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2.
凤城县边門公社,是省、市、县、社的烟草样板田。全社山地多,平地少,土质比較瘠薄。今年共种烟草8394亩,占总耕地14.6%,是全县种烟面积最多的一个公社。今年烟草生产获得了空前大丰收,总产达到260万斤,平均亩产310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64年,总产提高85.7%,单产增加43.3%。而且是队队增产、块块增产,幅度比較均衡。  相似文献   

3.
我所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召开了一次主要麦区的小麦座谈会,在此期间,并分别派出专家参加了北京、河北、河南、四川、江苏等省(市)召开的小麦会议,随后又派部分专家到若干丰产单位和样板田进行了一些调查。从我们初步了解的、不完全的情况来看,不论南方或北方,今年的冬小麦都获得了大面积、大幅度的全面增产,很多地区的小麦单产和总产都超过了历史上最高水平,并且出现了5,000多个高产大队(单产300斤以上),很多几万亩以至成百万亩以上的高产样板(单产300—500斤以上),以及不少高产更高产的“尖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今年不仅人多地少的高产区获得显著增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山区的恩县,今年经过分区分类,大面积试种双季稻,完全得到成功,并且产量很高,是恩县水稻生产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通过7个区的试种,面积共225.7亩,其中有149亩完全成功,平均产量208斤;高额丰产的2.9亩,单产466斤,两季合计单产1,034斤;大面积丰产的28.6亩,单产320斤,两季合计产量770斤以上;一般的也在550斤以上,均超过今年水稻丰产社的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教学试验农场在去年小麦大面积率产综合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又在72.16亩土地面积上,在特大干旱气象条件下,获得平均单产747.6斤(湿重以下同)的丰产,其中,3.26亩,单产达到879.7斤。并研究了丰产的形态、生理指标、需肥规律和八个优良  相似文献   

6.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7.
来宾县平塘公社继去年取得棉粮双丰收之后,1965年大树高产样板,采取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结合,培育19.7亩早棉样板田,取得平均亩产皮棉121.6斤。其中第七生产队干部、社员和区农科院蹲点技术人員种的1.004亩样板田,创造了亩产皮棉201.54斤的高产纪录。棉花样板田促进了大面积增产,如平塘村七个  相似文献   

8.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四年我队广大贫下中农,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开展了大面积的玉米杂交制种工作,使全队302.5亩郑单2号玉米杂交制种田获得丰收,亩产种子259.3斤,混合单产达353斤,比全大队1364亩大田玉米平均单产317斤,提高3 6斤,增产11.8%。除满足我队普及郑单2号玉米杂交种子外,还支援国家优良杂交种7万余斤,为我队玉米丰收,奠定了物资基础。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县夏熟作物全面丰收,全县10.2万三麦平均亩产687.7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比历史最高年增加16.8和26.5%;十二个公社40776亩冬绿肥(其中红花草3.6万亩,金花菜2188亩,蚕豆423亩,6625箭筈豌豆158亩),平均亩产达到7200斤,比大丰收的1976年增产35%,总产、单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今年,新疆兵团一四四团小麦收获面积1.45万亩,比去年减少0.05万亩,单产647.4斤/亩,比去年增加456.4斤/亩,总产0.47万吨,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该团十连的25条田600亩滴灌春小麦单产达到1012.8斤。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在临河市以合同形式开发417,512亩,占小麦面积的14%,平均单产466.81斤比对照田增加91.63斤,增产19.3%,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132.1斤,增产30.4%。二者增产幅度均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尚有9户18.8亩地,单产超过千斤。根据产量计算按每斤以0.20元计,合同田比对照田每亩增收18.33元,增产值109.6  相似文献   

13.
<正> 1981年,我区小麦播种面积727万亩,平均单产333斤,总产24.485亿斤,比近十年平均单产226斤增产47.3%,比总产16.19亿斤增产51.2%.单产和总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区小麦丰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但是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就气候因素与小麦增产的关系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湖北新洲县是棉麦两熟产区。几年来,获得了小麦的持续增产。1964年全县34.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221斤,其中2.4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301斤。 为了探索棉麦两熟条件下小麦丰产的规律性,克服棉麦两熟在时间、空间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我们于1959—1964年  相似文献   

15.
<正>本报讯"三夏"即将结束,南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今年河小麦在连续10年增产的高起、高基数上再获丰收。目前,省8050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预计夏粮总产在630亿斤以,平均单产突破800斤大关,望实现持续增产。据了解,提高农业机械化水是今年丰产的根本。今年,河南共出动联合收割机16多万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600多亩扩大到1979年的1097.1万亩,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与常规中稻相比增产显著。以1978年为例,全省种植杂交稻626万亩,平均单产853斤,常规中稻945.37万亩,平均单产617.5斤,每亩增产235.5斤。国际稻(IR24,IR661等)虽先于杂交稻引入我省,但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杂交稻的迅速推广,尚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对国际稻的生产性能和高产栽培规律也缺乏研究。但从一些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位的经验看,同样表现出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种植国际稻IR24及IR661以来,历年平均产量达到1000~1200斤左右,与杂交稻相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1960年共种植春玉米11,000亩(间作大豆),获得了空前大丰收。丰产的特点是,面积大,增产幅度大,产量均衡,全公社玉米的单产430.0斤,其中2,000亩丰产田单产735.5斤。  相似文献   

18.
湖北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在1957年冬播时全社抓住了小麦密植、精细整地保墒、多施肥料等增产措施,使全社小麦由1957年夏收2502亩单产218斤至1958年夏收2,314亩单产510斤,其中29亩高额丰产地平均亩产2,173斤7两,其中11亩平均亩产3,215斤,其中2亩平均亩产3,454斤。  相似文献   

19.
广东潮汕技术能手四人,今年在我站种了3.44亩早稻样板田。同时我站组织干部工人搞跟班田二亩,进行系统的跟班学习.由于能手的技术过得硬,他们对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等不够熟识的情况下,仍获得了高产,树立起样板。样板田3.44亩,平均亩产939.5斤,其中最高产的珍珠矮10号1.26亩,平均亩产1,050.8斤,破我站的最高纪录;其次广场矮73号1.09亩,平均亩产877斤,广选3号1.09亩,  相似文献   

20.
一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主要作物之一,也是一种比较高产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与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的12—13%。近几年来,玉米的生产是稳步上升的,1965年的单产和总产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尤其可喜的是,无论在南方、北方,或在高产区、低产区,都出现了一批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县。据统计,全国亩产达到300斤以上的县,计有210个。河北省遵化县386,000亩玉米,亩产600斤;山东省黄县283,000亩玉米,亩产500多斤;山西省太谷县127,000亩玉米,亩产500斤;上海市崇明县190,000多亩玉米,亩产600斤。特别是出现了许多持续稳产高产的社、队。例如: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1954年玉米平均亩产256斤,1958年以来一直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