥水平下,大果沙棘的苗期株高、根长、根茎、干重生长量最大。品种和不同磷酸二氨的施肥量的互作显著,中华沙棘在低肥条件下的生长量大,在高肥条件下向阳、楚伊的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和筛选沙地柏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造林关键技术,在安塞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设计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生根粉溶液浸根+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处理时,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0.00%、98.45%;(2)抗旱造林技术的优组合为:50×10^-6生根粉溶液浸根、20 g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和秸秆覆盖造林穴坑;(3)在沙棘林下,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99.04%和95.74%,但生长量显著低于荒草地。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陕西省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甘肃省泾川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和土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林地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深度、细根表面积数量和季节动态均有一定的差异。0~200cm和0~150cm土层分别为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的主要分布层,分别有86.5%和87.6%的细根表面积分布。2007年生长季内,泾川和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但6月份安塞与泾川刺槐的累积细根表面积差异不显著。与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相比,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表现为,减小单位土体内细根表面积数量,增大细根垂直分布深度,以维持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细根表面积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